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造句,學會排列組合,你就是能人!心理學的庫裡肖夫效應

學會造句,學會排列組合,你就是能人!心理學的庫裡肖夫效應

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是庫裡肖夫效應?

——從電影創作依賴的認知基礎中得出啟示

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裡肖夫為了弄清楚蒙太奇(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的並列作用,從某一部影片中選了演員莫茲尤辛的一個特寫鏡頭,但這個特寫沒有任何表情。

然後,庫裡肖夫把這個鏡頭與其他影片的小片斷連接成三個組合。

在第一種組合中,特寫後面緊接著一張桌上擺了一盤湯的鏡頭;

第二個組合是莫茲尤辛面部的鏡頭與一個棺材裡面躺著一個女屍的鏡頭緊緊相連;

第三個組合是這個特寫後面緊接著一個小女孩在玩著一個滑稽的玩具狗熊的鏡頭。

然後,庫裡肖夫把這三種不同的組合放映給觀眾看,

結果看了三個組合的觀眾都對演員的表演大為讚賞。

觀看第一個組合的觀眾從那盤忘在桌上沒喝的湯中,看出了莫茲尤辛沉思的心情;

觀看第二個組合的觀眾則看到演員沉重悲傷的表情,並且也感到非常感動;

而觀看第三個組合的觀眾卻看到了演員輕鬆愉快的微笑,一起跟著高興起來。

因此,庫裡肖夫認識到造成觀眾情緒反應的並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的並列:單個鏡頭只是電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創作才是電影藝術。

這便是庫裡肖夫效應。


學會造句,學會排列組合,你就是能人!心理學的庫裡肖夫效應


學會造句,學會排列組合,你就是能人!心理學的庫裡肖夫效應


學會造句,學會排列組合,你就是能人!心理學的庫裡肖夫效應

庫裡肖夫效應是一個關於認知的心理效應,說明人的認知並不完全依賴於單個場景或者單個元素,而是取決於這些場景或者元素的連接順序。

比如, 有這樣三個片段,一個是一張微笑的臉,一個是一張驚恐的臉, 另一個是對著一個人瞄準的手槍。

如果我們按照先微笑的臉、繼而瞄準的手槍、最後驚恐的臉的順序將這三個片段連接起來,人們就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懦夫:

然而,如果我們把順序變換一下,按照如下的順序連接片段:驚恐的臉、瞄準的手槍、微笑的臉,人們則會認為這個人很英勇。

正是由於人的認知存在庫裡肖夫效應,才使得電影導演在創作時有了充分的發揮空間。

我們平時所看的電影,在創作的時候,製作者並不是按照事件的發生順序拍攝鏡頭的,而是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繫,從而構成一一個符合邏輯的故事。

學會造句,學會排列組合,你就是能人!心理學的庫裡肖夫效應

這個庫裡肖夫效應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當我們需要描述一件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其實都是碎片記憶,我們要把這些碎片記憶拼籌起來,再陳述這件事的時候,這個庫裡肖夫效應就會有重要作用了,

你是要把這事情表達得怎麼樣,是快樂、興奮?還是緊張?還是悲傷?還是悲憤?還是憤怒?還是?取決於你怎麼拼籌這事情,用什麼樣的順序,怎麼轉接鏡頭!

當我們需要策劃一個活動,也一樣,需要用什麼樣的順序,怎麼表達

這就是為什麼,同一件事,有的人能做得很好,而有的人卻怎麼也做不好

關鍵,就在於這個庫裡肖夫心理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