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四個“感謝”,好消息來了

——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經歷

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道組

短短十幾天,稍縱即逝。但對於家住武漢市青山區的新冠肺炎患者吳優(化名)來說,過去的這十幾天,他度日如年,曾經跌到了絕望的谷底,又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重新看到了曙光。

35歲的吳優,是2月12日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4840例中的一位,也是光明日報記者多日來跟蹤採訪的一位病患案例。他的收治經歷,也是不折不扣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應收盡收、不漏一人以來的縮影。

2月5日,光明日報記者與吳優取得聯繫,得知他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的消息。

2月6日,他的母親收治入院。同時,自己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上報給社區後,吳優獨自在家隔離。

2月9日上午起,武漢全力推進全市1100多個社區危重病人收治、疑似患者隔離、核酸檢測“三清零”工作,將排查出的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全部集中收治、分類隔離,確保落實到位,做到應收盡收、應診盡診。在這樣下沉式的大排查中,呼吸困難的吳優成了社區重點關注對象。

等待被安置的日子裡,緊張、焦慮,吳優的情緒反反覆覆。但他說:“我不能倒下,我已經失去了爸爸,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媽媽還等著我。”

“媽,這幾天我不能去醫院陪您,但我們都要堅強!很快就會過去的!”無法看望母親的吳優,在微信裡這樣安慰老人。

2月12日,他接到了這幾天聽到的最好消息,社區書記在電話中告訴他,要被收治了。

——下午1點,吳優收到通知出門,渾身乏力地坐在馬路邊,同其他社區的患者集合。

——下午2點,一行7人乘坐社區安排的車輛,集中被送往武漢市第一醫院。

——下午3點,隨行社區人員接到區裡電話,要求加大未確診患者和確診患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行進中的車輛折返至街道辦事處。

——下午4:18,吳優等一行人換乘不同車輛再次前往醫院。等待中的這一個小時裡,他連續發來了十幾條微信。透過手機屏幕,記者感受到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對生命的渴望。

——下午4:41,吳優等一行人到達武漢市第一醫院,15分鐘後,他住進了醫院12樓的病房。

——下午6:26,吳優收到了幾天前的核酸檢測結果,疑似轉為確診。

——晚上9:27,高燒38.9度、正在等待治療的吳優,不時發來信息。字裡行間,都透露著“感激”與“抱歉”。吳優感激記者一直在持續關注著他的收治經歷,而抱歉則是未能及時回覆記者每一條關切的消息。

——晚上10:34,醫院12樓恢復開水供應,吳優拍了一段視頻。水龍頭裡流瀉出的溫暖,彷彿是生的希望。

2月13日,經過一夜治療,吳優體溫終於恢復了正常,一切向好。

2月14日下午1:17,吳優告訴記者:“剛剛護士和我說,我可以參加新藥‘瑞德西韋’的試用測試!無論怎樣,這對我來說,都是好消息!感謝大家!感謝醫務人員!感謝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醫生、護士及所有工作人員!感謝!”

一連四個“感謝”,隔著手機屏幕,記者深切感受到吳優的激動與感恩。而他的經歷,也是武漢戰“疫”行至此時的真實寫照——嚴冬必將過去,春天就在眼前。

(光明日報武漢2月14日電 報道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晉浩天、盧璐、章正、李盛明、張銳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5日 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