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西方文艺复兴工业文明是从郑和下西洋的《天工开物》孵化启蒙的?

疯颠吾痴


首先,这个问题提问的很不严谨,漏洞百出,西方文艺复兴工业文明发端,郑和下西洋,《天工开物》的诞生,都是近代史上东西方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社会文明进程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前者发生在西方,后两者发生在东方,并且不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因此,这三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存在谁孵化启蒙谁。

拉斐尔《圣母与圣婴》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发生在西方的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最初从佛罗伦萨发端,佛罗伦萨在当时是西方有名的城邦。

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有许多因素,一是在文艺复兴产生之前的5——14世纪,西方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中世纪是神学思想专制和封建专制的时期,教廷常常利用神学思想的条条框框来愚弄民众,导致近1000年时间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几乎停滞。随着民众思想意识的觉醒,就要求用集体力量来瓦解这些落后的制度,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制度。

米开朗基罗《大卫》

二是在14世纪初期,随着佛罗伦萨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家和手工业者之间由于利益分配不均,逐渐产生了矛盾。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能代表广大市民阶层的新兴资产阶级就要求重新建立社会规范。

自由、开放、公平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社会制度,正好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因此,西方社会开始了一种复古运动,即,向古希腊古罗马那些礼教制度学习。

德拉克罗瓦《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

文艺复兴的导火线,是以1300年左右伟大诗人但丁(1256年——1321年)创作完成史诗《神曲》为标志的,《神曲》大约10万余字,描叙了一个活人游历冥府后,看到实物悲惨景象。全诗总共三段,分别为地狱、炼狱、天堂,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的强烈反抗,表达了但丁执着追求真理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年——1433年)是明成祖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他从1405年开始到1433年结束,前后总共7次下西洋,率领27000余人,完成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活动,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西方近代“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

郑和下西洋虽然前后共7次,但从来没有到达过欧洲,也就谈不上跟欧洲有什么交流,更谈不上有什么孵化启蒙作用。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明代万历时期和崇祯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宋应星(1587年——1666年)的著作,这本书号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记录了许多生产技术,包括机械、兵器、火药、陶瓷、纺织、染色、采煤、制盐、造纸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按照上边的要求来做,完全能生产出优良的产品,因此,这本书的作用和人意义非同凡响。

不过,天工开物首次出版时间为1637年,欧洲文艺复兴结束的时间在1625年左右,是以笛卡尔(1596年——1650年)的“理性主义思想”产生为标志的。文艺复兴结束的时间比天工开物早了10多年,因此,也就谈不上《天工开物》对文艺复兴有什么孵化启蒙作用。


鸿鹄迎罡


文艺复兴发生在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的欧洲。

郑和(1371-1435)下西洋始于1405年。

《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著作于1637年初版。十八世纪传入欧美,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

我把郑和下西洋理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长征”(也有学者定义为“香料之旅”)。

他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所到之处,立碑纪功,宣扬文化,播撒理念。他的伟大壮举,促进世人认识海洋开辟航道,增进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繁荣,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美德深深烙印在世人心中。

郑和下西洋,顺应了人类社会日益世界性的大趋势,打破了世界各国之间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同样的,中国在与各国交流中,由西方传入的数学、理化、天文等教材,启蒙了当时的高级官员和知识分子。

文艺复兴,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不满中世纪教会长期对精神世界的压迫,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1300年,但丁写了《神曲》,核心思想是反对教皇独裁,并因此入狱,最后穷困而死。

但丁深刻影响了彼特拉克,彼特拉克于1338-1342年写了《阿菲力加》,并四处演讲,宣扬自己的文艺思想和道德理念,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以此与“神学”相对立。彼特拉克被称为“桂冠诗人”,认定为文艺复兴的发起者。

文艺复兴由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假借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发起。核心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薄伽丘的《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人生的意义是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神学思想,冲破神对人的精神桎梏。诚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文艺复兴后期,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贪图物质享受,奢靡之风泛滥。

这一时期,欧洲在各个门类学科,涌现出一大批巨擘。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促使了欧洲科学思想迅速传播,航海技术产生了革命性历史飞跃。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它反映的是明朝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力状况,更多关注的是手工业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之名,取自“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体现了明朝大科学家宋应星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明显区别于当时占正统地位的理学。其可贵之处在于,他对技术以数据定量作描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仅作单纯技术描述。他的“形万变而不穷”的思想,可理解为现代科学的:有限元素原子以千变万化的方式组合构成多样的物质世界,亦即宇宙万物由原子构成。

《天工开物》,在十七世纪首先传入日本。佐藤信渊依据宋应星的思想提出了“开物之学”。

大约在十八世纪传入欧洲。在欧洲不少国家的图书馆可以找到《天工开物》的不同中文版本。其中,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在十八世纪入藏明代版本的《天工开物》。而此时的欧洲工业革命已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但农业生产技术依旧十分落后。当《天工开物》传入后,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比如,播种技术的提升,造纸工艺的变革等。对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也产生了影响。

工业革命或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本质上讲,工业革命的产生,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随后,瓦特改良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的全面深入,将工业生产带入“机器时代”,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一,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使用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二,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分化严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变化。三,产生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也必然导致后来出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当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热火朝天时,闭关锁国的清王朝还静静地在做“天朝大国”的迷梦。资本主义的本性,使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怀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市场的渴求,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华民族开始遭受百年蹂躏。

通过对以上几个事件概念的梳理,简单的以时间轴为坐标进行比对,相信自己可以对这些关系会作出比较明确的判断。


孝容可举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受到的,其实是蒙古帝国西征的影响,目的是拜托宗教的束缚,走出中世纪的阴影。而《天工开物》只是在清朝初年、欧洲工业革命期间影响欧洲农业和部分手工业,并没有影响到物理化学那么厉害。

蒙古的西征,打到欧洲腹地,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历史事件,那时起,欧洲开始惊醒。同时马可波罗东游归去,带去了《马可·波罗游记》,描写了元朝的强大和富裕。

130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阻碍了丝绸之路的运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部分路线都要经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地,其趁机索要大量的过路费。】欧洲开始拜托宗教的束缚,并寻求新的道路。

1415年,葡萄牙恩里克王子,偷袭休达,仅伤亡8人就攻陷。标志性欧洲海上扩张的开始。之后,葡萄牙在非洲西北岸疯狂殖民。之后欧洲越走越远,1488年抵达好望角、1492年发现新大陆……

而郑和下西洋。1405年~1409年,前三次下西洋,越过斯里兰卡,抵达印度南端西岸的古里国后返回。1413年第四次下西洋,最远抵达波斯湾口。1417年~1422年第五、六次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东岸的索马里。1432年最后一次下西洋,进去红海,抵达麦加附近。从此明朝再也没有主动对外交流过。


从时间和地点上看,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始,都很难产生联系。所以郑和下西洋,对于欧洲,尤其是大航海时代最活跃的西欧,产生联系。

而《天工开物》,首次出版于1637年,也就是崇祯十年,郑和再厉害,也不可能拿他死后204年的东西去和欧洲交流。【《天工开物》是一本记载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各项技术的书,而不是科学书籍,重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内容,零散有一点物理学知识,但是也就是技术而已,根本不是科学。】

《天工开物》对于世界的影响,也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上。比如记载的养蚕方法,欧洲蚕丝快快速发展。还有犁地的的各种参考办法、木材造纸【欧洲之前用破布做麻纸】。都是一些经验之谈为主。

【只是乾隆时期因为涉及华夷之辩而被禁,但是其他引用其技术内容的书并没有被禁,嘉靖、道光开始,又解禁流行了,并且被大量的公开引用。】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影响到欧洲大航海时代,而郑和死后204年初次出版的《天工开物》,主要影响是一些农业、手工业的技术操作方面,并没有证据表明影响到欧洲科学的发展。


黑眼历史观


这些几乎肯定是胡说八道,哈哈,宋应星和郑和,没有影响中国人自己,也没有影响台湾日本和菲律宾,也没有影响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偏偏去影响了相隔最遥远而且中国人最不知道的欧洲人,哈哈,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是可能知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对欧洲人的知识近乎为0,哈哈,宋应星和郑公公为什么什么人都没有影响就是影响了欧洲人呢?甚至连邻居朝鲜人都没有影响,这些人是无知滴,据我所知,这些人根本都不知道其实唐朝的时候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已经航海到中国人,而且已经在中国大规模定居 了,哈哈。

中国也是一夫多妻社会,小老婆文化心态蔓延,主流是崇拜祖先或者男性超级祖先,过去小老婆教育小孩子就是说他爸爸爷爷多腻害多腻害,哈哈,所以很容易形成一提起祖宗很多人就热泪盈眶的赶脚,你要说祖宗不腻害不勇敢,他就得和你拼命,哈哈。西方是一夫一妻社会,教育小孩子最大的方面就是要小孩子规避风险,因为一夫一妻的社会,母亲就很少吹爸爸多腻害多勇敢了,父母在一起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母亲当然不会吹爸爸多腻害多聪明,哈哈,父母小孩子在一起,最大的话题就是规避风险,所以西方的特点,电影里大家可以看到,欧洲人是灾难来临以后,居民四处逃命,而我们国家当然还有其他一夫多妻社会,居民一般都镇静自若,个个像都是战士,哈哈!拉登就说明了这个现象,他小时候听他妈妈教育,认为他爸爸最伟大,哈哈,所以一定要当了勇敢滴男子汉。乾隆皇帝也回忆说,他小时候对爷爷康熙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道理很简单,他妈妈和爸爸整天吹他爷爷康熙如何伟大,乾隆能不疯狂崇拜爷爷呢?

在祖先崇拜心结的驱使下,许多中国人就随意编排其他文化和文明,最大的攻击面就是欧洲,宣传欧洲人造假和什么四大发明,宣传欧洲人祖宗不行,自己内心就满足了。


血山飞虫


和中国人一样,阔了就想找个好祖宗,实在没有就造一个,便造出了古希腊,古埃及等以遮掩曾经的强盗行径,生造的东西一质疑便漏洞百出,仅仅因为中华在鞑子治下衰朽不堪,故而要掩盖启蒙的来源,如果中国一直强盛,便有个不一样的启蒙


思想与乡土


天工開物初刊于崇禎十年,鄭和屍骨都成灰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