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要談奧匈帝國。就要從他的根開始說起。

奧匈帝國起源於哈布斯堡世系貴族。但如果要刨根問底的話,哈布斯堡這個貴族世系怕不是要追溯到中世紀早期,那這樣說起來恐怕十年20年都講不完。就選擇一個節點吧,咱就從十六世紀來開始,一點一點的來扒匈帝國的歷史。

輝煌時代

哈布斯堡王室在近代史上可以說是野心極大的,他們是新大陸主人,但是這個貴族世系的總體思路卻是老樣式的。即——新大陸是有真金白銀,但錢如果不用來打仗那不是錢了。當然基於實際情況,整個哈布斯堡世系還是更喜歡聯姻和外交,因為它不像卡佩王朝和他的直系瓦盧瓦王室以及波旁王室那樣擁有絕對權力。哈布斯堡的整個世系力量可以說是很恐怖的,但問題是他是散的,那放在當時,要想把這個龐大的力量聯合起來,除聯姻外交之外也沒啥好辦法了。但一旦這個力量整合成功,那絕對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歐陸大戰。

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1522年,哈布斯堡家族開始分裂為兩大支系,一個西班牙系,一個是奧地利系。西班牙是新大陸的主人,奧地利這一系作用也十分之大——他為整個歐洲擋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攻,這在歐洲歷史上是一個非凡的貢獻。他為意大利擋了一槍,為法國人擋了一槍說的再難聽點,要是沒有了哈布斯堡的奧地利,整個歐洲恐怕都得迎接直接擁抱蘇萊曼大帝熱情的擁抱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領域很大,包括德意志、北意大利、加利西亞、波斯尼亞、布科維納和波西米亞等等。16世紀時的西歐,大部分的領土除北歐、英國和法蘭西一代之外,可以說全都是被哈布斯堡的貴族們統治著的。

不過從民族構成上來看,就算是是哈布斯堡王室貴族都不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哈布斯堡家族起源於東法蘭克——德意志一代。後來,西班牙,意大利都甚至一大票講法語的貴族都因為聯姻成為了哈布斯堡的王室貴族。王室之下的各路親王侯爵、公爵子爵那基本上就是色彩斑斕什麼人都有了。這種包容性,是哈布斯堡這個貴族大廈之所以能那麼龐大的原因。也正因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夠在哈普斯堡統治的廣闊領域內佔有絕對的優勢。王室的日耳曼色彩在維也納一代表現得最為濃厚,他也是整個哈布斯堡世系的中心。其他地區則不然,基本上是各有各的特色。在歐洲,沒有哪個王室或貴族世系的背景比哈布斯堡還要複雜。尤其是具體到中歐一帶,雖然所有統治者全是哈布斯堡的貴族,但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

但無論怎麼說,整個中歐的歷史。就是一部圍繞哈普斯堡王朝而展開的歷史。

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奧地利大公、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時期,哈布斯堡王室的聯姻通婚可以說是登封造極了,他通過聯姻獲得了尼德蘭、通過繼承條款和軍事壓力取得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又靠著自己一大票男性親屬的聯姻得到了正西班牙及其海外的殖民。後來的查理五世建立的歐陸帝國就是在這一堆聯姻和通婚的基礎上完成的,不同的是查理五世雖然也重視聯姻,但他比較窮兵黷武。匈牙利國王對路德維克一世(Ludvík I),對王室這種玩法可以說是極端反感的他在這個問題上有句名言:"讓別人去發動戰爭吧。而你,幸福的奧地利,還是去安排聯姻。戰神瑪爾斯給與別人的東西。是你從愛神維納斯那裡得來的。"當然,他自己也是哈布斯堡王室成員,他履行了他的承諾,他是在正兒八經的和奧斯曼帝國死磕,結果在莫哈奇戰役中馬革裹屍。

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更喜歡關注民生、把精力放在國內建設統治者。比如,弗里德里希三世就因為修建史蒂芬大教堂而備受民眾愛戴,在他死後,他被破例的安葬在了大教堂裡。這位老爺子的座右銘是:"奧地利帝國就是我們天地。"即便是瑪麗.特雷西亞也曾直言:"寧可要中庸的和平,不願要輝煌的戰爭。"

不過具體到這位女王的身上,這個中庸的和平也必須通過戰爭才能拿的到手。

梅特涅的成功

擁有龐大的土地,是哈布斯堡貴族世系最大的特點。當然這也不意味全是好事,首先它就要直接面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之後又是沙皇俄國的擴張,再之後又是拿破崙大帝的征服,最後一位的更是金戈鐵馬勢如破竹。也正是因此,哈布斯堡斯堡世系雖然不以以軍事擴張為主要手段,但在嚴酷的環境之下奧地利也不得不站出來成為歐陸一流的軍事強國。

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1809年,梅特涅出任奧地利外交大臣。他巧妙地促成了佛朗斯一世的女兒瑪麗.路易斯與拿破崙的婚事,也正是這樁婚事,讓哈布斯堡這個貴族大廈得以在拿破崙的鐵蹄之下得以保全。奧地利因此獲得了行動自由,其領土範圍得到承認。成為除俄國以外歐洲最大的國家,對梅特涅個人而言,他以掌握奧地利的外交政策,並以及出色的外交技巧和個人魅力影響了整個歐洲。因此,1815年至1848年被稱為"梅特涅年代"。

不過,但在梅特涅眼中,哈布斯堡這個大帝國仍舊是一盤散沙,奧地利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所謂奧地利對於梅特涅來說就是一個只能存在於外交領域的地理學名詞。他本人是來自萊茵地區的德國人。其教養和觀念全部都是傳統的西歐式的。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確信他能重新建立起一個比肩查理五世的哈布斯堡大帝國。整個歐洲都需要奧地利,那麼就應該藉此重新把哈布斯堡的所有貴族擰到一起,奧地利不應該執行任何層面的孤立政策,奧地利的歷史使命就是一個重振查理五世帝國雄風的工具。

不過在當時看來,這真的是做夢,法國作為地緣強國肯定不同意,沙皇俄國也不是白給的,雖然沒有了心腹大患奧斯曼土耳其但不列顛的日不落帝國在海外殖民地上也不會讓他梅特涅染指分毫。

梅特涅的成就,讓奧地利安然度過了1809以後的危險期。拿破崙的帝國夢破碎之後,他主持了維也納會議,他認同塔列朗的正統主義原則,強烈反對英國的均勢主義,同時,他是補償原則的堅定支持者,這三大原則也是維也納體系的中心,不要小瞧了這三大原則,維也納體系在梅特涅和塔列朗等人的努力之下,讓歐洲維持了百餘年的相對和平,沒在爆發大規模戰爭。

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當然,梅特涅的努力也不是白搭的,哈布斯堡王室的收穫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蒂羅爾和波西米亞。摩拉維亞也在奧地利王室的統治之下獲得了一個相對鬆散的統一。南部的意大利半島也成為了奧地利的一塊大飛地,特別是由於兼併了倫巴弟與威尼斯,哈布斯堡——奧地利世系直接獲得了在中歐的支配地位。在東部地區:整個伊斯科拉半島與達爾馬提亞沿海一帶及其附屬島嶼都成為了奧地利的屬地。並且,有重新獲得了俄在拿破崙戰爭中所失去的斯洛文尼亞、卡林西亞西部、克羅地亞的一部分和加利西亞。

這樣一來,哈布斯堡——奧地利的領土就過於龐大了,甚至很難用一張地圖來具體的表現出來。如果用今天的歐洲地圖來衡量的話,"梅特涅時代"的奧地利帝國包括了今天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等國家,同時還統治著波蘭、羅馬尼亞的部分地區以及意大利的威尼斯、維奧娜、曼圖亞和裡雅斯特等地,這樣一來整個中歐都只能屈服於哈布斯堡王室的霸權之下了。

結語

在歐洲近代史上,哈布斯王朝是受到三個外來因素影響的,這些因素具體可以用三個人來作為象徵。一個是路易十四,他通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讓哈布斯堡失去了西班牙,波旁王室開始將他的觸手滲透到了廣闊的新大陸,哈布斯堡——西班牙世系就此而終,這讓它失去了新大陸和海外貿易。

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第二個就是拿破崙,他衝擊了整個歐洲,幾乎快要將哈布斯堡這個貴族大廈打的粉碎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極為巨大的野心導致了他最後的功敗垂成。這一下子又讓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枯木逢春一樣的直接得到了大片的領土,這為後來奧匈帝國在中歐的霸權地位奠定了基礎,不過在那個時期,哈布斯堡不僅僅屬於中歐,同樣,她也屬於德意志。梅特涅的努力可以說是卓有成效的,但獲得一切都雙刃劍。領土的擴大固然是一件好事,不過要鞏固這種多民族構成複雜的大帝國則需要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這種軍事力量的維持會消耗掉大量的財富,對於本就失去了新大陸和海外貿易利益的哈布斯堡——奧地利來說這永遠都是一個沉重的經濟包袱。

從奧地利到奧匈:從哈布斯堡說起,完美外交締造的龐大帝國

第三個,具體到一個人來說的話就是後來的俾斯麥。他的王朝戰爭徹底讓奧地利——哈布斯堡失去了在西歐的話語權,只能盤踞在表面統一實則矛盾重重的中歐一代。普魯士問題對於奧地利來說並不嚴重,而奧地利的存在對於普魯士來說是很嚴重的,結果兩者的對立導致了奧地利被踢出了西歐,甚至是是他的發祥地德意志,這對於奧地利來說是不可忍受的。它一定要回到西歐,一定要重建霸權。這也是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深層原因之一。

哈布斯堡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激烈的反對一切形式上的革新。他不同於波旁王室,後者源自於同樣古老的卡佩母王室。波旁王室接受了大革命的失敗,在西班牙又接受了君主立憲,甚至支持西班牙的自由派政府,這種做法可以說是明智的。至今波旁王室仍然是西班牙的王室。而哈布斯堡則不然,他反對君主立憲,一直希望建立一個集權式的哈布斯堡帝國,但它自身複雜的構成就讓這種堅持變成了包袱。


參考文獻:

《新編英國劍橋近代史》

Internal improvements of the Austrian empire

淺論1809—1848年梅特涅的軍事外交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