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家園”的守護者--記清水橋社區黨總支書記曾娜

她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但同時也是黨員,更是清水橋社區的“當家人”,為了讓居民少一份擔憂,多一份安全,她毅然決然衝在了最前面。

舍小家為大家的“逆行者”。疫情發生以來,她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從大年初二開始,二十多個日日夜夜,一直奔波在抗“疫”一線。從那天起,像許多奮戰一線的媽媽一樣,她主動與家人進行了隔離,在轄區招待所將就了兩天。得知情況後,朋友將自己閒置的房子借給她住,這樣既離單位最近也算有個像樣的安身之所。白天靠前指揮,晚上還要核對數據;工作間隙,抽空和6歲的女兒視頻,“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呀?你說好的幾天就回來,這都幾個禮拜了呀!你怎麼還不回來呀?”而電話那頭曾娜安慰說:“媽媽在打怪獸,打完怪獸我就回來了”。這時她的眼淚已經在眼睛打轉,但到了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她咬牙挺住又投入到了工作中,選擇和同志們戰鬥在一起。

嚴格落實防控的“看門人”。清水橋社區雖說管轄區域不大,只有化建西區一個小區,但小區原本有6個出入口,現在一下子保留一個出入口並設置勸返崗,客觀上給居民出入造成了不便,為此引發了不少矛盾,工作人員雖然耐心地勸解,即便這樣,出入居民仍然頻繁且出現擁堵,情況不容忽視。曾娜與包抓單位、物業公司溝通後,決定實施四種管理模式:一是為轄區2000戶居家人員做出入登記表,嚴格執行“每戶每2天派1人外出採購生活物資”的措施;二是車輛實行按戶登記,只有本小區車輛才可以出入,一天一次;三是上班人員在單位開介紹信,憑介紹信出入;四是重點管控人員試行線上採購物資,由社區志願者負責送上門。雖然有效但嚴格的管理措施引發了居民不理解和抱怨,但曾娜依然堅持意見,頂著巨大的壓力,認為辦法是可行的。經過社區工作人員反覆宣傳和疏導,幾天下來總算有了改善,小區出入的人員也逐漸減少並且有序。看到這樣的結果,曾娜心裡終於踏實了,“保障小區安全是第一位,居民會理解的,也是為了大家。”

“清水家園”的守護者--記清水橋社區黨總支書記曾娜


“清水家園”的守護者--記清水橋社區黨總支書記曾娜

合理疏導情緒的“定盤星”。為了有效穩控居民和幹部的情緒,曾娜想到用社區“巾幗家美積分超市”設置特殊積分,用“積分”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廣大居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配合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加分,聚眾打牌、下棋、造謠的減分,用積分兌換物品,這個辦法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小區裡閒逛、聚集的群眾明顯減少了。不光是居民,繁重的工作讓社區工作人員疲倦不堪,曾娜激勵大家“清水家園不光是居民的家,也是我們的家,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守護”,她也想辦法讓值守的人員輪班休息,關心她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給社區工作人員加了油鼓了勁。

擔當二字千鈞重,疫情一線黨旗紅。像曾娜這樣的一線工作者還有很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她們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社區戰“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