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人眼中的古詩,有更深的意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幾句古詩,道盡了中日文化深厚的交流,也讓我們看出日本人對於中國古詩文化的厚愛。表達出了日本友人在災難之時對於我們的關愛,雖說人分兩地,但是情同一心,此份關鍵時刻的雪中送炭,當真無以回報,只能對此致意一聲:謝謝。

日本人與中國詩詞的緣分

詩詞起源於中國,是漢字文化集大成之處,在隋唐時期,與眾多中國文化一起,傳到了日本。日本稱其為“漢詩”,之後日本人也開始做起了自己的詩詞。現在日本中小學課本當中,依然有中國詩詞,從小學習漢詩也是每個日本人的必備之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人眼中的古詩,有更深的意義

公元751年,日本人編撰了第一個漢詩集,名為《懷風藻》,編撰者不明,是現存的日本最早的漢詩集。作品多是五言絕句,詩詞風格受到六朝影響,多是辭藻華麗,也見有初唐之影。到了9世紀,日本人編撰了《凌雲集》、《文華秀麗集》和《經國集》,公元905年編撰《古今和歌集》,但是當時漢詩影響依舊很大,和歌並未得到與漢詩同等的地位。當時日本人多喜歡白居易的詩詞,平安時期日本代表的詩人有空海、菅原道真等。空海詩句頗有白居易之風,“一生一別難再見,非夢思中數數尋”,寥寥數句道盡人間真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人眼中的古詩,有更深的意義

隨後日本漢詩逐漸“日本化”,在江戶時期到明治初期達到頂點,當時盛行朱子學,以此為背景文人輩出。20世紀以後,雖然漢詩急速衰退,但是著名文人夏目漱石,以及日本大正天皇,都受到過漢學教育。現在日本存在著漢詩創作的團體,依然存在許多漢詩愛好者。

每個日本人都學過的漢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人眼中的古詩,有更深的意義

上圖是日本高二的考試題之一,題中的詩詞是王維的《鹿柴》。日本的學校教育很重視漢詩的學習,漢文、詩詞、日本的俳句以及和歌等,都是日本大學考試的範圍。2011年4月開始,日本文部科學省修改了學習指導要領,小學開始就開始教古典文學。漢詩在日本屬於古典文學的範疇之一!一般低年級會學習神話傳說,中學開始學習簡單的短歌以及俳句等,高年級開始學習複雜的漢語詩詞。雖然小學以神話故事為主導,不過依然會有學校教授孩子漢詩。日本學校都會有學習會或者愛好社團,會有學生前往學習。東京大學的考試題中,多次出現過漢詩的考題,並且不分文理科,所以日本人想要進入日本的名門大學,漢詩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的漢詩文化協會

在日本有許多漢詩文化相關的協會,大多是公益社團法人。在關西附近,有一個關西吟詩文化協會的組織,已經延續了13屆之久,在會長致辭中,對於漢詩是這樣寫的:

吟詠は、一生楽しめ、生涯教育として最適です。
子供には、大志を抱かせ、禮儀を學ぶことが出來ます。

(吟詩為一生之樂趣,適合終身學習;對於孩子,可以讓其身懷大志,學習禮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人眼中的古詩,有更深的意義

社團吟詩會

這個文化協會成立於昭和9年(1934年),在全日本有1.3萬名會員,年齡從學步兒童到百歲老人,在全日本有3000個教場!

在日本並非只有這一個學習漢詩的組織,1968年成立的日本吟劍詩舞振興會;2003年成立的全日本漢詩聯盟等,都是為了振興詩詞而設立的組織,並且會定期的舉辦演講。

結束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人眼中的古詩,有更深的意義

在我所認識的許多喜歡漢詩的日本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會漢語。日本人對於漢字有自己的讀法,稱為訓讀(前文中的圖片漢字旁邊標註的就是訓讀的讀法),以此讀法不懂漢字之人同樣可以學習漢詩。漢詩在日本從未消失過,仍舊被許多日本人喜愛著。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愈發的感覺,學習好國語之重要!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表達的不僅僅是日本友人的感情,更是歷史,也是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