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從古至今,民族融合一直是家國穩定的基礎。幾乎所有的戰事,都是起源於民族間的紛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事實證明,只有各民族親如手足、團結一致,才能獲得國家的持久和平。只有與世界多民族和平共處、互惠互利,才能實現國家的日益強大。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清王朝歷時近300年,共傳十二帝。統治期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極盛時期,疆域廣闊,50多個民族空前統一。這個結果,是與滿漢融合密切相關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從清初開始,康熙皇帝以天子之尊在曲阜向孔像行三跪九叩首之禮,從此天下大興尊孔之道。雍正皇帝即位後,亦向天下表明:自古華夷本是一家,滿族也是炎黃子孫、華夏一員,入關不過是“回家”。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回家就要有回家的樣子。一時間朝野上下,在禮制、服裝、習俗、飲食、文字、語言、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滿漢融合。以至於滿語淡出了社會,滿姓都改成了漢姓,八旗子弟自小拜孔子習漢文,使用漢文參加科考,還編纂了漢字的《四庫全書》。在衣食方面,旗袍是滿漢服飾的“合體”,是名副其實的“與子同袍”。而最能直接體現滿漢融合的,就是那道聞名天下的“滿漢全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而更為突出的,是在宗教方面。滿人本宗是薩滿教,為了民族融合,進而信奉藏傳佛教。清代的歷代皇帝總是率先垂範,自身的文化造詣和人文修養,不輸於任何一位本土帝王,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清王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和融合發展的態度,在器物身上也能時常看到,成為歷史的有力佐證。遺憾的是,清王朝並視中原為天下,但沒有視世界為天下,更沒有適應和融入現實意義上的天下。所以盛極而衰,也是必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美品大賞:鬥彩歲寒三友吉祥八寶紋捧盒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鬥彩又稱逗彩,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清朝鬥彩產量大大高於成化時期,康、雍、乾官窯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且出現了較大器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這件雍正官窯的鬥彩捧盒,盒蓋扁圓形,上下扣合嚴密,造型雋秀,釉質滋潤,釉面光潔。紋飾佈局層次分明,繪製工細,施彩明豔,清晰悅目。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頂蓋中央繪歲寒三友圖,以青松之堅毅、翠竹之氣節、冬梅之傲雪,來彰顯品格的高貴,是中國傳統紋飾的代表。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周圍分飾吉祥八寶紋。這是藏傳佛教中最著名的一組符號,分別為:輪,大法圓輪萬劫不息;螺,妙音吉祥;傘,張弛如傘蔭護眾生;蓋,遍覆三千,淨一切事業;花,出汙泥而不染;罐,福智圓滿,具定無漏;魚,堅固活潑,解脫壤卻;長,迴環貫徹,一切通明。這些代表祥瑞的重要圖騰,至今盛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可以看到,漢藏的典型文化符號,在這個捧盒上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有力的證明了清代對於民族融合的力度和決心。期間還繪製了蝙蝠紋和菊花紋,寓意“洪福齊天”和“長壽吉祥”。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底為圈足,火石紅明顯,有橘皮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落青花六字楷書雙圈款“大清雍正年制”,不僅是雍正御窯之精品,更是清代民族融合的有力見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雍正鬥彩,與子同袍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