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新思考,有多少人愿意回农村去居住?

除夕前夜(2020年1月23号)武汉封城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在惊恐中度过了不一样的大年。

作者和全国人民一样看到近20余天来每天增加的死亡人数上升,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不断扩大(2020年2月13号零时至24时止,确诊病例63932人,疑似病例1O109人,死亡1381人,治愈6730人)心里特别沉痛!

为什么一次疫情就毁掉了无数个家庭?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居家隔离,国家经济损失有多大?目前是未知数。好在国家经济实力强大能应变各种风险。整个国家与人民倾及所能,举全国之力支持湖北,支持武汉。

派出中国最强的人民解放军医疗队与全国高端医疗机构不然的话后果不斟设想。

近20天来引发了新的思考…我想回农村去居住的意愿更加强烈。城市人口密集像武汉总人口110O多万,全国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不在少数,由于城镇化的建设,现在大多数农村人到城里买房,买车居家创业落户而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小,因人口密集产生的垃圾就会更多,交通拥挤,车子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产生了病毒的滋生(20O3年非典,202O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不能排除城市人口混杂、与环境污染不无关系。

〈一〉在我的思考中发现,农村大有作为!

疫情中的新思考,有多少人愿意回农村去居住?


疫情中的新思考,有多少人愿意回农村去居住?

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实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农村道路四通八达,几乎都实现了水泥铺垫的路面;(2)住房,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框架结构的200一300平米的小洋楼,完全改变原来砖瓦土屋的居住环境;(3)户户有车,就修水县而言:全县总人口80余万,每年春节外地回乡的高档车辆不计其数…前几年有人调查,杭口村共21户人家居住小车数量22辆,做到了一户一车解决了原有的靠自行车代步,靠双脚步行的难题。〈二〉农村人只要勤劳就不愁吃穿

农村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改善不小,一家有2个全劳力就完全可以生活得富足,在农村做一栋水泥框架结构300平米的小洋房包括装修不超过50万,买辆小车10一20万,其它人情世故,请客送礼一家5一6口人生活一年8万够用,比城市压力低很多。

大多数农村人,种些菜,种二亩田,养点土鸡土鸭,养一头猪,养几只羊……猪肉只买新鲜的,鸡蛋是土的,种的菜是有机肥,种的稻谷不打农药,土鸡土鸭有客人宰一只,新鲜又营养。

疫情中的新思考,有多少人愿意回农村去居住?

我一个俵弟(福)没有出去打工,在家承包了60亩水田,全用机械操作。一年稻谷就收几万斤,农忙时用机器帮别人收割稻谷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还养猪养鸡,养鸭,种菜等等,人虽然辛苦些,他的收入年均10多万。农闲时跟邻居们聊天,打点小扑克牌,输赢几块钱,生活蒸蒸日上,活得轻松自由。

〈三〉城市与农村差别逐步缩小

城市优势:教育,医疗比农村略好一些,但,农村教育也是你追我赶,小学比城市抓得略松点,初中以后条件好点的家庭都到县城父母租房陪读。就修水而言:2019年高考考上北大,清华都有,考上其它重点大学也不少。

医疗,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现在交通方便,有病3小时就到了南昌。

居住环境比城市要好很多,青山绿水,雾霾天气很少。有些村还设有蓝球场,图书馆,各种锻炼身体的器具一概齐全。

疫情中的新思考,有多少人愿意回农村去居住?


〈四〉农村人的相处比城市人更加淳朴

如果你居住在农村,三村一乡大家都认识…有事一叫就几十个人帮忙,城市呢?一个小区几百户,一、两千户,一栋楼100多户五湖四海的人搞不好连对面住的是"老五,还是李四”都不认识,一个小区你认识几家或十几家就很了不起。

农村人由于淳朴,忠、孝、德、信四全。无论男女老少都彬彬有礼,儿子,女儿,女媳对父母,对公婆,对亲人朋友都礼貌待人,孝敬第一,跟父母,公婆要钱的少,孝敬父母,公婆端茶,做饭,洗衣的多,出门一声爸,进门一声妈的比比皆是。

而城市呢,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多,啃老族多,月光族多,跟公婆吵架的多,好吃懒做,赌博的多……天天麻将,不洗衣,不做饭的多……这里指部分城市人,但每个城市都有。农村人除掉外出打工辛苦赚钱,花钱比城市人稍紧,在家的老人除掉日常开支外其它的奢侈品就不会乱花一分钱,所以居家还是农村好!

疫情中的新思考,有多少人愿意去农村居住?

欢迎网友热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