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2249
題主問的說背了古詩,也看了一些書,但是信息提取能力弱。反映的有幾個問題:
一是積累不夠。閱讀量少了,讀書就像蜜蜂採蜜,才得多了才能有一點蜜。讀書不僅僅要讀自己喜歡的,還要多學科涉獵,文史類是基礎,另外可以讀一點經濟,社會,心理學方面的。可以在網上看人家推薦的,剛入門最好先從有趣的,易懂的上手。比如《紅樓夢》,可以聽聽別人怎麼分析,網絡上很多講書的課程。
二是人生閱歷不夠。一個人認知一方面從書本來,另一方面從社會實踐中來。有些東西我們需要一定人生閱歷才能體會得到。就像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是讀書方法不對。讀書有功利性的讀,有享受型的讀,也有二者兼有的讀。如果為了背古詩而背古詩,這是最初級的學習方式,學的痛苦而且掌握不全。最好的是能夠理解並結合到現實生活中。可以嘗試每天寫日記,把自己一些想法記錄下來。也可以做讀書筆記,剛開始可能比較難,慢慢堅持下來,相信時間的複利,你也會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讀書就像植物生長那麼自然,學習才會事半功倍。你覺得呢?
夏米愛成長
這和練武一樣,練的套路挺多的!就是過招的時候不行!聽一個老把式說過一件事情,他侄子拜了師傅練了4年武術。回來後問侄子,練兩套我看看,一招一式都不錯、很好,過下招,不行!不知道怎麼用,老把式又教侄子陸陸續續六年怎麼拆招、破解。
凡人一躍
情感共鳴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實際上,這是一個務實求真的好問題。你當下的問題和情況是:1,你背了一些古詩。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在能用得上這些古詩的時候,而且用上的這古詩能增添該文章的文采和藝術水平,但這時候,你卻無法從你的腦袋提取它,你卻把這首古詩遺忘的乾乾淨淨。2,同時,你又說你也看了一些書,這些書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精彩的故事情節,美妙的細節描寫以及這些書特別的寫作手法都讓你印象深刻,深為讚歎。但是等到你開始文章的時候,你卻無法下筆,就是硬著頭皮,使勁地寫,也是粗糙無味,像嚼老幹肉一樣非常難受。而這時候,那本書中的一些精妙絕倫之方法和可借鑑的東西卻一點都沒有幫到自己的忙,你已經把它們忘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原來十分清晰,讓你印象深刻的古詩以及所看過的書,在關鍵時刻,在開始為你創造新思想,新情景,新文采的文章服務的時候,它們卻意外的集體失蹤了。這樣的情景無疑讓你始料未及,也讓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與記憶能力。實際上這並不是你的問題,事實上在創作作品的時候 ,我們要把先前我們背過的古詩或看過的書的內容完美而恰當地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之中,還需要一箇中間環節,這個環節就是情感共鳴與真情實感。
……首先,我們應該確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要想文章寫得精彩動人而且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那一定要帶著自己的真情實感來寫,帶著自己的愛恨情仇和自己的人生道德價值觀來寫。如果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善惡羞恥之心,那麼就會毫不猶豫,一揮而就。而文章有如江河之水一瀉而下,自然天成。而這過程中,那些過去所有與作品有關的材料與任何和作品有關的細節同你大腦裡記憶的古詩以及看過的書,它們共同呈現出來的內容和意象所生成的價值情感,善惡情感,人生道德情感就會天然地與你寫文章時所激起的愛恨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這些古詩以及所看過的書的一些信息就會完美無縫,自然而然的嫁接到你的作品中來。
……關鍵是你在調動這些信息的時候,你一定要情真意切,而不是例行公事打卡上班。這樣你的思想情感就會與之前所貯藏的信息的意象所呈現的情感產生共鳴,於是在你的無意識情緒帶動下,原來的知識寶藏就會如涓涓細流自然而然的來到你的創作之中。如果你沒有愛 沒有激情,你的情感不能激活這些信息,二者之間沒有交流,沒有共鳴,那麼這些古詩以及所看過的書又怎能來到你的作品之中來呢?
國學思維
我讀了一些詩,也看了一些書,但從未去死記硬背。因為先天記憶力就不好,即便當時背下了,過不了多少時間就忘了,死記硬背也沒用。所以,當我要寫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很少去旁徵博引什麼聖人呀,什麼智者的名言名句和什麼典藉之類的詞彙,更談不上什麼信手拈來。但讓我欣慰的是,雖然記憶庫儲存少,從腦袋裡提取現存的信息能力比較弱,可對文字的理解力及對事物的認知力自我感覺還行。所以,我在頭條回答問題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作答,極少引用經典名言警句。我想,這或許是讀詩閱書的一種潛移默化,即雖然不能將那些聖人智者的原話原句照搬,但卻能將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自已對其認知的共鳴儲存在自己腦海裡的原故吧!
故而,我認為,記憶力不好,不能從腦袋提取“原汁原味”的信息,但可以通過理解力予以彌補,將別人對事物的看法予以理解消化,再結合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予以深化,轉化為自身的認知。我想,能做到這樣,無論是寫東西還是做什麼,可能比死搬硬套更有潛在意義。
東方白542
問題:背了古詩,也看了一些書,但從腦袋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較弱怎麼辦?
前言
題主的意思不是特別清楚,是指讀書以後下筆卻寫不出東西嗎?
還是指能寫出詩,但是找不到合適的詩句呢?
賈島說過,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佳句難得自古如此。作詩無非練字、煉句與章法佈局,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一、字與詞
字或者詞,用英文說就是word,這是組成詩句的最基本單位。
假如下筆卻不知道寫什麼,那並不一定是腦子裡沒有東西,而是不知道如何提取。
作詩一般先要立意,有一個主題,例如詠物、懷古、送別、重聚等等,然後圍繞這個主題尋找相關的字與詞,這是最基本的詩料。
例如眼前一片春光,想寫一首關於春的詩,不妨把關於春的景物先羅列出來,例如:花、柳、燕、風、山、水、橋、舟等等。這些名詞古人稱為實詞,有時候直接用名詞組合起來,形成了詩句。例如:小橋流水人家、
然後用合適的虛詞(動詞、副詞、連詞等)將這些實詞串聯起來:
二月春風【似】剪刀、山翠湖光【似欲流】、花【滿】中庭酒【滿】樽假如要詠物,需要描繪此物的面貌或形態,最好以擬人或比喻的手法賦予人格特徵,例如詠梅 :
欲知春消息,自向梅溪去,一枝淡無痕,一枝羞不語。詠雪:
松門小院少芳華,為種新梅未破芽。偏是東風急不待,滿空吹雪作梨花。心中有詩意想表達,下筆寫不出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眼前景物一個個寫出來,挑選後進行排列組合。
二、句法
有了合適的詞,要組成句,上面已經舉過例子。但是同樣的詞,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就是不同的句法。
1、有意突出
最有名的就是杜甫的兩句詩: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按照正常的句法,應該是“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這樣的話,一看就明白。但是老杜把香稻、碧梧放到了前面,可知詩人是特意突出這兩個詞。
2、平仄或對仗要求
還有很多格律詩詩句因為需要注意平仄要求,所以某些字必須放在某個位置,因此或出現句法上的變化。
例如曹植的古體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到了王勃筆下,化用時必須符合格律要求,就成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押韻
當然還有押韻的要求。例如:滿空吹雪作梨花, 押[麻]韻,假如這首詩押【東】韻,這句詩可以改為:疑似梨花雪滿空。例如:
松門小院起東風 ,吹散梨花雪滿空,興盡寒舟剡溪客,青衫一棹碧流中。題主說,腦袋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較弱怎麼辦,就是多看古人詩中的句法安排。
很多人讀詩,可能只會注意到字,詞的理解,僅僅明白這個詞什麼意思,組合成這句詩什麼意思,但是疏忽了這句詩中字詞的安排順序為何如此。
三、章法
詩人改詩,往往因一字動全篇。詩句的前後順序不同,那麼詩意的表達順序當然不同,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是章法佈局的變化。
注意古人的作品,無非情與景的安排。一般五七律中間二聯大多一情一景,例如《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填詞時,上闋多是寫景,下闋抒情或多一些。
《行香子·過七里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不過,詩詞的變化很多,未必拘泥於此。常有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結束語
題主:背了古詩,也看了一些書,但從腦袋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較弱怎麼辦?
這不是題主的能力問題,而是學習的方法問題。
很多人讀詩僅僅限於讀懂這句話在說什麼,這對於作詩沒有什麼用處。
要注意閱讀古詩詞時,最好以創作者的角度看,看其意象的選擇(字詞),意象的安排(句法),以及整篇先表達什麼,後表達什麼(章法)。
其實單純地背古詩,無論背多少也不會作詩的。必須學習基本的詩詞知識,例如詩詞格律知識就是最基礎的要求,否則根本看不懂古人的筆法。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這個怎麼說呢,如果你是一個20歲以下,或者還在唸書的學生,背了古詩,也看了一些書,但就是無法很輕鬆自如的用學過的知識,那麼就是對學過的知識,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感同身受造成的。
比如李白的詩詞,你背會了,但你心裡很牴觸,因為你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來背。你只是背,而沒能從心裡認同李白詩詞的意義。你看了一些書,如果只是抱著任務來看書,或者為了在別人或者朋友面前,顯示自己也讀過一些書,有文化氣質,那麼你看再多的書,也難以將書裡的知識提取出來。
首先要擺正心態,無論是背詩詞,還是看書,一是愛好,二是的確是求知,沒有想顯擺學問文化的心態,那麼你就能容易的運用學到的知識,因為你沒有那些心理負擔了,就很輕鬆,大腦就能
順暢的運作。
你可以去觀察,凡是成績很好,或者很有學問的人,都不會死記硬背,也不會硬性學習,而是帶著樂趣去學習,當成好玩的一種事情來幹。
歸真的書畫與文字
微博可反映出人的情感及寫作能力,俺自知之明欠寫作水平。因俺從不背古詩也從不看書學習,這也是長輩們對俺的看法。父親因俺不學習嚴厲訓斥並數落:”沒有知識很可憐。”但始終沒有改掉我不學習的壞毛病。因為俺喜歡看電影,聽歌唱歌唱京戲。高中時同學問:”從沒看到你學習,你成績怎麼這樣好啊?”工作後化驗室譚工:”從沒見你看書,和你講一遍,你就聽懂會做了。和她講多遍她才聽懂,但是她好學習,成天抱著書看,你不學習。”後調做財會工作,管理人員學習班,偶爾去上課,老師:”你經常不來上課,不做作業。”並指著我桌上的書,說:”你從沒翻過書,書還是新的。考試,你怎麼辦哪?”結果考試獨立完成過關了。高中畢業五年後,班主任物理老師王康俊先看見我喊我,問我情況後然後問:”你成績那麼的優秀,你怎麼不去讀大學?”回憶小學時代,語文老師李琦帶領學生看電影或其它活動看展覽,常把我和她的姑娘王小瑋或王小紅安排一起手牽手排在隊伍最前面。數學老師鄭德均講完課,學生各自做作業,鄭老師有時走到我桌前,溫和的與我交流,問:”你父親在哪工作?等一些話題。”這一切都是過去的皇曆,提起來無趣。因為不學習不進則退。別人都在學習,你卻躺在原來的成績上睡大覺,所以才會有今天的局面,文章無生動感染力。學習應少年起努力,抓緊年輕記憶好、反映快、思維敏捷的優勢,儲備知識。當然,學習要不間斷,活到老學到老。
登錄制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多讀多學習的確很重要,要寫好文章就得懂得多,記得多,肚裡儲存的多。書到用時方恨少,肚裡沒有東西也是寫不出好文章的,但是讀得多學得多,也並不見得能寫出好的文章,能寫出好的東西。
要想創出好的東西,還需把握好幾點:一是在學習別人文章的時候,還要多思考,多提煉,會總結。別人為什麼能寫出那麼好的東西,他們是在什麼背景下寫出的,所寫的文章篇章結構怎麼安排的,怎麼構思的,主題中心是怎麼提煉出來的,是怎麼寫景狀物的,等等吧,都要思考總結。學而不思則罔,只學不會總結提煉的人,永遠別想寫出好東西。二是要多寫多練多觀察。在大量讀書學習的基礎上,要養成寫作的習慣,對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情況問題多記述,每天寫個日記啊,寫個感受評論啊,什麼的。這樣在多練寫的時候,你多讀的東西偶然間就能用的上。三是要會抓自己想寫要寫的,或自己擅長的。不帶感情去創作,沒有真情實感去寫文章,是很難寫出好的東西來的。四是學會選詞造句,寫出精美的語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篇好的文章,也很需要引經據典,很需要修詞用句,這時也許你讀過的別人的好東西,可以有選擇地用上了。五是要會抓住靈感。好的文章有時需要好的靈感,好的靈感好的感想好的思路是提高文章質量和價值的必要條件。靈感有時會倏忽而現,也會倏忽而去,因此我們要會適時抓住突然出現的靈感,馬上記下來這些靈感,為我們過後寫好文章打基礎。
sunjin72976689
古詩詞辭藻華麗,抑揚頓挫,意境韻律都很美,要想讓信息量變強,應該從你感性趣的詩詞入手,不光要熟背,還要充分理解它的意境。好書不光要多看,精采部分也是要仔細研讀的。時間長了,所感所悟就會在腦海中衝撞,靈光一閃,迸出妙句,這時你要趕緊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時間久了,勤讀勤寫,循序漸進,獲取的信息量就強大了
詩酒相約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有如神。這裡講的並不是你讀了好多的書,背了好多的詩詞歌賦,就能夠出口成章或者說能夠寫出好的文章來,在此跟朋友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再好的文章沒有生活的鋪墊都是空洞乏味的。我很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章,讀起來讓人感到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故事之中。比如《阿Q正傳》《祥林嫂》等優秀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猶如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實踐證明,沒有生活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 再就是充分利用我們的發散思維,也就是即興發揮。我們寫一篇文章,需要的是興致和靈感,興趣驅使下的寫作,寫起來會洋洋灑灑,不用拼湊,不用絞盡腦汁,我們會一氣呵成,一篇得意之作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最後一點是將平時的積累生活化。我們讀了好多的書,背了好多的詩,這些都是我們寫作的好素材,你應該把這些平時的積累進行深一步的精加工,通過大腦的運作,加以理解,更加的融會貫通,把這些生硬的、獨立的詞彙變成自己的知識寶庫。
總之,讓生活成為知識的源泉,讓興趣萌發我們的靈感,讓書籍豐富我們的內涵,我們就會駕馭如神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