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忙碌,工作到很晚來不及接孩子,或者經常要出差能管孩子的時間比較少,寄宿學校成了很多家長的選擇。

但是在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首先,寄宿制學校是有一定優勢的。

比如,採用英式貴族式教學的寄宿學校其辦學宗旨無非就是培養精英人才的社交網絡。一般去某一寄宿學校的學生可能來自於相似背景的家庭。這些背景相似的孩子們在一起讀書、生活易產生深刻的友誼,即所謂的“老友關係網”(old boy network)

另外,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寄宿學校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自主獨立性。而且,寄宿學校活動多。尤其是對於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的家長來說,似乎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便是唯一的合理選擇。

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寄宿學校所帶來的不少問題。

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寄宿生活是種怎樣的體驗?初二一名學生張舒心這樣說:“我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寄宿,一直到現在……媽媽,我知道你很忙,但是你忙到見我一面都很困難嗎?我感覺我就像是孤兒院的孩子一樣。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媽媽你能陪陪我嗎?”

孩子過早的獨立生活,當他還沒有獨立的能力的時候,就失去了可以依靠、依賴的對象,被強迫進入“靠自己”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如果家長確實需要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需要做好以下幾點準備。

一、孩子年紀不能太小。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愛。

送孩子寄宿,本質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無視兒童作為一個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到孩子頭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全託幼兒園,是在孩子幼年時期就急於去發展他的社會屬性,減少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

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多的陪伴孩子。

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二、孩子具備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上和心理適應能力。

有的孩子,因為平時家中大人對他處處包辦,導致他自理能力特別差,他就會感到很難適應住宿的生活。當他看到周邊的孩子個個都比自己能幹,他的反應就很可能不是向他們學習和靠齊,而是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處處不如人,從而產生了自卑感。有的孩子還會因此被同學取笑和孤立等,變得孤僻不合群。

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三、不要因為孩子寄宿了,就甩手放任不管。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住在學校了,那就是學校的責任。所以,對孩子的一切不聞不問。這很容易增加意外的概率。

家長可以每天和孩子通一次電話,既能在溫馨的通話中傳達相互的愛和關心,又能及時瞭解孩子的各種狀況。

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時,父母請三思

心理學家李玫瑾提出一個觀點:“有恩於他(孩子)才能立威於他”,只有父母親自撫養孩子長大,孩子才會在青春期、長大成年之後能“聽進父母勸告的話”。

在“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中也是這樣:孩子更願意聽媽媽的話,而對爸爸是有距離、有牴觸的。

所以,在孩子幼兒園、小學的時候,父母在孩子身邊,一是可以給孩子安全感;二是可以“立威”於孩子,孩子更願意聽從父母的話。

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