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身體正常,一定再赴隔離病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聶沛

通訊員 胡雅萍

“我幾乎一夜沒睡,翻來覆去想著的都是要怎麼查房、消毒、安撫病人……”2月11日,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指定隔離酒店內,南華醫院感染科主任鍾哲峰頂著兩個黑眼圈,激動地跟記者用視頻電話聊著。

2月10日下午,南華醫院第一批21名醫護人員圓滿完成14天值守,走出了隔離病區。

鍾哲峰迴憶,他們剛開始穿防護服時,缺氧、脫水感覺很明顯,再加上防護服較為笨重,說話、行動十分費勁,而且為節省防護服,他們不敢喝水、不敢外出透氣,只能靠深呼吸、舔嘴唇緩解身體不適。

為預防醫護人員感染,南華醫院中醫科專家配製中藥,熬成湯劑,供隔離病區醫護人員服用,每天兩包中藥湯劑就是他們每天的喝水量。

“慢慢適應後,穿著防護服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都是小菜一碟。”鍾哲峰頗為自豪。

第一批進駐隔離區的醫護人員裡,57歲的急危重症醫學部教授、主任醫師、抗新冠肺炎臨時黨支部書記鄧立普是年紀最大的。“我是黨員,又是長輩,有責任也有義務帶著他們平安進去、平安回來。”鄧立普說。

每天早上,鄧立普都會早早來到隔離區外,仔細檢查每個醫護人員是否穿好防護服、戴好防護鏡和口罩等。每天值班結束,無論多晚,他又會盯著他們做好消毒,以免感染。

“他們才二三十歲,還是個孩子,但穿上這身防護服,就得往前衝。我一定得把他們保護好!”鄧立普聲音略帶哽咽。

“鄧老就像我們的老父親,有他在,我們都特別安心。”南華醫院原感染科護士長張丹丹說,患者因對新冠肺炎認知不夠,易出現恐慌、畏懼等消極情緒,護士需更加關注患者情緒。

患者胡女士的丈夫在武漢工作,她春節前去武漢探望丈夫時感染。1月24日晚除夕夜,張丹丹和護士胡曦怕胡女士孤單,便跑到病房內陪她過除夕。

“我丈夫在武漢守護群眾健康,在這裡,也有像我丈夫一樣的人守護我的健康。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除夕。”胡女士說。

在視頻連線中,護理組組長楊玲的臉上還能看到護目鏡、口罩的壓痕,但她說:“如身體正常,一定再赴隔離病區!”

楊玲告訴記者,為確保第二批醫務人員進入隔離區後能快速有序地投入醫療工作,鄧立普和張丹丹主動提出延長在隔離病區工作時間,等第二批人員熟悉情況後再撤出。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2月15日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