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不涨价田地会有人种吗?

用户973982777527


会。我就是一农民。我有桃树11000颗。麦子。玉米。地瓜。我年年种。种地要学会改变思想。销售不要靠老思路。要学会以家庭农场为主。学会预售。产业链销售


岁月4793


大家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粮食不涨价田地里会有人种吗?我老家贵州黔西南的不管粮食涨不涨价,甚至更低,我们这里都依然种着的,基本上在我们这周围每家每户每年都有种,因为我们这边全部是山区。我们的田地都不挨在一起,所以也没有承包商来包,所以好多农村的老人都自己在家种着,像我们年轻人出去有时候丰收季节都要回来帮父母一起收着,我们这边一年也就种一季,所以说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很辛苦。




布依族记录者


粮食不长价,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的,农村没有了年青的力量,后续没有了活了,谁还种地,土地流转可以说不是很成功,东家哭来西家笑,就我们村上来说,土地流转了对一部分人好对一部分人不好,土地流转的出去打工吧,家里的老人谁管,无行中增加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很现实的事,我们队上的一个老人,两儿子外出打工,留下一个孤老头,十一月份,跑出去了一晚上没回来差点冻死,有孩子的也不能出去打工,粮价在不涨价,农村就没人了


曙光55118373


粮食不长价照样有人热忠如种田,人上一百,各样不缺,种田人有种田的乐趣,在我

没走上现在这段路之前,我爱种田,而且是很小很小的的种田户,起早摸晚,干得很欢,因为我有盼头,看着满地的庄稼,就盼着一年的好收成。


老陈86814


粮食不涨价田地会有人种吗?

俗话说,粮食不收年年种,虽然这几年一些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但总体来说,农民出于对土地的感情,再加上国家强农惠农的扶持,基本上还是保持了种地的积极性,特别是传统的粮食产区。

一方面,近年来,虽然看国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粮食产量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属于年年丰收,而我们仔细观察种植面积的变化,却发现是在逐渐下降的。个中缘由,既有国家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调整非优势产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粮改饲,或者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环牧等,或者在一些地下水超采、重金属污染等的地区实行休耕;还有就是农民主动减少种植了,当然这一块的减幅严格来看并不大,主要还是南方的双改单,或一些丘陵田块不再种水稻,以及村镇周边的田块不再种粮。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城镇化的推进,使得一部分很好的耕地资源被占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国内粮价,总体上确实是在下降的,部分品种已经回到了5-10年前左右的水平。究其原因,一是供需宽松导致的,特别是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二是临储取消、托市收购底价连续下调、国储粮源拍卖底价下调等,带动市场价格走低;三是国际粮价偏低,进口量比较大,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四是部分领域需求下降,包括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导致饲料需求减少等。而在粮价走低或者保持不变的同时,粮食的收成既遭受到了气象灾害导致的减产,比如这几年常见的倒春寒、强降水、台风等不利天气,还面临着农资价格较强带来种植成本提高的挤压。

再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土地流转面积不少,而且随着土地确权的推进,不少地方的土地“商品化”在提高,虽然种粮大户受创较重、增加不多,但一些新兴经济体如合作社、理事会等的发展,还是带动了耕地的利用。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低迷,以及制造业的外迁,用工量在减少,再加上不少地区发展农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返乡的农民要比前几年显得多了。在这种情况下,种地、田间管理水平提高等也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综上所述,后期来看,预计国内粮价总体仍会低位偏弱运行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小麦、稻谷的陈粮库存水平较高、需要加快销售,以及近年来整个经济层面带动的消费偏弱,再加上进口方面的影响,都会影响到粮食价格。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的面积和产量,就要从农业生产扶持上下工夫,比如增大生产者补贴力度等,保证农民的收益。


粮小咖


粮贱伤农,地荒误国,到受制于人的时侯悔之晚矣!看现在中国的疫情,再看看美国的居心,粮食漲不漲价地都要种,无论贵贱多收一点是一点,这就老农的态度。至于怎样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还是农业专家决定吧?具体实施办法国家会出台相对的更有效的措失,这只是时间问题!


正道康庄


你好,我是刘宇,

粮食不涨价田地会有人种吗?我来分享下我们那边的田地情况吧,现在我们这里农村已经在慢慢的转行了,现在我们农村的田地已经种成柑橘了,给你算一账,一亩地安666.6平方算,如果行株局3*3,那么,一亩地可以种耙耙柑74棵,一棵挂果安80斤算,一亩地可产近6000斤,如果按现在耙耙柑4元一斤批发价算,一亩地的毛收入24000元,现在我们在算杂交水稻一亩地按1000斤收成算,按1.3元一斤,一亩地毛收入1300元,所以说不管粮食涨不涨价,田地都会有人种的,只是说不一定时种粮食,所以田地一定不会让它放空的!




V刘宇


种田的责任会落到每个时代的人身上

粮食不涨价会有人种吗,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在农村种地的属于389961队伍。“38”:因为三八妇女节代表留守妇女,“61”因为六一儿童节代表了孩子,“99”因为九九重阳节代表了老人,这是中国农村现实的写照,单然现在还要严重,因为儿童已经长大,上学之后已经到城市里面工作了,留守的下来的人更老了。粮食种植依旧是广大种粮区的基本生产方式。

土地流转,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

农业种植的人老了,渐渐的退出了土地耕种,土地流转专业的人进入土地耕种,规模化、机械化,虽然单面积的效益没有小面积的大,但是规模效应还是有效益的,有收入就有干。

粮食是国家的根底,粮食稳定才能社会稳定。国家会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稳定的农业。


龙虾说


农村有一句老俗话叫“无利不起早”,只要粮食还有利可图,就会有人种地的。 不过现在农业种植上,机械化程度很高了,不需要太多的人了,今后可能不需要人种地了, 为什么还要人回来种地呢? 现在不是缺人种地的问题,而是农村人口太多,劳动力剩余,必须要转移到其他行业里去就业,如果不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民就不会脱贫,农村不会有全面小康社会。

难道农村现在没人种地吗?不!农村农业现在都是规模化、机械化了,一对夫妻可承包100亩耕地以上,农业种植上已经不需要落后的人工种植了,还要人回来种地干嘛?一个人工一天工资200元以上,一季水稻需要人工200个,仅人工工资一个家庭农场就要支付40000万元,加上旋耕机、播种机、喷雾机、收割机、烘干机费用,土地流转费、种植化肥、种子、农药及管理成本,如果继续人工种植100水稻田,仅成本就要20万元左右,而100亩水稻产值最高15万——20万元左右,人工种植只能是赔本赚吆喝!为什么还要人回来种地呢?谁回来种地谁是傻子!

现在农业种植上农民都在追求规模效应了,小农业已经没有了,都是机械代替人工,农民赚的就是节省人工的钱。粮食不涨价,生产成本就不会上涨,现在尿素就便宜不少,1800元/吨,每包72元。复合肥价格也不高3300元/吨左右,我们当地水稻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500元——1000元左右,2019年100亩水稻纯收入10万元。如果粮食涨价,居民消费就会上涨,带动日用品、生活必需品、工业品(化工品)价格上涨,农民身上穿的、用的、吃的、出行的费用都会上涨,更重要的是化肥涨价、种子涨价、薄膜涨价、汽柴油涨价、电费涨价、天然气涨价、大米涨价、猪肉涨价什么东西都涨了,现在农村人都是买米吃,粮食涨价连农村人都无法承受,农民农业生产更没法种植了!所以,我认为粮食涨价对农民并不是好事,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对农民最有利!

现在即使粮食涨价也没有人回来种地了,人均1亩多地,粮食就是天价也挣不了几个钱,还回来干嘛?!想农民富裕起来就要减少农民,减少人工种植,想农业现代化,只有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企业化、智能化、市场化。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城镇化,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还要人回农村干农业干嘛,喝西北风啊?到现在为止,我没听说或看到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的,农村土地现在没有弃耕抛荒现象嘛,相反,土地成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的“香饽饽”,我们当地农民觉得承包100亩土地少了,去外地流转承包土地耕种。一对夫妻承包100亩土地一年实际出勤日不足3个月,确实太清闲了,所以我们当地农民有的在外地流转土地500亩——3000亩左右,全部机械化,从耕地作田到收割销售全部机械化,农民在田埂上闲庭信步,当“甩手大掌柜”,你说还有必要回刭从前“人山人海”“大会战”的人工种植时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