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尋訪襄汾普淨寺是意外的驚喜。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去年冬天,在去新絳縣光村的途中,路過史威村。位於該村的普淨寺,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我尋訪的範圍之內。覺得一處寺廟,應該不會佔用很長時間,所以就拐道先看一看普淨寺。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走進寺廟,完全出乎意料的是,這不一座普通的寺廟,而是一座寬敞宏大的古建築群。確切地說,應該是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寺院。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有影壁、山門,有玉皇殿、關帝殿、大佛殿等諸多巍峨挺立古樸典雅的元、明、清時代的古建築。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氣勢之宏大,佈局之合理,保存之完整,令人驚歎。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寺院內佛、道、儒三教聚集一寺,元、明、清歷代各領風騷,建築、雕刻、彩塑諸多藝術薈萃一堂,彷彿就是一座小小的文物寶庫,讓人目不應暇。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山門面闊三間,明代建築,內塑二金剛對立,剛勁峙立,威嚴肅穆。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玉皇殿,也叫天王殿。面闊五間,單簷懸山頂,明代建築。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玉皇居中,侍者分立,房屋兩邊分別有兩位天王分別手持劍、傘、琵琶、寶塔,神情嚴肅,威嚴莊重。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菩薩殿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內柱設在明間前槽,依柱築扇形牆一道,牆南為觀音及善財童子。牆北為地藏王菩薩。四周塑有十殿閻君和十八羅漢,個個凝神注目,表情各異。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關帝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清代建築。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南向為關公塑像,周倉、關平分立兩側。北向為傳說中與觀音菩薩是“背面夫妻”的魯班弟子韋馱塑像。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大佛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硬山頂。斗拱四鋪作單下昂。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殿內後槽施二金柱,製成佛龕。佛祖釋迦牟尼居中,文殊、普賢分立兩旁。元代彩塑神態逼真,衣飾自然,紋理流暢,栩栩如生。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菩薩殿西側,有一清代增建的藥王殿與獻殿,供奉藥王孫思邈。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寺院內還保存有鐘樓、鼓樓、僧房、水井等。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在一個地處平原的鄉村,能有這樣一座頗具規模的寺院,令人稱奇。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雖然遠遠不能和諸多聲名遠揚聞名遐邇的知名寺院相比,但它卻矗立在千年古晉都城的故土之上,更有深意。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普淨寺用它那歷經歲月滄桑,飽經風霜侵襲的蒼老雄姿,傳承著千古文明,訴說著往日的故事。

歷經元明清,集聚佛道儒,晉國故都土地上的普淨寺,彰顯歷史厚重


我,林間泉韻。愛好文學,喜歡攝影。遊走于山川水澤,漫步在庭堂院落。鍾情古文化,融入新時代;擁抱大自然,記錄小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