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价格什么时候能下来?

Shawna


现在的价格应该还好吧,有多方面的得部门监管,价格应该不会很高!


hujizhu001


支持国家惩治恶意涨价商家,支持打击发国难财行为。希望大家购买口罩时理性思考,如果有疑问可以打电话举报,恶言恶行要不得,灾难面前更需要冷静沉着应对。

目前口罩已经卖完啦,毕竟现在也没多少货。所以很抱歉对有些朋友买不到口罩的情况可能帮不上忙,(另外因为我们药店比较小,主要还是一些普通药物,所以货源没有那么广,大家如果想知道自己口罩质量我只能说还是找专业人士判断比较好)。希望大家都能尽量买到口罩,当然最好还是不要出门,有条件的话可以买点84和酒精来用,外加每天测体温。

另外我看到一些朋友对口罩的来源有些疑问,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我们卖的口罩不是专门用于流感的那一类3m,因为现在小地方根本进不到货,严格来说是属于特殊劳保用品的n95(现在市面上其实很多都是这个),但是可以保证是正规渠道并且有相关的票据,这一点我们在卖货时和买家都特意进行了说明和提醒。另外我们这里的货物来源大部分应该还是原本市场上囤积的货物,因为现在生产的大多数是优先供应第一线的。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买口罩的话,在可挑选范围内,要注意一下口罩的种类,大多数口罩基本可以保证外出需要,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的重大疫病专用的口罩,所以就算带着口罩也不要随随便便接触病人,还是需要有警惕心的!

——————————————————

说一说自身体会吧。我家里是开药店的,就一个小药店,口罩库存也没多少,平时也没什么人要嘛,就几大包(一小包20只,一大包十小包,)普通一次性口罩,没有n90、n95,一月22号有十几个人来买,然后23号早上开门十几分钟就卖完了。

我家口罩两元钱一小包,卖完了之后只能去再从别的地方进货,结果一问说是口罩都涨价了,进价翻了一倍,然后我家口罩卖四块钱,等到下午一点左右,货又没有了,再去调货,口罩进价涨了三倍多,而且只有一点货,回来之后卖六块钱一包,晚上关门之前又没货了。另外整个镇子一次性口罩全部清空。(我们镇子只有一条街,但是批发市场很多,而且有七家以上药店和两家医药超市,四五家诊所)

晚上吃饭时一个跟我妈关系比较好的阿姨给我妈打电话说有一批n95、n90的口罩,我妈拿货回来,n90进价3元/只,n95进价12元/只,卖的时候n90卖5元,n95卖15,街上别的地方一只口罩20元,我家价格比较低,所以上午十一点又没货了。再进货时我妈说再卖时按进价卖吧,结果进价涨到了n90七元,n95十五元,今天初二开门,口罩按进价卖。

在年三十上午,又一个女生跑过来说:灾难面前不应该团结吗?你们这样涨价不亏心吗?巴拉巴拉。忍了。

然后还有一个女生过来问下价钱就走,边走还可大声说都是发国难财的怎么着。我当时真的超级想把她喊回来让她看看进价。

说这些不是为了怎么着,而是真的挺烦的,国家现在说,不允许口罩涨价,如果像是网上说的普通一次性口罩120元,疯狂涨价,那也不说什么,该罚;可是中间的一些工厂、供货商之类的源头就开始涨价了,那我们这些小药店该怎么办?捐了捐不了(不符合捐献标准,是2008标准的,不是09啊18啊之类的),卖也不敢卖,卖了还要被人骂,从供货商那里来回一趟挺远的油钱什么我们自己承担,就这还要被人说是发国难财。

总之希望国家如果禁止口罩涨价的话能不能除了药店之外再抓一抓源头? 源头如果不降价的话,那估计就真的没人卖口罩,想买都买不来了。

另外希望国家能快点控制疫情,家里蹲的帅哥美女一生平安,全世界乱跑的病毒源、吃野味的人原地爆炸


MG优选


你好,我是农创老李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说说目前口罩的缺口有多大

2019年的最大口罩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现在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恢复到接近2019年的最大产能,但最紧缺的N95口罩日产量占比还不到1%。

所以,即便每个医护人员日均消耗仅2个口罩,当前的产能连医护人员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并且,随着各行各业全面复工,缺口简直是天文数字。有机构分析称,中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即便人均每天1个口罩,也需要5.3亿只口罩/天,极端情况下,仅第二产业+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就需要2.38亿口罩。

其次 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提升自身产能。好消息是,跨界做口罩的大企业越来越多。

比如,富士康的口罩生产线,日产量可达200万左右,解决掉所有员工每天的口罩需求,就是帮助社会解决了每天上百万人口罩需求

中石化是最大的口罩原材料供应方,口罩生产线也已经建好投产。

还有车企。上汽通用五菱联合其供应商建了12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左右;比亚迪产能最大可达500万只/天;广汽、陕汽也已经加入。

纺织服装类企业中,有水星家纺、三枪内衣、华纺股份、红豆、报喜鸟等公司;纸企中,润美纸业、中顺洁柔纸业等2月初就开始援助口罩生产;纸尿裤企业爹地宝贝3月的日产能有望突破350万,其中100万将是医疗口罩;制造业企业中,包括OPPO、三友化工、和硕等制造/代加工企业也来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 3月份口罩产量上来,价格会有所下跌!



农创老李


口罩价格下降,估计需要等到明年了。

1、中国14亿人,16-59岁年龄段的大概9亿。

2、中国人每天大概需要消耗1.4亿个。目前,中国约3000家企业生产口罩(不少有条件的大企业都引进生产线生产了),估计2月底可稍稍缓解。

3、疫情前,一次口罩进货价未超过2毛钱,由于疫情影响,很多材料都紧缺,原材料价格自然会上升,目前,口罩是价格管制品,据说,某些地方规定进销差价不宜超过15%,但管制过后,价格就未必下降,可能反而上升了。

4、据14日公开消息,目前已尝试用血清疗法,该疗法能在12-24小时内在效遏制病毒,这样,疫情可能很快就消退,口罩的消耗量会迅速下跌。

以上信息,仅是个人猜测与估算。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皇家师爷


您好,您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回答。

一、冰火两重天:线上高喊武汉加油,线下有房进不了小区

自1月底武汉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都很快的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尤其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每天都浸染在病毒聚集的医院,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不仅中央在这次抗疫期间在审视着各地政府,全国14亿人也在审视着抗议一线的方方面面。线上每个人都在高喊“武汉加油,武汉必胜”,一副团结一致的样子。

然而线下比线上更能让人感受到疫情的真实温度,线下的所见所闻显然没有线上的网友那么团结一致。

春节后部分返乡工作人员发现,自己租房的小区进不去了。

据了解,这些小区当中的大多数都由村委会管理,他们对房客提出了要求,“自行在外隔离14天”,“14天后出示三甲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否则,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一开始还有附近的酒店可以住宿,后来酒店也停止接纳了,很多返工人员有的只能一直在车里过夜。

健康证明长什么样,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下面为具体样本,估计后来很多人可能会用得到。

二、口罩之殇:全国市民几乎都买不到口罩

专家多次提示,带口罩是个人防止病毒入侵的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消息一出,举国口罩脱销,全国药店超市竟然难买到口罩。

目前对普通市民而言,不是口罩价格贵贱问题,也不是口罩质量优劣问题,更不是口罩多寡问题,而是口罩的有无问题。

普通市民买口罩无非是线下的超市、药店,线上的几个电商平台。很明显,这些渠道这些天一直无货,而且能够到货的时间不明确。跟网上的店家联系,店家也不清楚多长时间能够到货,有店家反馈当地口罩生产企业已经被当地政府征用了,所以很多电商实际都是在预售口罩,大部分都承诺到2月28日完成发货,有的甚至要到3月。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政府征用首先肯定要保障医疗和抗疫使用,除了一线的病人和医护人员,还有各地的政府、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相关志愿者,公共服务人员(公交地铁、环卫等)需要大量的口罩,从优先级上看,民用口罩肯定是拍到了最后面。

但是目前没有口罩,市民真的是寸步难行,连生活必须品的菜市场、超市、药店都去不了。

普通市民能够通过正常渠道买到口罩,尚需时日,这个时日是多久,目前还没有看到头!普通市民怎么办?要么拿防尘口罩替代,要么一次性口罩反复使用,这两者对于防病毒,没什么大用,只能起到心里安慰的效果。

古代有传说全家贫困,多人人共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如今富裕了,广大市民接下来恐怕要沦落到多人公共口罩的地步了。

三、我们的口罩缺口或达天量:2020年口罩短缺必成常态!

2月2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在回应防疫物资保障话题时提到:目前,口罩产能恢复率达60%左右,也就是说一天的产量超过1000万只。(全面开工日产量约2000万只)

据查询,2018年我国的口罩需求量增加至40亿只左右,约和每人每年3个口罩,按照每天2000万个的产量,全力生产需要一年可以生产52.8亿只。

但是在本次抗疫期间,口罩的需求量几何级数增加。如果疫情持续到4月终结,从1月到4月120天,如果平均每人每天保守估计平均消耗一个口罩,那么在前4个月的口罩的需求量就约为1680亿,相当于2018年全年需求量的42倍。

当然这个计算并不精确,因为还有部分市民有一些可以反复使用的口罩,但总量应该不大,也有些市民可以一天不出门,从而当天不需要口罩,但总数量级来看,整体不会相差太大。因为还会有很多市民家庭储备很多口罩,一家储备个100个一次性口罩并不算过分。

那么显然,国内的口罩产量是不可能满足国内需求的,考虑到国内口罩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即使把全世界的口罩产量都用到中国,也是远远满足不了公众的需求。如果不考虑库存,那么前4个月的口罩缺口在1666亿只。

换句话说,2020年上半年,国内的口罩供应必然一直处在紧张的过程中。如果考虑到口罩生产厂商被政府“征收”,那么如何分配有限的口罩就是个很考验人的事情。

在考虑有些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病患人员的基础上,其他应优先向市民供应口罩,以保障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

当然作为市民,在天量的口罩缺口下,应该节约使用口罩。

但问题的关键是:市民何时能够买到防病毒口罩,也必须纳入政府的日程,给市民供应部分口罩,也是在支持防疫工作。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只是kidding阿丢


关于口罩价格的问题我来做一下分析

首先口罩的属性是起隔离作用的。不管是药店、医院或者是超市等市面销售的口罩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属于消耗品。目前口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医用、工业用和民用三大块,市场经济它决定了医用口罩、工业口罩它的产能是相对饱和相对稳定的,因为它市场就这么大。

再看民用口罩这块,请问大家在平时你的生活周围有几个人平时会戴口罩呢?10个人里能有一个戴口罩的吗?我想应该没有吧!就算10个人里有2个人平时出门会戴口罩算,那还有8个人是不会买口罩的,那全国十几亿人将近十亿人没有口罩,。

现在因为新型肺炎疫情,突然一夜之间多出了将近十亿只口罩的需求量,而且它是一次性的,一天一个甚至一天2个,这么大一个量就算全国所有口罩生产企业扩大全部产能加班加点来生产,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才会出现平时几毛钱的口罩现在卖到几十块钱的天价口罩, 所以才有后来政府托管企业生产,政府配送全力去支持灾区。

如果没有政府的托管,任由企业自己去运营,那口罩的价钱就可能真的是天价了。

所以要问口罩价格什么时候能降下来,我想说的是疫情没有结束照这样持续下去,那就不是价格的问题了,而是有钱你也买不到了。

所以希望朋友们配合国家配合政府少出门,别给政府添乱,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病毒,疫情结束之日,就是口罩降价之时





生活领域vLog


我觉得要看疫情发展的情况,现在疫情还是最关键的时期,现在全国各地都还是急缺口罩等一些医疗物资的,钟南山钟老说现在看疫情基本结束差不多要到4月份,现在各大生产口罩和医疗物资的工厂都在加倍生产供应,那我自身想法是最起码要到3月中左右,离近结束前的半月和一个月左右,


可乐的小窝


根据发布的最新消息2019年的最大口罩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现在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恢复到接近2019年的最大产能,但最紧缺的N95口罩日产量占比还不到1%。

所以,即便每个医护人员日均消耗仅2个口罩,当前的产能连医护人员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并且,随着各行各业全面复工,缺口简直是天文数字。有机构分析称,中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即便人均每天1个口罩,也需要5.3亿只口罩/天,极端情况下,仅第二产业+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就需要2.38亿口罩。

其次 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提升自身产能。好消息是,跨界做口罩的大企业越来越多。

比如,富士康的口罩生产线,日产量可达200万左右,解决掉所有员工每天的口罩需求,就是帮助社会解决了每天上百万人口罩需求

中石化是最大的口罩原材料供应方,口罩生产线也已经建好投产。

还有车企。上汽通用五菱联合其供应商建了12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左右;比亚迪产能最大可达500万只/天;广汽、陕汽也已经加入。

纺织服装类企业中,有水星家纺、三枪内衣、华纺股份、红豆、报喜鸟等公司;纸企中,润美纸业、中顺洁柔纸业等2月初就开始援助口罩生产;纸尿裤企业爹地宝贝3月的日产能有望突破350万,其中100万将是医疗口罩;制造业企业中,包括OPPO、三友化工、和硕等制造/代加工企业也来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 2月份低口罩产量上来,价格会有所下跌!大家这么看呢?


网艺兴


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口罩还是一个有价无市的状态,只有大部分的工厂返工才能保证价钱的回落!

2月3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并答记者问。

1

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田玉龙:在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上,湖北的产能已经上来了,大大缓解了前线的医用物资紧缺问题。当然,医用防护服、N95口罩,目前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

核酸检测试剂是卫生系统和医院直接从企业采购,产能已经恢复。到2月1日,日产量达到77.3万人份,相当于疑似患病者的40倍,已经基本满足要求。

关于口罩,我们国家总体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从现在复工复产的速度来看,还是很乐观的。到今天为止,最主要紧缺物资复工率大概在60-70%之间,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从刚开始的应急状态已经进入到了“紧平衡”状况。

相信在全国总动员的基础上,在工业体系的不断恢复中,已经趋于更稳定的平衡状态。现在国内生产整个动员起来了。

(网络图)

连维良: 解决口罩紧缺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是增加供应。以大家最关注的医用N95口罩为例,现在各方面汇总的需求很大,很多都是按照底线思维的思路,宽备窄用。但即使如此,到昨天晚上已经按1倍以上的规模组织了产能,准备了原料,并且启动了增产增供。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其次是科学合理使用要按需使用,按功能使用,避免过度使用,特别是一般的防护,不要挤占宝贵的医用资源。

2

生活物资,特别是食品供应有保障

连维良: 从供应来看,全国绝大多数生活物资,特别是食品供应是有保障的。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充裕;牛羊禽蛋产量也不同程度增长,猪肉的生产也在稳步恢复;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蔬菜供应有充足保障。

局部地区短时间供应紧张,主要是物流受到影响。

(网络图)

在保障方面,重点是做好增供应、稳价格、优秩序、保重点:

在湖北省周边6个省份协调蔬菜资源,现有蔬菜库存近6万吨,可持续向武汉市场每天供应约8千吨;在上海港周边安排了1万吨的中央冻猪肉储备,随时准备向武汉市场定向投放。

每天监测各类生活物资价格,只要发现某种生活物资价格出现明显波动,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是启动保供预案。

依法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特别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对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依法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重点保障武汉市、湖北省以及疫情防控任务重的其他地区。

3

多家电商推出“不接触配送”服务

王炳南:为了确保配送环节的安全,多家电商推出了“不接触配送”服务新模式,顾客与配送员约定好,把物资送到某个位置,实现无接触送货,减少传染风险。这种模式已经从湖北向全国普及推广。

(网络图)

4

对坐地起价发“疫情财”露头就打

甘霖:截止到2月1日,市场监管部门全系统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39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13件。 对坐地起价发“疫情财”的情况,露头就打、坚决打击。

(网络图)

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部门对某药店哄抬N95型口罩价格的行为进行查处,将对其予以300万元罚款;天津市津南区市场监管部门对某药店哄抬口罩价格违法行为开出300万元的罚单。

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有案必查,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办案件,绝不姑息。昨天晚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就查处了一个网络销售问题口罩案,涉案金额是912万元,已经移送公安机关。

目前,已经有33家龙头企业率先向全国消费者郑重承诺“三保”: 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

5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连维良: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但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

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不少人拿2003年非典疫情对当时经济的影响来推算此次疫情的影响,但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比那时明显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6

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

李斌: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

(网络图)

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明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防护、诊断、治疗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采购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安排,中央财政视情况予以保障。


米饭夹心爱烧烤搞笑


近段时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口罩的供应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在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很多国内的民众都很关心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那么口罩什么时候能恢复供应?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近日,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提到,随着国内民众对于口罩需求的提高,口罩的供应在短期内出现不足,是正常的现象,再且目前处于春节假期中,口罩产能尚未能完全恢复。但在目前,国内口罩产已经在逐步恢复,再加上国际的采购,缺货局面会渐渐缓解。

那么口罩什么时候能恢复供应?有专家表示,预计在一到两个月内,市面上的口罩供应,会逐步恢复正常。最后,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也提到,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到公共场所,建议戴上口罩,但如果不是到人员特别密集的地方,口罩不必一次一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