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曾任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人均月收入3721元。这个数据,看起来可信。我在一些中西部县城,看餐馆洗碗工的招聘广告,月工资通常都在3000元左右。

而在2008年,农民工月工资才1205元。十年,提高了两倍多。从绝对值看,平均每年月工资提高200元以上,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

农民工工资大涨,对于农民家庭收入增长,是大好事,至关重要。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农民净收入中,来自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为38%,2018年为41%。而来自种养业的净收入比例大幅度下降,从43%,降低到24%!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包括两个因素: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和人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其中,外出打工人数近十年来的增加不到30%,而人均工资水平的增加超过两倍。工资水平的增加,是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城市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比值,从最高时2007年的3.33,缩小到2018年的2.69。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功不可没。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不过,与此同时,农民工工资上涨,也直接拉高农村劳动力价格;农业用工的成本,不断上涨。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新疆的人工摘棉花成本。早些年,摘一公斤棉花,人工费是五角钱。后来,逐渐上升到1元,1.5元,2元,乃至2.5元。粗略估算,棉花采摘环节的人工成本,最高时占到棉花销售价格的40%。

人工采摘棉花成本剧增,一方面,导致了新疆棉花采摘的快速机械化,另一方面,也大大改变了我国棉花种植的区域结构。

2019年,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85%。而东部地区棉花生产急剧萎缩。曾经的种棉大省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从90年代初期的180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50万亩。东部地区棉花生产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规模太小,难以机械化,劳动成本太高。原来种棉花的地,现在大都种了小麦和玉米,普遍机械化作业。

劳动力价格上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挑战,也是机遇——其加快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2008-2018年期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46%,提升到67%以上。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畜禽养殖方面,也同样如此。养殖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改进设施技术,提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养殖模式,即家家户户院落里养猪养鸡自给自食的方式,除了在西部偏远山区还零星存在之外,已经普遍消失了。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来说,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在劳动力成本高企,难以机械化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粮食等大田作物的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三种情况:撂荒;极端粗放管理;改种高增加值作物(如林果茶菜等)。

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山地和丘陵地区,粮食面积减少,改种其他作物,势不可免。对此要有思想准备和正确认识,不必大惊小怪。改种果茶药菜等,也很必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食物的需要。另外,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更为有利。有些地方,还可以促进乡村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也对农村的土地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时间越久,影响越大,是大利。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先说土地承包制度。早些年,围绕“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争论不休。但是,近年来,已经很少听到争论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大涨。

以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地。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没有涵盖到农民。因此,土地对于农民,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托底性的社会保障。现在,如前所述,农民收入中,务工收入比例已经远远大于种养业收入;同时,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并且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结果是,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日益弱化。

农业机械化后,就更是如此。以前,外出务工的农民,如果失业了,可以回到土地上,自己耕种,满足基本的温饱。而现在,机械化之后,小规模农户已经不可能自己耕种。并且每亩土地的所得,如果种植大田作物的话,不过几百元。全国平均每个农户承包土地不到10亩,种植粮食的收入不过几千元,仅仅相当于一个农民工两三个月的工资。在市场化条件下,温饱问题,就是收入问题。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让他们再回农村,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他们已经不想种地,不会种地,也不能种地。

当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弱化之后,土地的价值,也就仅仅是地租了,并且地租与工资比较,日益无关宏旨。土地的流转,会越来越容易;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也就不再有争议。

对农村的另一种土地——宅基地,农民工工资上涨后,也会很好地缓解其矛盾。时间越久,效果会越显。

「三农思语53」柯炳生: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越高,就越不愿意返回农村。2005-2016年间,我国农村的常住人口,从7.45亿减少到5.90亿,减少了20%多。而根据城乡建设统计公报,同期,农民住宅面积增加了近50%。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于农民来说,是建房资金的浪费;而对于国家来说,是建房土地的浪费。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其城市化的意愿日益强化。越来越多的外出农民工,已经开始在老家所在的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和中心镇,购买商品房。他们在农村的老房子,日益成为鸡肋。

未来,农民工工资会继续增加,到城镇特别是县城购买房屋的农民工,也会更多,日益普遍。当大部分外出农民工都愿意并且有能力到城镇里买房,而不是回老家盖房子的时候,农村宅基地的困境,就会获得较好解决。

【三农思语51】柯炳生:三农问题如何事关你我?

【三农思语52】柯炳生:这一轮猪肉涨价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