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病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要站出來

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去,誰去?這只是我應該做的事。”這是在採訪中孫月玲經常提到的話。孫月玲是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從業已有十餘年,擁有豐富的危重患者搶救與護理經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她毫不猶豫,報名參加了醫療援鄂團隊,赴江陵縣人民醫院進行支援。


當病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要站出來

孫月玲


上有老下有小

她放棄小家服務大家


“因為是學醫的,疫情嚴峻,當病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應該站出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幫助病人。我是在報名後接到援鄂通知才跟我愛人說的,他也表示理解和支持,而我父母則是在我上車前才給他們打的電話。”孫月玲說。因為父母都七十多歲了,身體也不好,母親是一名慢性腎衰竭患者,長期需要透析治療,母親的生活和治病平時都是孫月玲來照顧的,她出征了,母親的病可能就照顧不到了,本以為老人家會不同意她支援湖北,所以才敢在上車前給他們打電話,沒想到父母很支持她的決定。

“既然國家需要,那必須得去,只要做好防護是很安全的,而且我們本身就是醫務人員,是做這份工作的人,你不去誰去。”孫月玲很感謝家人的理解,也很感恩家人的付出,尤其是六歲的兒子,年前就沒有見過他了,閒暇之餘,勞累了一天的孫月玲總是惦記著和兒子視頻,兒子每次都會流著淚說:“媽媽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家?”“寶貝乖,等媽媽忙完了,就回家看你呀!”隔著屏幕看兒子,她總是看不夠……


只要能幫助患者

再苦再累都值得


孫月玲是重症醫學專業的,在江陵縣人民醫院主要是救治危重的病人。“剛開始很擔心,因為具有傳染性,但是一接觸患者,所以的擔心都消失殆盡,只想著怎麼儘自己所能,儘快幫助他們早日康復。”孫月玲說。她平常主要救治危重病人,對於普通病人她也要在旁邊指導、篩查,像給一些病人上呼吸機、做透析等,雖然這些治療與她之前的工作無異,但是穿戴厚厚的防護裝備除了悶熱難受之外,護目鏡和麵屏起霧也嚴重影響到她的工作,加大了難度,動作不如平時靈巧。

當病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要站出來

孫月玲在看片


連續高強度的工作,孫月玲的汗水時常浸滿全身,臉上也被口罩和護目鏡勒出深深的印痕,有時候想飲水她都得一拖再拖,“雖然工作比較艱苦,但是無論多苦多難,只要病人能治癒,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孫月玲說。

當病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要站出來

孫月玲(右一)


面對致謝

她說這是她應該做的


近日,受援醫院的同行田醫生拍視頻對她們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田醫生說:“非常感謝海南專家組過來指導我們的工作,你們來了之後我們的工作輕鬆多了,特別是陳亮醫生和孫月玲醫生對我們醫生的指導起了很大的作用,診斷、治療、看片子、篩查病人等,他們工作很辛苦,條件也很艱苦,但我們兩個隊配合得很融洽,截至今天已有9例確診患者出院。”當記者把田醫生說的話轉述給孫月玲聽時,她笑笑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當病人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要站出來

孫月玲和同事在交流病況(左一)


你們的理解和支持

是我最大的動力


在疫情來臨時,孫月玲逆風而行,家人是她不捨的牽掛,但是病人的一句“謝謝”和理解就是她最大的動力。

孫月玲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患者病情夜裡惡化很快,她連夜去搶救,雖然病人在上呼吸機之前已經氣喘吁吁,但是他還一直向她們道謝,對她們的付出很感動。

她剛到江陵縣人民醫院的時候,當地居民還匿名給她們團隊送了宵夜,並在宵夜上用小紙條上寫著鼓勵和感謝她們的話語,孫月玲覺得很暖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