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運:海派不“反串”

王永運:海派不“反串”


  1961年2月13日,北京京劇團在除夕上演的反串戲《八蜡廟》,其演員陣容之齊整,為建國以來所僅見。馬連良反串費德恭,他以楊(小樓)派武生之工架、神情,入木三分地表現費德恭的驕恣殘暴、貪戀酒色的惡霸兇橫面目。譚富英反串武丑朱光祖,白口清脆,身段邊式俏皮,鸞帶踢得乾淨利落,純是“開口跳”的架勢。裘盛戎反串的彩旦小張媽,十分幽默風趣,與他平日露演的銅錘花臉戲大相徑庭。尤其是當時年逾花甲的老旦藝術家李多奎,他反串院公(老生),竟在臺上翻起離臺板一尺高的吊毛,更是令人驚歎。

  這類反串戲只是多見於京劇中的“京派”演員,“海派”演員則很罕有。因為海派演員與京派演員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便是他們的戲路都極寬,往往是文武昆亂不擋,擅演多種行當。由於他們不受戲曲行當的制約,也就不標名是“反串”了。


如周信芳就是一位打破各種行當的“多面手”。周信芳演出的劇目非常豐富,不僅有傳統本戲、新編歷史劇和傳統摺子戲,還有連臺本戲。而在這些眾多的劇目中,周信芳最為拿手的是文武老生戲,特別是衰派老生戲更是獨擅勝場。他所演的《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趙五娘》等,世所推崇。周信芳不僅擅演老生戲,他的紅生戲如《漢壽亭侯》、《華容道》、《單刀會》、《走麥城》等,得自王鴻壽(三麻子)真傳。武生戲像《鳳凰山》、《連環套》、《落馬湖》也不時演出。他還用大嗓唱小生,演過《呂布與貂蟬》、《董小宛》、《溫如玉》等劇。建國初期他演全部《秦香蓮》,前飾王延齡(老生),後飾包拯(花臉),可以說舞臺少見。此外,周信芳還能兼演丑角,我曾看過他演出《探陰山》的油流鬼,此後還與南方著名旦角藝術家馮子和合演《打花鼓》,周飾醜公子,活脫是市井紈絝子弟的神態。周信芳無論演任何戲,扮演任何角色,都能深刻體會劇情,理解人物,他畢生在舞臺上塑造出無數鮮明、生動而性格卻迥然不同的藝術形象。這樣的廣收博採,卓然成家,在當今的戲曲演員中確屬鳳毛麟角。儘管周信芳一生上演多種行當,甚至離他本行甚遠的花臉、丑角,他從不標明是“反串”,這同“京派”演員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

(摘自 《天津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