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店裡的病毒“接力”:1人傳17人 有的只交談3分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全國各地都在出臺各項舉措

強化疫情防控

同時呼籲公眾不聚餐、不聚會

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然而,重壓之下

依然有一部分人防護意識薄弱

對防控“禁令”不理不睬

因聚餐聚會導致的密切接觸感染

層出不窮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活生生的教訓就在眼前

無一不說明拒絕聚餐

把好個人防線的重要性

湖南:“一代”病例到“四代”病例,一餐飯17人確診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1月20日,湘中某市某醫院收治的一例有武漢旅行史的發熱病例,高度懷疑為新冠肺炎。經省疾控中心檢測,23日上午,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此後,疾控專家們在該患者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流行病學調查中,陸續發現17例確診病例。而為了查找這些病例,省、市、區三級疾控中心專家們聯手調查,歷盡艱辛,抽絲剝繭,共排查密切接觸者352人,涉及2省3市10個縣區。截至目前,除已報告的確診病例外,其餘密切接觸者均未發現異常。

這就是一起源自夜宵店裡的病毒接力。

● 第1號病例

楊某是這起案例中的“主角”。1月10日,楊某到武漢去探親,接觸了有類似“感冒”症狀的人。1月14日他回到湖南。當天晚上便與朋友卿某見面暢聊40多分鐘。

15日上午,他稍感頭痛,而且身體有輕微稍發燒,但這天晚上已經約好一個飯局。下班後,楊某乘坐外甥伍某和伍某輝的車赴約,順便還搭載了朋友卿某一程。

當晚,楊某與另外8個人在一家夜宵店聚餐。16日上午,楊某症狀加重,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自己吃藥沒用,到一個診所治療也無效,最後到縣人民醫院就診,病情仍舊沒有明顯好轉。

20日晚上,楊某到當地中心醫院就診,被懷疑感染新冠肺炎。23日上午,經省疾控中心檢測,他被確診。

● 第2、3、4號病例

從1月20日開始,1月15日與楊某共同聚餐的8名朋友中,2號唐某、3號賀某相繼出現發熱、流涕、咽部不適等症狀,22日2人被確診。

雖然沒有聚餐,但是與1號病例楊某在14日曾交談40分鐘、15日曾乘私家車的朋友4號卿某,也在22日出現發熱、咳嗽、胸痛等症狀,到醫院就診後,於25日被確認為確診病例。

● 第5號病例

5號病例何某,是2號病例唐某的同事。他回憶自己與2號病例平時並沒有什麼交往。經流調人員反覆詢問調查之後,發現何某在19日曾與唐某在單位召開的一場會議前有大約3分鐘的交談。24日中午,何某出現高熱症狀,到醫院就診後於27日確診並隔離治療。

● 第6、7、8號病例

6號病例唐某志,是第1號病例楊某的朋友,也參與了15日晚的聚餐,25日出現咳嗽、乏力等症狀後, 26日入院治療,隨後確診。

7、8號病例伍某和伍某輝,是1號病例楊某的侄子,都參加了15日晚的聚餐,且此後2人曾多次與楊某密切接觸,經市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 27日被確診。

● 第9、10、11、12號病例

第9、12號病例黃某、周某,都是2號病例唐某同系統的同事。經流行病學專家調查發現,19日該系統召開會議,9號病例和2號病例唐某共同籌備會議而接觸,12號病例與2號病例唐某相鄰而坐近距離接觸。

10號病例楊某鳳與2號病例唐某是朋友,18日中午共進午餐接觸,26日出現症狀後去醫院就診,隨後被確診。

第11號病例鍾某是4號病例卿某的妻子,27日出現不適,隨後被確診。

● 第13、14號病例

第13、14號病例為1號病例楊某的同事,多次在工作中密切接觸,兩人於30日被確診。

● 第15、16、17號病例

第15號病例是9號病例黃某的妻子,第16和17號病例為5號病例何某的家屬,在醫學隔離觀察中先後被確診。

以上案例讓人感到痛心

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共同生活聚餐、聚會

是引起接觸者發病的危險因素

也是聚集性病例發生的重要原因

聚集性疫情83%以家庭為單位

2月11日下午

#聚集性疫情83%是以家庭為單位#

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再次呼籲:

勤洗手,戴口罩

不聚集,不聚餐

宅在家裡很焦慮?

特殊時期,9圖教你這麼做▽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夜宵店里的病毒“接力”:1人传17人 有的只交谈3分钟

專家:接觸2秒也會傳染感染程度與自身免疫相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近日表示,若局部病毒量很高,別說15秒,就是2秒也會造成傳染,防護很重要。同樣的病毒感染,有人自愈有人重症,不同患者感染程度與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