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線的下半場:“紅海”搏殺

這些金剛線企業剛剛遞交的成績單背後,折射出它同樣擺脫不了產能過剩魔咒。

沈新芳或許沒有想到,金剛線市場的“紅海”比預期要到來的早些。

幾天前,金剛線上市企業相繼公佈2019年業績預告。沈新芳執掌的東尼電子預計虧損將超1.4億元,同比下降約230%。

東尼電子的困局並非孤例。同為金剛線“三劍客”的三超新材和岱勒新材業績表現同樣不佳,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75%-65%和222.03%-236.73%。

該細分行業的龍頭——佔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的新晉“魔頭”美暢新材,其2019年上半年營收也出現大幅下滑。

面對這份成績單,沈新芳和他的同行們或許如坐針氈。為此,他不得不減少對金剛線的投入,產線也面臨停產或減產。

作為光伏產業鏈條中用於上游晶硅切割的關鍵部件,金剛線曾助力單晶走上神壇,也在資本市場上造就了一批批新晉富豪。

這些金剛線企業剛剛遞交的成績單背後,折射出它同樣擺脫不了產能過剩魔咒,這個曾在五年前異軍突起的細分行業如今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當金剛線進入下半場,“紅海”搏殺在所難免,淘汰賽即將來臨。

下半場開啟

在淘汰賽來臨之前,為搶佔先機,沈新芳不得不做出產能擴張的決策。

2018年,東尼電子將金剛線年產能總量擴大至487萬公里,同比增加98.13%,位居A股“三劍客”之首。

當年,這家幾近瘋狂的企業營收達8.72億元。其中,金剛線產品營收為5.16億元,同比增長44.88%。

不過,產能過剩的魔咒很快纏身上這家企業。

2018年,光伏“531”新政讓原本迅猛發展的光伏產業迅速降溫,過去動輒百萬的大訂單很快變得稀有。

據統計,上述政策出臺的短短几個交易日後,光伏上市企業累計蒸發800多億市值,當年新增裝機量由51吉瓦(GW)驟降至43GW。

金剛線產業未能倖免。下游企業為縮減材料成本,導致金剛線價格承壓。2019年上半年中報顯示,東尼電子的毛利率極度壓縮,毛利率下降至15.2%。

面對嚴峻的行業形勢,東尼電子不得不調整戰略。

去年8月,東尼電子發佈《關於非公開發行股票會後重大事項的承諾函》稱,由於受光伏產業調整影響,2019年金剛石切割線業務進一步萎縮,公司金剛石切割線業務收入及盈利能力均大幅下滑。

《承諾函》還稱,為資源利用最大化,公司計劃對金剛線業務進行減產或停產處理,相應應將可能對該產品固定資產計提減值。

做出相應對策的還有岱勒新材。該公司決定將其60億米金剛石線產業化項目進行延期,由2019年12月31日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

岱勒新材還稱,此舉是為鞏固公司市場地位的重要舉措。因為在“531”新政下,市場勢必將對產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公司計劃將進一步進行技術和產業升級,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金剛線龍頭美暢新材業績同樣受到衝擊。儘管該公司去年上半年營收高達6.18億元,為“三劍客”營收之和的1.4倍,但受光伏行業新政影響,業績同樣大幅下滑。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同比下降了57.53%;淨利潤為2.2億元,同比下降71.64%。

金刚线的下半场:“红海”搏杀

對美暢新材董事長吳英來說,儘管美暢新材已經佔據金剛線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對這家新三板企業來說,其IPO之路或許會遇到更多波折。

金剛線市場步入紅海,也讓一些玩家萌生退意,這個細分行業的下半場分水嶺初步顯現,產能過剩的魔咒已然開啟。

產能魔咒

和其他實體行業一樣,產能過剩的魔咒源於行業迅猛發展。這根細如髮絲的金剛線曾顛覆傳統砂漿線切割技術,助力單晶崛起,一改光伏市場競爭格局。

在這一過程中,包括吳英、沈新芳在內的不少企業憑藉著手中的這一根細線,實現對自我人生的完美切割。

但僅僅五年前,中國在金剛線切割技術上處於空白。

這項電鍍金剛石線鋸技術起源於日本,曾長期被日本企業所壟斷。早期,該技術被用於藍寶石切割,應用市場有限。

由於中國金剛線的整個產業鏈,從金剛線到切割液、切割機均處於空白狀態,導致其價格高昂,一線難求。彼時,中國從日本進口80微米金剛線市場價高達0.4元/米。

一時間,“沒有金剛線,難做太陽能”的言論甚囂塵上,金剛線國產化勢在必行。

金剛線崛起的故事與單晶巨頭隆基股份密不可分。

七年前,在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力主下,隆基開始從成熟的砂漿切割技術轉向昂貴且不成熟的金剛線切割技術。相較於傳統的砂漿切割技術,金剛線切割效率為前者的3倍以上。

率先進入扶植名單的正是美暢新材。此後,來自於隆基的訂單源源不斷的湧向美暢新材掌舵人吳英的案前。

美暢新材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隆基股份及其關聯方為該公司貢獻92.86%的業務量。

這家金剛線企業僅耗時三年,就迅速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搖身一變為該細分領域的領頭羊。目前,該公司已經實現年產2400萬公里電鍍金剛線的產能佈局,瓜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

為爭奪領地,其他金剛線企業也不甘示弱 ,加足馬力。除美暢新材、“三劍客”外,恆星科技、易成新能、天原集團、豫金剛石也紛紛擴產。

但野蠻擴張的後遺症很快凸顯出來。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三部委聯合出臺《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突遭“斷奶”的光伏行業進入低迷期。

下游需求銳減導致產能過剩提前來臨。

造成產能過剩的另一個原因源於光伏產業的更新迭代速度。如今,中國金剛線企業不僅打破技術壁壘完成國產化更替,美暢新材47微米金剛線也已實現量產。

可面對研發迭代替換下的落後產能,美暢新材內部人員透露說,很多產能只能被淘汰。

困局下,原本金剛線行業引以為傲的高毛利率也已不復存在。

在這場平價上網引發的淘汰賽風暴中,這個新興行業將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