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體壇論語丨“戰疫”下的中國體育,強韌如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嶽川)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蓄勢待發的中國體育帶來了巨大沖擊;但與此同時,它也被轉化為一股推動中國體育向前的動力。在這場“戰疫”中,中國體育展現了強韌與擔當。

疫情對於中國體育的影響顯而易見。冬運會、中超、CBA等國內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及頂流賽事相繼延期,冬奧測試賽、F1中國站、ITF武漢站等原定在本土舉行的國際賽事或推遲、或異地、或取消。賽事籌辦工作涉及體育產業的方方面面,被迫調整帶來的衝擊會影響整個行業。

一周体坛论语丨“战疫”下的中国体育,强韧如斯

國乒在卡塔爾集訓 中國乒協供圖

東京奧運會近在眼前,疫情也打亂了正處於衝刺階段的各支中國代表隊的備戰計劃。原定在結束德國公開賽後回國封閉集訓的國乒更改日程,直接飛赴卡塔爾多哈進行訓練與備戰;國羽接連退出包括亞洲團體錦標賽在內的多項賽事,無球可打讓林丹等尚未掙夠積分的球員與東京奧運漸行漸遠……

更甚如中國女子手球隊,由於無法按期集訓,她們被迫退出3月在匈牙利舉行的東京奧運會落選賽。且不止於夏季奧運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籌辦與備戰,難免會受到波及。

隨著疫情的發展,普通人的戶外活動也被按下了暫停鍵,大眾健身受到影響。平日熱鬧的野球場門可羅雀,屢上熱搜的廣場舞銷聲匿跡。

一周体坛论语丨“战疫”下的中国体育,强韧如斯

APP截圖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下發《關於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普及居家健身知識,體育成為了“宅”生活的調解劑。孫楊、林躍、楊威等奧運冠軍分享居家健身秘籍,不僅健身武術、廣播操等成為新晉網紅,甚至連常常“受欺負”的體育老師也C位出道,一段網絡教學視頻就能引來大批效仿者。

足不出戶仍汗流不止,不僅那些戶外達人樂此不疲,不少平素沒有健身習慣的“新手”也紛紛參與其中。體育充實了這稍顯單調的日子,讓大眾能以更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暫時的挑戰。有理由相信,待疫情過去,在此期間不斷積蓄力量的大眾體育,會反彈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一周体坛论语丨“战疫”下的中国体育,强韧如斯

圖為中國女足隊員合影。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中國體育給予的回應不止於此。因為疫情,中國女籃與中國女足相繼失去了東京奧運會預選賽的主場優勢。雖然以逸待勞被舟車勞頓所取代,但兩支隊伍卻爭相為國人綻放。

相比女籃,女足姑娘們遭遇的問題更多。王霜等4名球員無法出征,全隊抵達澳大利亞就被隔離,球員不得不在酒店走廊進行訓練,直到賽前一天才開始戶外有球練習……然而走上球場,她們展現給世界的精神狀態,就像是主場作戰一般。

一周体坛论语丨“战疫”下的中国体育,强韧如斯

中國女籃賽後與球迷一同高呼“武漢加油”。 圖片來源:Osports全體育圖片社

在千里之外的貝爾格萊德,中國女籃連戰連捷,提前鎖定東京奧運會入場券。里約奧運會亞軍、世界排名第3的西班牙隊,成了中國隊的手下敗將。賽前,很多人期待卻不敢多想這個結果。隊長邵婷的一席話揭示了女籃緣何打瘋了:“我們希望通過這場勝利感染更多國內的人們,希望在疫情面前,也能夠有這樣的精神去戰勝一切困難,因為沒有困難能打倒我們中國人。”

就在女籃力克強敵的同一天,花滑名將隋文靜/韓聰第6次奪得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雙人滑冠軍。他們帶領現場觀眾高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模樣,恰是中國體育數十年來薪火相傳的精神——不畏艱難、遇強更強的最好詮釋,也是中國體育在這一特殊時刻的使命與擔當。

一周体坛论语丨“战疫”下的中国体育,强韧如斯

資料圖:隋文靜/韓聰

疫情面前,包括你我在內,組成中國體育的每一份子,都在貢獻著自己的能量。誠然,持續的疫情註定會給中國體育帶來影響,且多少尚難估量,但正如業內專家所說,疫情也將為中國體育產業轉型發展帶來契機,將進一步加深數字和實體體育產業的融合。

於是我們看到,中國圍棋協會開辦的國家隊網絡訓練賽火了、奧運冠軍在線教學上了熱搜、象棋大師孫浩宇成了直播平臺的人氣之星……悄然間,疫情被轉化為一股推動中國體育向多元化發展的動力,未來變得更加寬廣。或許此刻,就是中國體育在邁向更高、更快、更強前的破曉黎明時。

一周体坛论语丨“战疫”下的中国体育,强韧如斯

截圖來自於柯潔微博

遇強則更強,每一次挑戰,都讓中國體育的聲音愈發響亮,內涵與外廓不斷延展。就如同在這場“戰疫”中,中國體育的強韌與擔當,超乎想象。(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