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結束已經過去兩天,但兩日來有關韓國電影《寄生蟲》的話題仍舊是觀眾熱議的焦點。

由於《寄生蟲》此次的高光表現,人們也開始將話題延伸到了那些曾經在奧斯卡表現優異的亞洲電影。那麼,在此之前,又有哪些亞洲電影登上過奧斯卡的頒獎舞臺呢?


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一次別離》

(2011)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主演: 佩曼·莫阿迪 蕾拉·哈塔米 薩瑞·巴亞特

獲獎: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在《寄生蟲》之前,上一部登上奧斯卡頒獎舞臺的是伊朗電影《一次別離》。該片於2011年在伊朗上映,當年的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就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獎和最佳男女演員三項大獎,而進入年底頒獎季,該片也一路開掛,成功拿下了第69屆金球獎和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榮譽。2012年11月13日,《一次別離》登陸內地大銀幕,一度掀起了不小的文藝片熱潮。

該片以當代伊朗的都市生活為背景,自始至終聚焦了來自於中產階級或底層的家庭,並隨著他們各自所面對的問題和所做的選擇來完成了對人性的刻畫,故事在導演的鏡頭下折射出震撼人心的張力。


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入殮師》(2008)

導演: 瀧田洋二郎

主演: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山崎努

獲獎: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入殮師》講述了男主角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在失業後,因生計問題機緣巧合選擇了入殮師這一職業,從最初的排斥到最後對死亡的尊重,他在這個轉變中感動了身邊人和觀眾,影片用非常細膩的手法展現了東方文化中的生死觀念。


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臥虎藏龍》(2000)

導演: 李安

主演: 周潤發 楊紫瓊 章子怡

獲獎: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

進入21世紀以來,關於中國電影“衝奧”的話題逐漸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每年9月末報送截止日前都會引發媒體、觀眾的熱議。追溯“衝奧”熱潮的由來,2001年摘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原創配樂四項大獎的《臥虎藏龍》就不得不提,恰恰從那時起,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人們開始講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奧斯卡。

與以往黃金時期的華語武俠片不同,李安在《臥虎藏龍》中採用了中西合璧的創作方式,影片既飽含了舊式武俠電影的意境,又融入了精彩凌厲的動作場面,同時在敘事風格和人物塑造方面還借鑑了好萊塢作品的方式,將東方傳統武俠電影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各地。


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宮本武藏》(1954)

導演: 稻垣浩

主演: 三船敏郎 三國連太郎 尾上九朗右衛門

獲獎:第28屆奧斯卡榮譽獎

今年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結果揭曉後,很多觀眾發現熟悉的“最佳外語片”獎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最佳國際電影獎,這是因為去年4月,奧斯卡主辦方對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名稱進行了修改,從本屆開始由最佳國際電影獎取代。

事實上,在更久遠的時期,最佳外語片的名稱還曾有過一次更改。1947年,奧斯卡官方為獎勵一次優異的外國電影,並藉此提高世界各地觀眾對奧斯卡的注意,設立了榮譽獎,而從1956年起,這一獎項更名為最佳外語片,正式制定評審辦法,成為競賽單元。日本電影《宮本武藏》就是最後一部以榮譽獎的名義奪得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該片講述了武士宮本武藏的成長曆程,將視角放到了主角對人生的試煉之上,面對誘惑的抉擇,面對麻煩的態度,以及其內心異於常人的痛苦煎熬。相較於日本傳統武士電影,《宮本武藏》更為溫情,含蓄的情愫和靜穆的表達手法影響了其後很長時間日本導演的創作。

作為該片主演,三船敏郎不僅是導演稻垣浩的御用演員,同時也是著名導演黑澤明的老搭檔,他與黑澤明一起譜寫了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曾被外界譽為“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


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地獄門》(1953)

導演: 衣笠貞之助

主演: 長谷川一夫 京町子 山形勳

獲獎:第27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彩色)、榮譽獎

《地獄門》是日本電影從黑白向彩色過渡階段的代表作之一,在色彩的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即便如今看來,在當年那個電影色彩飽滿到有些混亂的時代中,《地獄門》都稱得上雅緻。

事實上,除去對彩色電影的貢獻,該片在其它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回顧奧斯卡上的那些“亞洲之光”,可不僅僅有《寄生蟲》


《羅生門》(1950)

導演:黑澤明

主演: 三船敏郎 千秋實 京町子

獲獎:第24屆奧斯卡榮譽獎

作為日本大師級電影導演黑澤明的巔峰之作,多年來關於《羅生門》的討論遍佈國內網絡,該片不僅獲得了奧斯卡的認可,還奪得了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一方面,影片劇本紮實牢靠,同時黑澤明在改編中還融入了大量新鮮的電影敘事手法,不僅為故事增加了懸念,提升觀眾觀賞體驗,同時還突出了影片的主題和對角色人性的挖掘。作為一部黑白電影,《羅生門》時至今日都具備了足夠的吸引力,對比很多商業大片也有著極強的可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