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nba總決賽最後一投爵士為什麼不包夾喬丹?

用戶68431221


1998年NBA總決賽第六場,公牛3-2領先爵士,比賽最後20秒左右時,爵士86-85(印象中是這個比分)領先公牛。



爵士持有球權,卡爾馬龍背身拿球時,喬丹鬼魅般的從後面拍掉了馬龍手裡的皮球。斷球成功後的喬丹從容運球到前場,面對拉塞爾的防守,喬丹向右突破,然後大幅度回拉晃倒了拉塞爾。喬丹起跳、球出手、命中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絕殺——The last shot。

整個過程,喬丹只面對了一個防守球員,為什麼爵士不採用包夾戰術呢?

背景

爵士曾經碰到過一模一樣的情況,包夾失敗。

1997年兩隊總決賽第六場,雙方在最後20多秒時打成86-86平。公牛球權,暫停回來後先是科爾持球,交給皮蓬,皮蓬遭遇包夾,手遞手交給喬丹。喬丹持球后,爵士三人包夾喬丹,喬丹起跳將球傳給了空位的科爾,科爾在罰球線附近命中絕殺。



這是客觀存在的因素,這能對爵士起到心理影響。但具體情況還得來看當時場上的情況。

當時場上情況分析

喬丹運球到前場後,公牛形成了一個四一拉開的局面。

左側站著庫科奇,羅德曼最後回到半場,他跑到了庫科奇的一側,右側科爾和皮蓬,科爾在底角。



由於爵士領先,他們首先要防突破得分,內線的馬龍不能失位。有包夾條件的就只有左側的霍納塞克、右側的斯托克頓和奧斯特塔格,斯托克頓要防守科爾,同時他如果上前包夾容易形成非法防守。奧斯特塔格移動速度慢,他還必須站在皮蓬可能突破的路線上。因此,也只有霍納塞克有包夾條件。

如果霍納塞克上來包夾,左側庫科奇和羅德曼幾乎是放空的。就算馬龍上前補防,羅德曼只需要做一個定位掩護,庫科奇就能獲得空位投籃機會,庫科奇也是一名殺手,他的季後賽三分命中率高達44%。



其實這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的,爵士首先要防的是突破,另外他們也沒有想到拉塞爾被喬丹輕易的晃倒失位。對於他們來說,除非賭博性的防守,採用提前包夾,迫使喬丹傳球。但那也存在被喬丹突破兩人的情況。

所以我認為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一切的根源都只能怪喬丹太NB。


光焰體育


98年總決賽第六場,終場前21秒,喬丹在底線“偷襲”馬龍,完成搶斷,運球至前場,終場前9秒,喬丹開始啟動,在罰球線上方突然急停,晃倒防守的拉塞爾,起跳,球應聲入網。這一球是公牛全場唯一一次領先,也是最後獲得勝利的一球。喬丹用“最後一投”再一次完成了三連冠成就。當我們在感嘆喬丹偉大的同時,卻產生了一個疑問:爵士明知喬丹的強大,為何不對其進行包夾呢?

原因很簡單,爵士不想重蹈覆轍

其實98年總決賽和97年總決賽劇情非常相似,前5場比賽總比分也是3:2,只要爵士能守住第六場,他們就有很大的機會拖垮公牛。不過公牛更勝一籌,兩次都在第六場完成對爵士的絕殺,結束了系列賽。不過不同的是,97年絕殺之人並不是喬丹,而是現任勇士主帥科爾。

97年總決賽第六場終場前28秒,雙方戰成86平,公牛暫停回來後由科爾運球至前場,終場前15秒,科爾將球交給了右側的皮蓬,喬丹繞過皮蓬接到籃球,在右側三分線前一步遭到拉塞爾和斯托克頓的包夾,此時,公牛的進攻時間只剩下三秒。只見喬丹高高跳起,將球傳給了罰球線弧頂的科爾,科爾穩穩將球命中,公牛領先2分。剩下5秒,爵士發球被搶斷,庫科奇快下暴扣得手,比賽只剩下0.6秒,爵士無力迴天。

當科爾命中準絕殺時,鏡頭給到斯隆,斯隆臉都綠了,他或許後悔了自己包夾喬丹的決定。所以,當98年再次出現與97年相似的一幕時,爵士沒有對喬丹進行包夾。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公牛當時在場的球員都是30多歲的年紀,經過那樣一場激烈的戰鬥,體力已經不支了,皮蓬更是在場上散步,35歲的喬丹也已經打了快43分鐘。所以,斯隆很堅定的用年輕的拉塞爾單防喬丹,不過,出他意料的,喬丹依然絕殺了爵士。

爵士是真的命苦,斯隆老爺子更是無奈,包夾喬丹也是輸,不包夾也是輸,能怎麼辦?遇到喬丹這樣的“流氓”只能算爵士倒黴了。


溪北風


頭條裡恐怕也只有小編我,才能夠把它說清楚,搞不好還能拿個青雲獎。

吹完了,開始說正題。

坐上時光穿梭機,我們回到1997年6月的北美大陸。1997年逢單,不是國際大賽年,因此,這一年的NBA總決賽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攜上年曆史第一勝績的芝加哥公牛隊今年再次砍下了69勝的聯盟前三歷史勝績,證明了他們才是這個星球不二的籃壇霸主。在它俯視眾生的目光下,這一年,一支從未晉級過總決賽的球隊成為了他們五奪總冠軍路上的第五個對手。

猶他爵士,一支由前芝加哥公牛名宿傑里斯隆執教的球隊在這一年令人信服地以4:2扳倒了擁有大夢、滑翔機和巴克利三巨頭組成的聯盟巨無霸,走上了這個本不屬於他們的總決賽賽場。

沒有多少人會看好這支球隊的首次總決賽之旅,況且他們的對手還是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率領的芝加哥公牛隊。

但是首場比賽猶他爵士就讓輕視他們的人大吃一驚。

芝加哥公牛隊之所以能夠幸運地在主場贏下第一場,靠的竟然還是巫術。

比賽結束前7.5秒,雙方打成82平,生涯罰球命中率75%的馬龍握有2次罰球機會。從概率論或排列組合來看,兩罰中一或全中拿下首回合是大概率事件。敦實的馬龍準備罰球。這時看上去一向老實巴交的皮蓬露出了他巫師屬性,他走到馬龍耳朵邊嘀咕了一通,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眾目睽睽之下,馬龍兩罰全失。皮蓬賽後說:“我也沒說什麼,我只是告訴他,郵差週末不上班。”

但也沒事,如果換成一般球隊的話。守住7.5秒,這就是個打加時的比賽而已,鹿死誰手,殊難預料。

但爵士遇到的這支芝加哥公牛隊能夠成為歷史最佳,他的高度和底蘊肯定是普通球隊無法企及的。高手過招,成敗只在毫釐之間。錯失絕佳機會的爵士和馬龍隨即見識了什麼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喬丹摘下了這個籃板。禪師暫停以後,庫克奇接皮蓬髮球,將球遞給了在弧圈左側的喬丹。

防守喬丹的人,在當是名氣不算大。喬丹退役的當年入道,今年四年級,叫拜倫·拉塞爾。

傑裡·斯隆在場邊示意其他人無須上前包夾。對拉塞爾的防守水平,斯隆相當自信。1994年面對已經退役的喬丹,拉塞爾放言:“你為什麼退役?因為你知道我能防住你。如果讓我看到你穿上運動短褲(上場),我將打爆你。”

和其他人只敢偷偷摸摸說這話不同,拉塞爾膽子很壯,他的這句話是在芝加哥當著喬丹的面說的。

在喬丹的兩次試探性運球后,拉塞爾主動伸手去掏喬丹手上的球,這時,你一定能夠想起來1989年,騎士的克雷格·埃洛也曾犯過同樣的錯誤,在喬丹身上。在拉塞爾伸手失位的一瞬間,喬丹迅疾向左側橫切起跳,失去重心的拉塞爾只能眼睜睜看著喬丹在三分線附近從容起跳出手,命中絕殺。

雖然獲勝,公牛的這場勝利只能用險勝來形容,說明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對手其實非常起眼。

四場以後,爵士在不顯山不露水中,將大比分扳成了2:2。

輿論開始鼓譟,在第五場比賽當天聽到一個消息後,爵士將擊敗公牛奪得這一年總冠軍的呼聲一度甚囂塵上。

因為這個消息是喬丹病倒了,據說還不輕。沒有喬丹,公牛還能抵擋球風彪悍的爵士嗎?

但是爵士依然等來了一個不好不壞的消息,喬丹拖著病軀掙扎著上場了。

好消息能夠看得見,大病的喬丹看上去站都站不穩,這就是一個打折版的喬丹。

但喬丹上場的壞處在於,這是一支有喬丹的芝加哥公牛。

有喬丹的芝加哥公牛和沒有喬丹的芝加哥公牛,是涇渭分明的兩支隊伍。

比賽結果和第一場是一樣一樣的,爵士在最好的形勢下,收穫了最壞的結果,決定這個結果的,都是邁克爾·喬丹。

38分7板5助,這是半睡半醒的喬丹在當年MVP馬龍眼皮子底下帶走的數據。用喬丹自己的話說,當時很多球扔出去後,他自己也沒有力氣去看球進還是沒進,只想休息。甚至一個小扣籃後,平時生龍活虎的上帝陛下還要站在籃下打個盹兒才能拖著殘腿往回挪。

但就是這樣的比賽,依然沒有打醒爵士眾將。

雖然媒體們,包括他們家門口的媒體們早就驚掉了下巴,在賽後紛紛掛上了白旗,說願意將這一年的總冠軍拱手奉上,因為邁克爾配得上這一年的總冠軍。

但絕不屈服,這是爵士的精神和動力,永遠如此。

6月13日,爵士不得不前往芝加哥聯合中心,征戰剩下的兩個客場。

雙方在極度詭異的開場中打響了G6的第一槍。開場7分鐘時間,爵士5投1中,但他們一點也不驚慌,因為公牛發揮更糟,8投1中。雙方比分是令人尷尬的2:2。

在度過球荒期以後,雙方開始了你來我往的廝殺。

但三節結束以後,落後的卻是公牛。61:70,爵士領先9分進入第四節。但這個優勢顯然不夠保險。這支芝加哥公牛隊打順了手,扳平個20分分差也是常有的事。很快,隨著喬丹中投命中,雙方戰成76平,公牛隨即再次成功防下了爵士的快攻。禪師請求暫停後,公牛進攻不中,反而被勁頭十足的爵士命中了一記三分,重新取得了領先。不過隨後喬丹和庫克奇先後命中將比分再次拉開到3分。但這時拜倫·拉塞爾三分再中,雙方86:86再平。

整場比賽,爵士對公牛的防守是成功的。他們將公牛逼到了38.3%的命中率。只有拉塞爾對位喬丹的防線全線吃緊,喬丹已經在他頭上砍下39分。

比賽還剩28秒時,公牛球權,禪師再度請求暫停,雙方教練都在熱火朝天地忙著佈置戰術。除了電視直播鏡頭,沒有人注意到一向高高在上的喬丹主動在找科爾叨嗑。

開球后,戰術也到了揭曉的時候。科爾帶球佯攻,但在時間被他磨得還剩下8秒時他把球交給了皮蓬。爵士眾將心不在焉,這種假模假樣的把戲騙得了誰。

果然,皮蓬一個轉身,將球塞給了從他身前繞過來的喬丹。

爵士眾將心領神會——斯隆教練果然料事如神,端的厲害,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進攻時間還剩3秒,爵士再無顧忌。拉塞爾死死纏住喬丹,身邊的斯托克頓也露出了真面目,大膽放開身邊的史蒂夫·科爾,過來助兄弟一臂之力,準備將投絕殺的喬丹夾成奧利奧餅乾中間的朱古力夾層。

喬丹起跳,球出手了,卻向著右下方飛去。

此刻,無人看防的史蒂夫·科爾自尊心已經受到了一萬點傷害。作為當時聯盟歷史上命中率最高的三分球投手,如此重要的比賽,他竟然被無視了,放得如此之空,甚至他連投籃的馬步早早都蹲好了,也沒有人願意來鳥他一下。

但這一刻,和暫停時喬丹交待描繪給他的場景分毫不差。雖然喬丹的劇本只有一句話:“到時他們會來包夾我,而我會把球傳給你。”

這不就是投一個罰球嗎?哥的職業生涯罰球率86%夠不夠?

在被無視的極度悲憤中,科爾投中了這一球。

手忙腳亂的爵士沒有想到喬丹還能來上這麼一手,可能在瞬間的反應中他們才明白,斯托克頓放開史蒂夫·科爾去協防喬丹是個多麼大的錯誤。

還有5秒鐘的時間,爵士請求了暫停。開球后,爵士的發球被手長腳長像長臂猿似的皮蓬抄走了,在摔馬趴的瞬間將它挑給了飛奔而來的大個子庫克奇,庫科奇三步並兩步,在聯合中心2萬多名球迷和1600多名記者的眼皮子底下就是一記震撼的暴扣。公牛領先4分,留給爵士0.6秒,比賽失去懸念。

在隨後的一年中,喬丹的這個安排和妙傳的鏡頭被公佈了出來,喬丹神級的預料被媒體們拿出來反覆熱炒,成為籃球之神職業生涯中經典的鏡頭之一。

放開科爾這個歷史級三分手,是戰術安排上不可原諒的失誤。被炒得焦糊、侃得血淋淋的,都是傷心的爵士眾將們。

憋了一股子勁的爵士眾將在接下來的一年中臥薪嚐膽,不但在常規賽中兩勝公牛,而且拿到了全程主場優勢。

他們再次殺進了總決賽,成為公牛總決賽史中唯一兩遇的對手。前五場比賽結束後,和去年一樣,公牛握有1個勝場。不同在於,今年爵士可以在鹽湖城的德爾塔中心坐等老邁的公牛前來挑戰,而不必像去年那樣周車勞頓,還要受盡聯合中心公牛球迷們的奚落。

在高原主場,常規的47分鐘內,爵士都牢牢掌握著比賽的主動權,他們距離全程領先只差最後1分鐘而已。

公牛一路跌跌撞撞,靠著喬丹全場高達35次出手苦苦追趕,勉力支撐。皮蓬前三節都在更衣室治療他那要命的背傷,隊醫捶皮蓬的背部時發出的巨大聲響讓隨隊的幾個人員面無人色。

羅德曼在高原主場被馬龍死死壓制,公牛籃板數22:33罕見地落後了對手一大截也是公牛全場被壓制的真實寫照。

比賽結束前59秒,喬丹再次衝擊籃筐無果。面對德爾塔中心漫天飛舞的泡沫棒,兩罰全中將比分扳成83:83。但接下來,擋拆鼻祖斯托馬龍展現了他們的擋拆神功,斯托克頓將球擊地傳給馬龍後繞場大半周,再接馬龍跨越整個半場的回傳球,在哈珀的指尖上命中了一個幾乎決定比賽生死的三分球。

一年前,就是靠這樣一個三分球,他們幹掉了巨無霸火箭。

一年後,這樣的一幕又將再次上演。

這樣的絕境有多讓人絕望?電視鏡頭中,從一向淡定如流的禪師忍不住在場邊高聲呼喝和科爾茫然四顧的眼神就可以看出,這個局面幾乎就是一局死棋。

41.9秒,半場開球后,喬丹接到了皮蓬的傳球。遊走到右路後面對拜倫·拉塞爾的盯防,開始堅決地向底線突破,並在突破斯托克頓的干擾後,高拋命中。

這裡小編問一下,有誰知道這個球對拜倫·拉塞爾的心理暗示作用有多大?

起碼有兩個關鍵點:

一、喬丹是從拜倫·拉塞爾的右路突破的;

二、拜倫·拉塞爾對喬丹的這個突然加速心理準備不足,被喬丹加速度甩開了半個身位後丟球的。

還有一個場外旁白。

喬丹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對自己的突破習慣有過分析。他說一般情況下他喜歡從右路突破,雖然他的左右手極度均衡,但他大多數時候喜歡用右手,這樣,以身體為中線,右路突破會比防守人多出半個身位。

公牛落後1分,時間還剩37.1秒,爵士球權。球過公牛半場,斯托克頓在找馬龍。馬龍在禁區附近,羅德曼正費力地將他龐大的身軀費力地一點點向禁區外拱。

在接到斯托克頓的傳球以後,馬龍停頓了一下下,也許在思考怎麼擺脫羅德曼的糾纏。

他沒有料到的是,看防霍納塞克的喬丹孤注一擲,突然放開看防的霍納塞克,前來拍他手中的球。球落地反彈後,被喬丹抓到了手中。

隨後的16.7秒,是被無數後來者反覆描繪討論的場景。

全場一直驚喜著的爵士球迷們終於有了第一次恐懼和不安,膽小的爵士女球迷們乾脆直接用落淚來表達對這個結果的擔心和害怕。

場外,無數被球迷們擠得水洩不通的酒吧、電影院和能夠提供直播的電視鏡頭前,那些幾乎恐懼了整場的公牛球迷們也終於安靜下來了,女球迷們也收住了自己幾乎流了全場的眼淚,紅著眼睛安靜地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公牛落後1分,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喬丹給他們帶來的結果,就是他們可以接受的結果,無論這個結果如何。

沒有暫停。

這是一種默契。

球在邁克爾·喬丹手中,這16.7秒就讓他自己決定好了。

於是,在這種默契中,禪師和傑裡·斯隆都沒有叫暫停。球員們並不忙亂,馬龍也從地板上爬起來,大家慢慢跑回爵士半場尋找站位。

於是,就出現了下面這張對位圖,各個位置的人小編用字體標了出來,基本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了。最陌生的安託萬·卡爾也不算太陌生。

這張圖是喬丹出手後的照片,看得足夠仔細,你可以觀察到球在半空中了。球員們都在向禁區跑,準備爭搶籃板球,其實在喬丹突破之前,所有球員都在向三分線邊移動的。

安託萬·卡爾VS羅德曼、霍納塞克VS庫克奇、斯托克頓VS史蒂夫·科爾、馬龍VS皮蓬、拜倫·拉塞爾VS喬丹。

根據喬丹的習慣,他肯定會壓一壓時間,多半不會給對手留下反絕殺的時間。

卡爾和羅德曼可以無視,他們守在禁區搶籃板。

庫克奇在左側底角,科爾右側底角、右側弧頂處是皮蓬,左側弧頂是持球的喬丹。

換你是傑裡·斯隆,你覺得誰可以放開誰去協防喬丹?

答案是沒有誰,因為人壓根兒就不夠用。

拜倫·拉塞爾站在三分線附近,遠遠地躬著腰,張著雙手,等著兩步遠外的喬丹發起的最後一擊。

還還剩10秒鐘的時候,喬丹慢慢走到他可接觸的範圍內,他於是貼住喬丹,一隻手按在喬丹的腰上。

注意拜倫·拉塞爾的這個動作——

在今天,犯規!犯規!犯規!

在當年,不犯規!不犯規!不犯規!

重要的事說三遍!下面我來詳細解釋一下原因,希望不是多此一舉。

這是當年防守球員們最經常使用、今天已幾近失傳的一個經典動作。

用手貼住進攻球員,當年有一個專有名詞:hand-check,或者叫hand checking。

這是當年規則允許,今天已經消亡的一種防守技術,即用手接觸對方的身體來跟蹤對手的位置。

合法的hand-check技術只允許用手接觸對方的身體來跟蹤對手的位置,但手部不允許加力,也不允許阻礙對手的視線,更不能張開雙臂阻擋進攻隊員的移動,否則就是犯規。下面杜馬斯防守喬丹時的動作在hand-check規則下是非常明顯的犯規。但當年並不算犯規,因為當年對身體接觸的判罰更松。

在2004年,這個當年造就鐵血籃球時代的規則被聯盟廢除了。為了鼓勵和保護進攻球員,聯盟推出了No Hand Check。意味著防守球員在罰球線以上區域防守進攻球員時,不再被允許使用手臂進行推擋,只允許用身體軀幹部位接觸。這是一項重大的判罰策略改變,從此,鐵血籃球開始離我們漸行漸遠,三分和小球開始慢慢盛行。

在很多老球迷看來,今天的NBA沒有看頭,因為No Hand Check正在讓籃球變得索然無味。

這是事實!

進攻球員面框運球干擾大大減少,當年加里·佩頓式的“死亡纏繞”正在消亡,更不用說當年威名赫赫的“喬丹法則”了。

進攻球員再也不用把精力放在護球上而選擇揹筐。防守球員不能將手搭在進攻球員身上尋找支點,被進攻球員晃過也變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關鍵時刻的全場緊逼變得不再好看,雖然看上去人影攢動,但都是走馬觀花式的穿插,沒有身體接觸。只要出現身體接觸,哨音就會響起。

這下你們就明白了,為什麼今天的運球大師這麼多,因為別人壓根就不能碰你。這個規則改變後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就是史蒂夫·納什。在原先的hand-check規則下,瘦弱的納什能不能拿住球都是未知數,但在新規則的保護下,他靈活的運球反而成為了他最大的優勢。

所以,很多當年的老球迷說今天的誰誰誰在當年喬丹的賽場上撐不到下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分球只有在沒有身體接觸的情況下才會變得更準。因為No Hand Check,防守球員不能有手上的接觸了。以前進攻球員不投三分,就是因為防守球員不需要完全防住一個球員,只需要用手按住一個球員導致他身體出現一點偏差就夠了,而且這個是很容易做到的。出手時的這絲毫偏差,在三分球的長距離運行中,會直接導致三分脫筐。你就是個球盲,我這麼解釋,想必你也會懂為什麼當年的三分球這麼少了。

這樣也就可以理解,今天的球員敢於大規模出手三分的原因了。

因為No Hand Check的出臺,防守球員壓根就沒有人敢碰他。當年科爾要是敢像今天的庫裡這麼幹,估計活不到下場,就被人給抬下去了。科爾要是在今天的聯盟,他的準頭也一定不比庫裡差。

所以,庫裡是聯盟規則改變的現象之一,而不是一個現象級的球員,有同感嗎?

當年的雷傑·米勒、雷·阿倫、史蒂夫·科爾、拉里·伯德這些人在今天聯盟的規則下,三分球也許可以達到庫裡這樣的高度。

這個解釋算合理嗎?

扯遠了,我們再回到1998年NBA總決賽G6的最後10秒鐘。

拉塞爾手按在喬丹的腰上的同時,喬丹在慢慢向中圈處移動。但拜倫·拉塞爾肯定能夠通過按在喬丹腰上的手第一時間感知喬丹的啟動加速。

喬丹開始啟動。外側的右腳率先跨出一大步,再左腳、再右腳,總共只有三個大步。

這時我們再看拜倫·拉塞爾的位置移動。他在喬丹的第二步,也就是內側左腳邁出的時候,他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也就是外側的右腳。因此,喬丹內側的左腳移動的距離完全可以抵銷拜倫·拉塞爾外側右腳的距離。喬丹外側右腳跨出的第三大步和開始的第一大步雖然在外圍,距離更遠,但無論如何還需要拜倫·拉塞爾內側的左腳再跨出一步,才能夠在防守上不失位。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在反覆看了回放後才知道喬丹只跨了三大步。

拜倫·拉塞爾又不是神,他哪裡知道喬丹會跨出幾步?他的一切判斷都只能根據過往的經驗和形勢來判斷。

他有兩個現成的經驗可以判斷:

——“我喜歡在右側出手。”這是喬丹自己說過的。

——30秒前,喬丹剛剛在右側突破了他,並命中了一個迫近比分的高拋球。

一個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一個人不能同時掉進同一條河中,活人不能給S憋死,前轍之鑑,後世之師,同樣的錯誤絕不能再犯兩次。

這些我們中國小學生都會的經驗和教訓,化成了拜倫·拉塞爾此刻的信念和行動,最少要比喬丹多出半個身位,才能堵住喬丹在他最喜歡的右側出手的機會。

在喬丹突破的道路上,有斯托克頓。1997年最後8秒鐘血的教訓還在,所以,這一次給斯托克頓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會放開科爾不管。

拜倫·拉塞爾也知道,斯托克頓一定不會過來包夾,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拉塞爾在判斷上下意識地多跨一步,而且慣性的作用也讓他在第三步跨出時並沒有保留過多的回撤力。

但同時知道斯托克頓不會包夾、拉塞爾會多留半個身位秘密的,還有他們的對手——邁克爾·喬丹。

後來,喬丹在回憶時說:“這一球就是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投,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傳球。”

他也相信,斯托克頓無論如何不會上來包夾的。然後他吧拉吧拉,將場上的位置分析了個底朝天,就是小編今天分析的這樣。

你是不是發現,這十秒鐘的形勢,就是喬丹設定在自己大腦中的影視情節,快慢和結果,都由他自己設計和掌握,他只需要把他們演出來即可。

喬丹只跨了三大步,第三步跨出時就是一個急停。這個第三步其實也是一個試探步,他以左腳為支點,又生生地將右腳給收回來了。

原來貼在自己背後的手慣性地按在了拉塞爾的腰上。

犯規了嗎?

只要你是一個好學生,認真看了上面的解釋,你會發現,根據hand-check規則,這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犯規的動作。

所以小編也大致可以斷定,今天喜歡解讀這個動作犯規的球迷們,基本都是2004年以後看球的年輕球迷。如果你在2004年以前看NBA,你就一定會知道hand check規則。你也一定會知道,這個在今天no hand check規則下鐵定犯規的動作,在當年的身體接觸下,根本不值一提。

這就是很多人在叫嚷著喬丹推人犯規,為拉塞爾和爵士被裁判黑哨鳴不平,但當事人、受害人爵士眾將和拉塞爾都絕口不提這一球犯規的原因所在。

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甚至連碰瓷的理由也找不到。

現在,請算術好的球迷幫忙算一下,急停後撤一步的喬丹此刻和拉塞爾大概有多遠的身位?

正確答案,大約是一個半身位。

這時,拉塞爾就是籃球之神,他也無法追回這一個半身位,何況他根本就沒有給自己保留回追的力量。

摔倒,是後撤力量不夠,但大腦依然正常指揮導致的失衡造成的。就像現在的段子。眼睛:“這個也太容易了。”手:“滾!”

迅速彈起,說明他的體力依然是足夠的。

但他此刻能夠做什麼呢?

他只能回頭看喬丹正在做什麼。

他看到了什麼?

他看到的是一個讓他可能永遠都無法從大腦中抹去的動作,讓他趕緊扭頭去看籃筐,隨後痛苦地捂住自己的腦袋。

此刻的喬丹非常從容。

壯碩如牛的對手此刻和他距離一個半身位並摔倒在地,讓他得以從容地調整雙腳。在慢鏡頭中,你們會發現這雙第四節都在拖動中的疲憊的雙腳,竟然還能夠在地板上輕盈地彈跳移動幾下,細碎地調整著步伐。

充裕的距離,讓喬丹這一球無須後仰,只需一個教科書般的標準式投籃就足夠了。

他就是這麼幹的。

完美的姿勢、完美的手勢、完美的撥球、完美的出手、完美的弧線、完美的距離、完美的入筐、完美的聲響、完美的比分、完美的懸念、完美的終結。

欻..............

它終結了一個完美的時代和無數球迷永恆的夢想。

如果時間可以重新來過,我相信所有的球迷都希望能夠永遠徜徉在神的世界裡,寧可這一刻永遠不要到來。

但是,這個世上,從來沒有如果。

所以,我們只能慶幸,神曾降臨過。


體育史話


包夾個錘子,看看最後公牛陣容:喬丹(需要包夾的那位神)、庫科奇(當年最佳第六人、歐洲喬丹,射程比喬丹還遠)、皮蓬(包夾喬丹放皮蓬早被證明是個笑話)、科爾(當年三分王、前一年包夾喬丹被科爾絕殺了),還有羅德曼這個傢伙在籃圈下呢,來你說說誰去包夾?誰?


陝北強哥


喬幫主封神一投,定義了一個時代,也完美結束一個時代!

“籃球上帝”邁克爾·喬丹98年總決賽的封神最後一投,成為了NBA歷史上的經典畫面。有看過那場比賽的老球迷們是幸運的,他們可以生活在有喬丹的年代。但是作為90後和00後對喬丹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口口相傳,和NBA歷史影像資料上,並沒能親身感受當年喬丹的統治力。98年總決賽的最後一投也為喬丹當時的職業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執行最後一投的邁克爾·喬丹沒有遭遇爵士的包夾?我們一起來具體分析下。

時間回到1998年6月14號芝加哥公牛對陣尤他爵士的總決賽現場。這是雙方的總決賽第六場,這場比賽的勝利直接能夠決定喬丹的“後三連冠”霸業能否達成!當比賽來到最後一節終場前的17秒,喬丹搶斷卡爾·馬龍後,運球到前場佯裝突襲爵士禁區,在前場17尺附近晃倒了前來防守的爵士球員拜倫·拉塞爾,用最熟悉的中投將球穩穩命中,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6個NBA總冠軍,芝加哥公牛的第2個王朝再次在喬丹的帶領下誕生!

那麼為何這麼“輕鬆”就讓喬丹就完成了最後一投的絕殺呢?通過比賽回放,我們可以看到當喬丹持球之時,所有公牛球員均已拉開陣線,而喬丹這邊的發起進攻的點是他最熟悉的位置。咱們再來看看芝加哥公牛隊場上的球員陣容分配,右側底角有著上個賽季剛剛絕殺爵士,讓他們鎩羽而歸的科爾,他是當時歷史三分命中率最高的球員。

右側腰線上,有著三角進攻完美的匹配者皮蓬,隨時準備策應!左側底角的球員是一度取代喬丹最後一攻執行者的庫科奇!曾經季後賽三分命中率高達44%。左側籃下正是鎮守內線,隨時做掩護的“大蟲”羅德曼。如果當時的爵士隊放棄場上任何一個點,都會比喬丹持球單打的命中可能性要高!這就是當時芝加哥公牛隊限制爵士的完美戰術。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喬丹晃倒防守球員拔起跳投,籃球應聲而入!喬丹迎來了職業生涯經典封神一刻!這一投直接結束和定義了一個偉大時代!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一起討論。開春大吉!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贊,右上角關注“籃壇觀察家”與您分享更多最新NBA精彩籃球資訊萬分感謝!<strong>


籃壇觀察家


1998年NBA總決賽,喬丹投出了那記“世紀之投”,幫助公牛隊將比分反超,並最終獲得了總冠軍。也是因為這一投奠定了喬丹無人可以撼動的NBA歷史第一人的地位,時至今日,依然有無數的球迷在反覆的觀看喬丹當年面對拜倫-拉塞爾的準絕殺球。

不過身在現代籃球背景下的球迷可能會有個疑問,明明知道最後一投喬丹會選擇自己來投,爵士隊為什麼沒有選擇去包夾喬丹?

1,菲爾傑克遜沒有選擇叫暫停

來看下1998年總決賽,喬丹最後一投前後發生的場景。

比賽還剩下41.9秒,公牛隊半場發球,喬丹接皮蓬的發球向底線突破,拋投命中。

此時比賽還剩37.1秒,公牛隊落後1分,爵士隊球權。斯托克頓運球過半場之後,交給了禁區附近的馬龍。

在馬龍思考著如何發動這次進攻的時候,喬丹突然放棄了他的防守球員,從背後掏掉了馬龍手中的皮球。

球權易主,喬丹控制著皮球運過半場,此時距離比賽結束還有16.7秒。

爵士隊防守球員迅速的落位,喬丹在左側中心附近一邊運球,一邊思量著爵士隊的防守陣型。

在這樣關鍵的時候,菲爾傑克遜沒有叫暫停去佈置最後一攻的進攻戰術。

或許禪師覺得這樣的選擇利大於弊。

因為他手中有喬丹這張王牌,而喬丹總能夠在關鍵時刻處理好進攻;其次不叫暫停,也讓爵士隊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佈置這次的防守戰術。

最後的結果印證了禪師的選擇非常的正確。

比賽還剩10秒的時候,喬丹發起進攻,用了他非常習慣的右路突破。此時拜倫-拉塞爾其實已經失去了防守位置。

但拜倫-拉塞爾的一隻手一直按著喬丹的肩膀,在那個年代,這樣的防守動作是被規則允許的。

所以,我們在解讀喬丹最後一投有沒有推人犯規的時候,可以全盤考慮這一投發生的時代背景,再看看喬丹持球突破的時候,拜倫-拉塞爾的防守動作。

一防一攻的動作按照現在NBA的規則確實是犯規,但那個時代的NBA鼓勵身體對抗來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崇尚肌肉碰撞產生的比賽美感。這也就決定了,喬丹的最後一投和拜倫-拉塞爾最後一防的動作都是規則允許的。

說回喬丹這次進攻,右路突破到罰球線附近,喬丹做了一個變向運球,將拜倫-拉塞爾甩開。

獲得投籃空間的喬丹,從容的起跳,氣定神閒的出手,皮球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落入籃筐中。

公牛隊將比分反超,最終贏下了這場比賽。

2,爵士隊有夾擊喬丹失敗的陰影

96-97賽季,公牛隊和爵士隊第一次在總決賽相遇。前5場比賽打完,爵士隊大比分3-2落後。

第6場是爵士隊的生死戰,雙方你來我往,在比賽還剩28秒的時候,打成了86平。

隨後禪師請求暫停,佈置進攻戰術。

這個時候就考慮雙方教練在戰術方面的博弈了,從事後的結果來看,斯隆佈置的這次防守戰術顯然是失敗的。

他料定公牛隊的最後一投是由喬丹來執行,所以,斯隆考慮對喬丹上包夾。

可是沒有誰注意到,喬丹正在和科爾說著什麼,當時沒人注意,也沒人會去猜測兩人到底在嘀咕什麼。

好,暫停回來,科爾接球之後,開始耗時間,待到進攻時間還剩8秒的時候,科爾將球給到皮蓬,喬丹此時開始了無球跑動,皮蓬及時的將球傳給了喬丹。

這個時候,爵士隊就如他們提前佈置的那樣,非常的清楚喬丹會執行最後一投,他們也非常清楚此時該如何去防守喬丹。

拜倫-拉塞爾死死的糾纏住喬丹,與此同時,在進攻時間還剩3秒的時候,斯托克頓放開了自己的防守人,選擇上來包夾喬丹。

而在這個當口,喬丹出手了,只是皮球不是奔著籃筐去的,而是飛向了被斯托克頓放空的科爾。

作為聯盟的頂級射手,科爾的投籃水準相當的高,只見科爾接球,投籃,動作是如此的乾脆,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皮球準確無誤的掉進籃筐,公牛隊領先兩分。

時間還有,爵士隊暫停之後,發邊線球。不過處在落後狀態的爵士隊顯然沒有了之前的淡定,這次發球被皮蓬搶斷,公牛隊順勢完成了快下暴扣得分。

比賽到這也就蓋棺定論,爵士隊由於最後一防選擇去包夾喬丹,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輸掉了第6場,錯失總冠軍)。這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陰影,當再次在關鍵的第6場面臨同樣的防守選擇的時候,斯隆沒有示意自己的球員去包夾喬丹。

3,公牛隊當時的站位選擇不利於爵士隊上包夾

公牛隊當時在場的球員中,科爾不用多說,NBA歷史上三分球命中率第一。庫科奇同樣是一位擅長三分投射的球員,97-98賽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達到了37.7%。唯一不準的皮蓬,也曾在季後賽中有過單場7記三分球的表現。

唯一沒有三分球能力的球員是羅德曼,但這個時候,羅德曼正在給庫科奇做著掩護的工作。那麼,再看當年公牛隊在這次進攻中,幾名球員的站位。

庫科奇和科爾在底角三分線位置,皮蓬在右側45度三分線位置,羅德曼照樣拉到了三分線外。爵士隊的內線被清空,喬丹此時發動進攻選擇走中路,這樣的進攻選擇太雞賊。

因為喬丹有很多種選擇,第一種,爵士隊防守不收縮,喬丹可以打籃下;第二種,爵士隊收縮內線,並且上包夾,喬丹可以給到埋伏到三分線上的隊友,注意,這樣的選擇不止一個,因為公牛隊的投手們此時都分散在各個角落;第三種,爵士隊收縮內線,不包夾,喬丹可以選擇中距離急停跳投。

最後爵士隊選擇的防守套路是收縮內線,不包夾,也就有了喬丹的那記中距離跳投。

爵士隊選擇這樣的一個防守策略,也是在那種情況下,防守成功率最高的防守選擇。籃下和空位三分肯定比喬丹迎著拜倫-拉塞爾的防守採取幹拔跳投的方式攻擊籃筐的命中率要高。

總結:

喬丹因為這一投被世人所傳頌,爵士隊因為這次防守沒有成功,錯失了可能獲得總冠軍的機會。馬龍和斯托克頓生涯無冠的尷尬,拉低了他們二人在NBA歷史中的地位。

成王敗寇,NBA就是一部史詩級的歷史連續劇,有多少王朝的建立,就意味著王權路下躺著多少累累白骨。很不幸,在喬丹封王的道路上,爵士隊躺下去了兩回。


威廉姆聊球


這球我很熟,我覺得很多回答並沒答到關鍵,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喬丹非常聰明的沒有叫暫停,因此爵士沒有時間調整佈防,想想如果發界外球包夾就容易多了因為不用防守發球者。

其次喬丹非常聰明的停在離三分線比較遠的位置,這個位置一旦夾擊喬丹有充分的空間擺脫,或者傳球過渡一下再切入要球,他做過太多次了。這個位置在動態沒有發球緩衝的情況下出來包夾是極度危險的。

再次,要贊羅德曼。他最後時刻從中場跑到左翼,讓全世界都覺得喬丹一定要從空出來的右路衝進去的,其實後面那些爵士球員已經瞄著右路顏色區準備包夾了。

所以,我覺得並不是什麼上一年夾擊傳了科爾絕殺的問題,是喬丹沒有叫暫停和巧妙的位置處理,配合羅德曼的煙幕,讓爵士選擇準備在顏色區夾擊而不是冒險在外圍夾擊


桀地


首先,這是斯隆的既定戰略,當年喬丹已經35歲,體力和爆發力已經不在巔峰,並不是過去那個一個人無法防守的喬丹了,比賽又是在爵士的高原主場進行,他體能消耗之大也可想而知。所以,斯隆在那場比賽佈置的就是單防喬丹,不對他包夾,防止他利用自己的傳球帶活整支球隊的進攻,同時引誘他進行大量的單打,消耗他的體能。97年總決賽第六場終場前28秒,雙方戰成86平,公牛暫停回來後由科爾運球至前場,終場前15秒,科爾將球交給了右側的皮蓬,喬丹繞過皮蓬接到籃球,

在右側三分線前一步遭到拉塞爾和斯托克頓的包夾,此時,公牛的進攻時間只剩下三秒。只見喬丹高高跳起,將球傳給了罰球線弧頂的科爾,科爾穩穩將球命中,公牛領先2分。其次喬丹非常聰明的停在離三分線比較遠的位置,這個位置一旦夾擊喬丹有充分的空間擺脫,或者傳球過渡一下再切入要球,他做過太多次了。這個位置在動態沒有發球緩衝的情況下出來包夾是極度危險的。

如果當時的爵士隊放棄場上任何一個點,都會比喬丹持球單打的命中可能性要高!這就是當時芝加哥公牛隊限制爵士的完美戰術。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喬丹晃倒防守球員拔起跳投,籃球應聲而入!喬丹迎來了職業生涯經典封神一刻!


懶貓愛足球


事後諸葛的角度看,包夾喬丹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實際上,在當時的情況下,爵士主教練斯隆讓隊內防守最好的拉塞爾來一對一防守則是最合理的選擇。

首先,這是斯隆的既定戰略,當年喬丹已經35歲,體力和爆發力已經不在巔峰,並不是過去那個一個人無法防守的喬丹了,比賽又是在爵士的高原主場進行,他體能消耗之大也可想而知。所以,斯隆在那場比賽佈置的就是單防喬丹,不對他包夾,防止他利用自己的傳球帶活整支球隊的進攻,同時引誘他進行大量的單打,消耗他的體能。實際上,這樣的防守策略是起到一定效果的,整場比賽,喬丹35投只有15中,即便最後一節,喬丹如天神下凡,獨取15分,但他曾先後5次跳投不中,公牛也一直處於落後的局面。

其次,爵士曾經吃過包夾喬丹的虧。那就是上一年的總決賽第6場,但斯托克頓丟下科爾去包夾喬丹的時候,喬丹準確地找到了科爾,讓後者完成了NBA歷史上偉大的絕殺之一。所以,當又一次面臨生死對決的時候,斯托克頓沒有選擇包夾而是假裝撲向喬丹,然後又回頭去防科爾。(喬丹自傳中對這一段有過詳細的描述)

第三,公牛當時的戰術選擇正確,當喬丹斷下馬龍的傳球之後,喬丹立刻揮手示意隊友散開,於是,公牛形成了一個一四拉開的站位,科爾。庫科奇兩位神投手為喬丹拉開了空間,同時,內線的羅德曼沒有上前為喬丹做擋拆,如果他上前擋拆的話,對方肯定放棄他而包夾喬丹。

最後,當時拉塞爾有一個明確的讓我來的動作,事後,拉塞爾在回憶錄中也表示過,自己示意隊友讓他來解決喬丹,因為1997年總決賽的第一場就是拉塞爾防守失誤,造就的喬丹絕殺,他一直希望能夠找回面子。拉塞爾的勇氣可嘉,只是結果……兩次成為喬丹封神的背景板讓拉塞爾尷尬了很多年,但實際上,他也是當年赫赫有名的防守悍將,如果他沒有足夠的自信也不敢一次又一次地單獨面對籃球之神的挑戰了。

最後不得不感嘆,一個個看似合理的選擇最終造就了喬丹“最完美”的絕殺,也成就了NBA歷史最偉大的時刻,或許,所有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吧。


昊體育


當時看過這場比賽,個人認為:

1.體力跟不太上喬丹的節奏了;

2.明顯對是不是包夾產生了猶豫,畢竟這種狀態下,是有可能犯規的,這一瞬間,乾脆就堵喬丹能不能投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