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高句麗人,其少年時隨父親高舍雞至到安西,因父親有功被授予遊擊將軍。高仙芝20餘歲時即拜為將軍,並與父親班秩相同。高仙芝麾下的唐軍非常擅長長途奔襲,分進合擊的戰術。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高仙芝在玄宗時期的西域戰場,長途奔襲是其一大特點,當時唐軍作戰經常採用這一作戰指導,而高仙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無論是在攻打小勃律、竭師,還是石國、突施、大食,其行軍距離少則數百里,多則上千裡。

不僅如此,高仙芝部隊的行軍也非常隱蔽,往往更能出其不意,而當接近目的地後,高仙芝又會採用分進合擊的方法攻打敵軍,一舉將其擊潰。在大唐的戰史中,可以說高仙芝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戰場上的屢屢戰功也讓他聲名鵲起。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如果說整個大唐,能有一個人能夠有效遏制後來的安史之亂,那麼這個人非高仙芝莫屬。但就是這樣一位有著赫赫威名的大唐名將,卻最後被自己的皇帝賜死?現在的主流說法,作為一代名將的高仙芝,最終在鎮守潼關之時被賜死,主要原因是死在了唐朝宦官邊令誠的誣告!

但如果細想起來,作為一位已經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己的大將,大唐的中流砥柱,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這個大唐危急時期,大唐皇帝僅僅因為宦官的誣告,就將其賜死?皇帝就這麼容易偏聽偏信,不惜讓唐朝的一代將領隕命,也不會讓安史之亂形成氣候。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而在這方面,小編認為應該有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首先當時高、封二人統帥的部隊雖說是“關中精銳”,但實際上大多數都是剛放下鋤頭的農民。高仙芝也深知根本不足以對抗久經沙場的安史叛軍,所以連戰連敗。

但就在這個潰敗關鍵時刻,高仙芝作戰經驗讓其審時度勢,主動放棄了潼關以東地區,集中力量死保潼關,從而保證了關中的安全。這種佈置戰略在軍事上是正確的,但無疑與唐玄宗政治上的要求嚴重不符!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安史叛軍的燒殺擄掠和唐軍的連戰連敗刺痛了玄宗脆弱的自尊心,更打擊了朝廷的聲望。此時對他來說,殺掉主將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殺了高、封,就可以將兵敗的責任推給他們二人,這樣做的目的雖然很不恥,但對玄宗和朝廷來說是有好處的!

殺掉高仙芝後,他就可以告訴天下:打敗仗是由於高、封二人無能、膽怯,而我皇帝陛下依然是聖明的,朝廷依然是強大的,叛軍很快就會被剿滅。就這樣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高、封二人的賜死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至於說監軍太監邊令誠索賄不成誣告二人,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證據。而且,邊令誠和高仙芝也算是老朋友了,在安西的時候就共事多年,據說雙方還搭檔得不錯,邊令誠間接促成了高仙芝的崛起,他在關鍵時刻拆高仙芝的臺,於情於理都不通。

而邊令誠應該只是忠實地履行了監軍的職責,將軍中情況如實報給唐玄宗,唐玄宗決定殺高、封,他又忠實的履行的皇帝的旨意而已。但因為高仙芝的死,邊令誠一直呆在高身邊,又因為身份是宦官,自然也難逃歷史對他的唾棄!

大唐一代名將高仙芝,真的僅僅是死於邊令誠的誣告?

曾經有人說,軍人最好的歸宿,就是戰死沙場!“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而如果被皇帝賜死,往往就顯得很悲涼和痛心了!這一類將軍或是避禍保全家人,或是盡忠殉節等,而像高仙芝這樣的名將如果戰死沙場,可能是他更好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