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普洱茶的傳說和金瓜貢茶的來由


關於普洱茶的傳說和金瓜貢茶的來由

喝了那麼多年普洱茶,當別人問您普洱茶為何要叫做普洱茶?您還只是簡單地告訴別人:因為產於普洱而得名?僅此而已嗎?NO!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普洱茶名稱由來的典故吧,這樣您在回答別人的時候就更加專業,更有說服力呢!

在廣大普洱茶區,關於普洱茶,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

在巍巍無量山間、滔滔瀾滄江畔,有一個美麗的古城,這裡山清水秀,雲霧繚繞,物產豐饒,人民安居樂業。這個地方出產的茶葉更是以品質優良而聞名遐邇,是茶馬古道的發源地,每年都有許多茶商趕著馬幫來這裡買茶。

清朝乾隆年間,普洱城內有一個大茶莊,莊主姓濮,祖傳幾代都以製茶、售茶為業。由於濮民茶莊各色茶品均選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品質優良穩定,加之店主誠實守信,善於經營,所以到老濮莊主這代,茶莊的生意已經做得很大,成為藏族茶商經常光顧的茶莊,而且連續幾次被指定為朝廷貢品,特別是以本地鮮毛茶加工生產的團茶和沱茶已經遠銷西藏、緬甸等地。

這一年歲貢之時,濮民茶莊的團茶又被普洱府定為貢品。清朝時期,製作貢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材料要採用春前最先發出的芽葉,採時也非常講究,要“五選八棄”,即“選日子選時辰、選茶山、選茶從、選茶枝”,“棄無芽”、“棄葉大、棄芽瘦、棄芽曲、棄色談、棄蟲食、棄色紫”;製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鍋師傅要沐浴齋戒,炒青完畢,曬成幹茶,又要蒸壓成型,風乾包裝,總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複雜。

照慣例,製成餅茶後,是由老濮莊主和當地官員一起護貢茶入京。不巧這年老濮莊主生病臥床了,眼看時間緊迫,就只好讓少莊主和普洱府羅千總一起進京納貢。此時的濮少莊主正值青年,大約二十三四歲,有如清明頭遍雨後新發的茶芽,挺拔俊秀,英姿勃發。白小姐亦是主圓幾十裡出名的美人。正所謂郎才女貌、門當戶對。兩家火籠酒早就噶過了,聘禮也過了,再過幾天就打算迎親了,眼下正籌辦婚禮呢。然而皇命難違,濮少莊主只好揮淚告別老父和白小姐。

臨行前,眾人都叮囑他送完貢茶就趕快回鄉。濮少莊主經驗不足,又有心事,加之時間緊迫,天公亦不作美,春雨下得連綿不斷,平常曬得很乾的毛茶,這一次卻沒完全曬乾就急急忙忙壓餅、裝馱,為後來發生的事埋下了一個大禍根。

濮少莊主隨同押解官羅千總一道趕著馬幫,一路上晝行夜宿,風雨兼程趕往京城。當時從普洱到昆明的官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從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個多月,其間跋山涉水,正逢雨季,天氣又炎熱,大多數路程都在山間石板路上行走,騾馬不能走得太快。

經過一百多天的行程,從春天走到夏天,總算是在限定的日期前趕到了京城。濮少莊主一行在京城的客棧往下之後,大家都不顧鞍馬勞頓,興沖沖的逛街噶酒去了。剩下濮少莊主一人沒有心思去玩,留在客棧,一心掛念著在家中的老父及未過門的白小姐。他想明天就要上殿貢茶了,貢了茶,咱就晝夜兼程趕回去。

想到這裡,他便去查看貢茶是否完好。他跑到存放貢茶的客房,拿出貢茶,剝開一個個竹箬包裹看:糟了!所有的茶餅都變色了。原本在綠中泛白的青茶餅變成褐色的了。濮少莊主一下子癱坐在地上:貢品壞了!自己闖下了大禍,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殺頭的啊!說不定,還要株連九族!

濮少莊主恍恍惚惚像夢遊一般回到自己的房中,關上房門。他想到臨行前臥病在床的老父諄諄教導,想到白小姐涕淚漣漪的嬌容和與之依依惜別的情景,想到府縣官員鄭重的叮囑和全城父老沿街歡達的情景,想到沿途的種種艱辛,想到普洱府那翠綠的茶山、繁忙的茶坊、絡繹不絕的馬幫、車水馬龍的街道……這熟悉的一切都將成為過眼雲煙,祖上幾代苦心經營的茶莊也將要毀在自己的手上了。盛易祥。

話說店中有一個小二,他聽說客棧住進了一個從雲南來貢茶的馬幫,心裡都十分好奇,想要見識見識這貢茶是什麼東西,於是悄悄摸進了存放貢茶的客房。他看到解開的馬馱子,便小心的拿過一餅茶,用小刀子撬了一砣偷回了屋。小二掰了一小塊茶,放進碗裡,衝上開水,只見那茶湯紅濃明亮,端起一喝,茶水真是又香又甜。苦中回甘。小二慢慢地品嚐起來。

再說這濮少莊主在房內思緒萬千,仍想不到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他心中只剩一個念頭:現在也無顏再見家鄉父老,不如自我了結算了。於是,他解下腰帶拴在樑上,就往脖子套去……

那邊羅千總一夥回到客棧,買了些北京小吃回來給少莊主品嚐,一進客棧門,東尋西找,不見濮少莊主。小二聽見羅千總的叫聲,忙從房中跑出來說:“前晌還在,後來好像回客房去了。”羅千總提著東西向少莊主處走去,推門進屋一看,發現公子已經吊在樑上,手腳還在微微地動著。羅千總急忙抽出腰刀,砍斷腰帶,放下少莊主。小二等人聽到叫聲,忙從房中跑出來,只見少莊主兩眼翻白,氣息奄奄,在幾個人的努力下,經過半個時辰才把少莊主揉醒過來。

少莊主醒過來後告訴大家貢茶被毀的消息 ,眾人皆愁眉不展。這時,那個偷茶的店小二剛好路過“這真的是好茶呢!我當小二,泡茶這麼多年,還沒喝過這樣的好茶。”小二端來了未喝完的茶湯。只見其湯色紅濃明亮,喝上一口,甘醇爽滑。羅千總沒有辦法,只能拿著這茶硬著頭皮貢獻給皇上。

這天,正是各地貢茶齊聚、鬥茶塞茶的吉日。乾隆當是評茶官,只見全國各地送來的貢茶琳琅滿目,品種花色各式各樣,一時無法判定優劣。突然間,他眼前一亮,發現有一種茶餅圓如三秋之月,湯色紅濃明亮,猶如紅寶石一般,顯得十分特別。便命人端上來一聞,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綿甜爽滑,好像綢緞被風拂過一般,直落腹中。

乾隆大悅道,詢問茶名。羅千總緊張得說不出話來。乾隆問道:“何府所貢?”太監忙答道:“此茶為雲南普洱府所貢。”乾隆以地賜名——普洱茶。從此,普洱茶歲歲入貢朝廷,歷經兩百年而不衰,皇宮中“冬飲普洱”成為了一種傳統。

普洱茶是歷史名茶,誕生於世界茶鄉——雲南這塊得天獨厚的沃土之中,又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演變。其實,普洱茶的得來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是一種歷史機緣,又是一種必然中的偶然。

年代最久的普洱茶是多少年的?

年代最久的普洱茶當屬“普洱茶中太上皇”——普洱金瓜貢茶。臺灣著名茶藝教授鄧時海先生所著《普洱茶》一書中對其這樣描述到:“曾經取了一些試泡,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在時光中與氧氣、水分等物質長期接觸,茶味自然會淡去,這是正常的生物現象。但“普洱金瓜貢茶”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1、普洱金瓜貢茶製作的歷史背景

金瓜貢茶產生於雍正1729年,由貢茶茶廠監製。

雲南總督鄂爾泰在今天的寧洱鎮(舊時稱普洱府寧洱縣)建立了貢茶茶廠,選用西雙版納倚邦茶山上好的茶葉,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作為朝廷貢茶。而金瓜貢茶也隨之產生。

2、普洱金瓜貢茶的選料及女兒茶的由來

每年的二月,茶園的主人就僱一些未婚少女,進茶園採摘一級的茶芽,並且將採摘的茶芽置於自己懷中,累積到一定數量,才將茶從懷裡取出放入竹簍裡。採摘完後,茶園主人將一小部分的茶葉分給這些採茶女,作為她們的勞動報酬。另一部分的茶則被上供到貢茶廠製成“金瓜貢茶”。

少女們將勞動所得的茶葉帶到集市,換成錢。存下買茶所得的錢去買嫁妝,待出嫁時所用。“女兒茶”也以此得名。

3、金瓜貢茶的名稱由來

清朝學者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說道:“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稱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製作人頭茶的原料都是一級的芽茶。所製成的團茶經長期存放後,茶團會變成金黃色,且它的形狀為扁圓,與百姓所食用的南瓜近似,故形象的將其稱為“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

金瓜貢茶保存至今,歷經了改朝換代,滄桑鉅變,雖已經沒有了茶味。但作為那個時代“奢侈品”的代表,這背後不僅體現出普洱茶本身的優質,同時也體現著威嚴的皇權統治。每一種事物在特定的歷史當中便會留有那段歷史的烙印,“金瓜貢茶”普洱茶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但已經失去茶味,無法一品它的本味。這一現象與有著無上榮耀卻無實際權力的“太上皇”相得益彰。故後世有人將其稱為普洱茶中的“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