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小企業抗疫支招 林榮順會長接受南方網採訪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積極果斷採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和發展,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尊重和肯定。但突發的疫情,客觀上也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影響,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量企業承受巨大的壓力。

為中小企業抗疫支招 林榮順會長接受南方網採訪

2月10日是法定復工日,但多數企業還無法正常復工。按照鍾南山院士的判斷,疫情高峰會出現在2月中下旬。按此推算,至少3月初多數企業才能復工。

現實已經如此,中小企業如何盡最大可能減小損失?如何解決資金難題?如何做好疫後復工生產?後期又有什麼好的機會?為此,廣州市民間投資協會執行會長林榮順接受了南方網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的採訪,他針對中小企業近期普遍關心的問題,從多個方面評估和探討了此次疫情的影響和機遇。

為中小企業抗疫支招 林榮順會長接受南方網採訪

為中小企業抗疫支招 林榮順會長接受南方網採訪

記者:根據目前的情況,你預計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經濟秩序?估計損失會有多大?

林榮順:按鍾南山院士的判斷,3月初會告別疫情高峰期。目前全國防控及時得力,預計會在3-4月結束,3月後多數企業會陸續復工。因此,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也主要侷限在一季度,我認同專家一季度GDP增速4%的估計。對於多數企業來說,會損失今年一季度的營收。

在微觀層面,企業在疫情期間沒有收入,復工初期收入也會大量減少,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現金流危機甚至斷裂。處理不好,就會有相當多企業倒閉。

記者:2月5日,《中歐商業評論》發佈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的報告,其中現金流方面的數據顯示,34%的企業僅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僅能維持2個月。為什麼企業的現金流這麼緊張?

林榮順:這與近年來各行業的淨利潤率不斷走低有關。目前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5%-10%,服務業的平均利潤率不足15%。以利潤率相對較高的餐飲業為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檔次:一是快餐/外賣類企業,淨利率為10%–15%;二是特色餐飲,淨利率為15%;三是普通酒樓,淨利率為15%;四是高端酒樓,淨利率可達20%。越低端的餐飲企業,越依賴流量來對沖固定開支,受疫情影響越大。如一家快餐店,1個月的營業額是1000萬元,這其中有300萬元用於食材採購等,600萬元用於支付稅費、房租、人工、管理、利息,只能賺100萬元,一年是1200萬元。如果兩個月不做生意,每個月600萬元的固定開支不減或略微減少,兩個月就吃掉了上一年全年的淨利潤。

廣州市民間投資協會春節期間先後與近100位中小企業主會員交流,得到的反饋是,大家都比較悲觀,如果疫情時間過長,有一部分企業主會考慮解散員工、進行休業。

記者:現金流斷了,就意味著生意做不下去了。中小企業怎麼解決現金流緊張的問題?

林榮順:中小企業解決現金流緊張的問題,既要開源又要節流,自身努力與藉助外力相結合。具體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是創新營銷模式,活用電子商務、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營銷手段,獲得更多流量,提升運營效率,儘快增加收入。

其次壓縮自身不必要的開支。此次疫情對線下業務影響很大,企業應考慮調整線下門店數量、線下營銷活動頻率,縮減線下廣告預算。

再次是合理融資。最好選擇到期還本付息的還款模式,貸款期限選擇中長期,最好2-3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確保今後的淨利潤能覆蓋貸款利息。

另外是瞭解、懂得扶持政策,包括財政貼息、房租減免、稅收優惠、社保緩繳降等,減少硬性支出。

最後,管理上要重視人文關懷,與員工同舟共濟。

記者:眾所周知,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個老難題,對此廣州市民間投資協會能做些什麼事情?

林榮順: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個長期難題。一方面,對銀行來說,服務中小企業的性價比不高,銀行沒有那麼多的人員去一對一服務中小企業。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缺乏充分資產,管理尤其財務管理不夠規範,因而難以證明自身信用和實力。為此,就需要有些經常與中小企業打交道的組織、機構發揮橋樑作用,承接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真正把實惠帶給中小企業。

廣州市民間投資協會是國內首家以“民間投資”為主題的專業性社團組織,成立16年來,承接國家政策,協助政府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面向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去年,協會專門搭建中小企業投資服務中心/產融通平臺,依託協會豐富的金融機構資源和核心成員的專業能力,通過大數據技術、智能化工具,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純專業的資產評估、大數據智能匹配、多樣化擔保增信和高效的線上融資體驗。

譬如,我們對大灣區上百家專業批發市場和產業園進行了走訪調研和大數據分析,從中篩選出契合灣區產業規劃、有發展前景的批發市場和產業園,通過與投資方/運營方溝通合作,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協調磋商,制定出適合其特點的金融專案,可為市場和園區內的小微企業和商戶提供有力的信貸支持。目前,我們已進駐汽配、海鮮海味、服裝等行業。

廣州市政府為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出臺了“暖企十五條”,廣州市民間投資協會將積極鏈接中小企業,推動政策紅利落到實處。

記者:這次疫情暫時打斷了經濟秩序,但後面肯定會迎來反彈。你有什麼好的投資建議給大家?

林榮順:這次國家不會搞大水漫灌,但肯定會進行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醫療、大健康、在線教育、電子商務、在線金融服務等領域會迎來發展機遇。

過去十多年間,電子商務已深刻改造了中國經濟。隨著今年5G的爆發,結合VR、物聯網、區塊鏈技術,互聯網經濟的效率將更高,呈現更豐富,帶來更多的機遇,希望更多的實體經營者能儘快做好相應的網絡設施佈置,抓住這個機遇。廣州市民間投資協會也有這方面的團隊可以幫到大家。

記者獲悉,近幾日全國多個省市針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稅收減免、穩崗就業等方面發佈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打出組合拳,以支持中小企業共度難關。這些措施一經發布便獲得強烈的社會反響,本報也收到大量讀者在線留言稱“人性化、政策厚道”“值得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