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过后,粮食会涨价么?

白斩鸡队领队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粮食价格跟疫情有什么关系。虽然说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不让农民们出去到山里干农活,但是不等于一直不让出门,也未必影响农民们种植农作物。南方地区现在是不是可以种植农作物我不太了解,起码我们北方地区现在气温太低,没有办法种植任何农作物。要想春播春种,怎么也要等到清明节前后。到那个时候疫情应该是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个并不影响农民们种地收粮食。只不过眼下是一些果农们修剪果树的时节,现在不让出门,有可能影响果树的产量。



地处北方的胶东地区,去年整个冬天没有下过一场雪,没想到从昨天晚上开始,却迎来了一场大雪。有人说这是倒春寒,会影响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我不这样认为,因为现在除了麦苗在地里,其他的农作物还没有下种,而这场大雪对于麦苗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雪,有百利而无一害。果树也还都没有开花,不存在冻伤花蕊一说。这场大雪为今年小麦丰收提供了保障,仅就这一点来说,不会因为小麦欠收而粮食涨价。


作为农民,我倒真心的希望粮食涨价。农民们辛辛苦苦的种地,一亩地大约也就收入几百块钱,累死累活的种10亩地,一年下来可能收入不到一万块钱。现在猪肉30多块钱一斤,想买一斤猪肉,需要用30多斤的玉米去换。想想用半袋子玉米换一块猪肉,简直太不可思议。按照农民的辛苦程度,所有的粮食价格都提到每斤5块钱,也算不上多,但这只能是农民们的梦想。多少年来什么都涨价,只有粮食不涨价。就算疫情过去了以后,大家认为粮食会因此涨价吗?


按理说,猪肉价格天价,饲料和粮食也应该涨价,可事实粮食并没有因为猪肉涨价而涨价。指望着疫情过后粮食涨价,我觉得有点异想天开,因为疫情根本影响不了粮食的产量,粮食是否涨价跟疫情丝毫关系没有,宏观调控才跟粮食价格有关。

粮食涨价可跟猪肉涨价不一样,一旦粮食价格猛增,农民们可能反应不太大,有的城里人可就吃不上饭了。猪肉涨价可以不吃,但粮食涨价却不吃不行,大米白面涨的太厉害,吃饭就成问题了。所以粮食价格不可能随便涨。


灵子


粮价是百价之首。在计划经济年代,肉蛋奶等众多商品价格制定都是以粮价为基数按比例确定。如1斤猪肉按5斤粮价定价。粮食取消统购统销,实行市场流通后,尽管国家稳粮价稳物价的大政方针未变,但商品价格波动主要受供求影响,粮食价格也不例外。但不是粮价完全失去稳定物价的作用。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医药化工产品,以粮食为饲料的养殖业,如肉蛋奶价格与粮价还存在价值比的经济考量。以销量最大的猪肉为例,猪粮比价6:1是养猪业盈亏平衡点。

疫情过后,粮价是否涨,主要看供求。从全国看,稻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基本自给,少量进口只是品种调剂,如进口泰国香米,进口加拿大澳大利亚专用小麦。玉米进口量大些,主要用于配合饲料和化工产品加工。

从各省看,由于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自给比例很高,且省储备粮充足,足以应急保供应稳市场稳粮价。如有缺口,国储粮是坚强后盾。

最可能出现涨价的是大豆。缺口1亿吨,全部需要进口。而且需求仍呈增长之势。近些年,国内人均年消费肉蛋奶60公斤,超过全世界平均水平的30%。支持如此巨大肉蛋奶消费的就是进口大豆。一旦进口大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必然是饲料涨价,肉蛋涨价。还好,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于1月15日正式签署,巴西阿根廷与中国大豆贸易量也会稳定在常年水平。进口数量有保证,是稳定大豆价格基础。最近,国务院在复工复产通知中强调支持饲料企业(以豆粕玉米为主的配合饲料)、畜禽养殖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相信,疫情过后,粮食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大豆也是如此。


默言


疫情过后,人认为粮食总体上保持稳定,大部分地区不会涨价,而一些被封的城市可能会出现暂时性价格上涨。所以,疫情过后也不必担心粮食涨价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那么,得出这样的结果,也是有一些个人的理由。



◆疫情并没有导致粮食减量

疫情期间,地里是没有庄稼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已经收割完毕,没有因为疫情的到来导致减产问题。也就是说疫情有没有发生,粮食的产量定了,而国内粮食的产量是非常充足的,足够供应市场。此外,由于封城,粮食生产大省暂时没能够及时把粮食运输出来,但是储存起来也不会变坏。等到疫情结束之后,道理畅通了,粮食从北运到南,从东运到西,也就是几天的事儿。



◆村民家里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

再说说农村,在疫情期间是不用担心粮食缺乏的,因为农民就是种植这个的,家里或多或少都有粮食储存,而且都还是2019年生产的最新粮食,吃上一年不成问题。就拿我老家农村来说,以种植玉米为主,吃的主食也就是玉米,玉米粥。每年7~8月份收获第一季度的玉米,晒干就入仓密封起来。第二季玉米,则是在11~12月份收获,晒干之后不密封而是直接留着吃。如此一来,两季度的玉米收获,足够一家人吃一年了,何惧这1~2个月疫情。



◆小麦即将收割,粮食又可收获

现在是2月中旬,在过2~3个月就可以收获小麦了,想必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被消灭了。这里就分享一下各地小麦收获的时间:四川,4月下旬到5月下旬收割;陕西,5月下旬到6月中旬收割;安徽,5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收割;江苏,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割,等等。由此可见,下一次的粮食大丰收不远了,就可以进入市场,也就没有什么涨价的事情了。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同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有点意思的事儿】,多多给予点赞,化成我继续分享三农知识的动力,谢谢。

有点意思的事儿


疫情过后,粮食也不会有太大涨价空间,不是我有意打击大家,这都种了多少年地了,从几十年前玉米小麦就都是这个价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历过旱涝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也有许多别的突发情况,但是粮食价格依旧很稳定,涨跌幅没有超过5毛钱,所以大家也不要奢望疫情过后粮食会涨价。



我们家乡这里种玉米、小麦和花生比较多,去年收了玉米之后,很多人都不舍得卖,指望着年后卖玉米粮食会稍微涨点价,确实也是如此,每年如果将粮食囤到年后卖的话,多多少少会涨点,卖到一块一二不成问题,利润能高一些,而且今年从1月末开始,玉米的收购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可是今年疫情在即,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都窝在家里不出门,收粮的出不来,卖粮的也出不去,涨也白涨,恐怕一时半会儿还不能买卖粮食。


我们家可能属于那种没有打算的,再加上自己家里种的地少,本来种点玉米只是为了自己吃,吃不了才卖了些,在去年刚收了玉米之后,晒的还不太干的时候就卖给养猪场了,当时的价格是一块钱一斤。虽然说这个价格不是很高,但是完全没有占家里的地方,而且也没有费人力物力每天去晒去收,所以说卖这个价钱我们还是挺满足的,那些想着过年之后再卖好价钱的人,现在还没有将粮食变成钱。


不过现在这个时期,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即使粮食没有卖出去,也可以留着自己吃。况且家里养羊养猪的,人家现在连买饲料都很困难,家里囤着粮也可以当饲料。其实现在农民们种地都知道不赚钱,也没指望粮食会有好的卖价,而且也没办法靠种地来养活家,只是有的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在家里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只能上山去干点农活,种种地种种菜,这样等着收了粮食可以推成面粉,或者做成其他的给子女一些,吃着自己家种的粮食蔬菜还是比较安心的。


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粮食蔬菜都是正常价格,没有涨价,有的人未雨绸缪,在想疫情过后粮食会不会涨价,房子会不会跌价,我觉得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就粮食来说,很多人年前没卖,等着封村结束后都会赶紧卖,别等着储存时间过久发霉,说不定还会有小幅跌价。


一品小十六


这场疫情持续了一个多月,真不知道还有多久度过这次瘟疫。过几天地里的麦子该浇水了,去年的玉米还在院子里堆着。

满院子的玉米

我家在河南中部的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主要农作物就是麦子和玉米。年前玉米的价格不太理想,就打算年后能卖个好价钱,可是看现在的局势,别说卖玉米了,短时间内人都不能出门。其实最近几年粮食价格一直都很低,农民基本赚不到钱。去年一亩地的麦子除去买肥料,种子,农药,浇水的电费,收割麦子的费用,真的赚不到什么钱,这还没算上人工。

这个过道是为了通风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帖子,上面这样写的“最近几年,物价和房价都在飞涨,肉类,蔬菜,水果都贵得离谱。只有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粮食的价格比较稳定”。

有人说,既然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种呢?我想说的是,你根本不能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别说不赚钱,就算是赔钱,我想也有很多人种,因为他们割舍不下。没有了土地,他们心里不踏实。

说真的,现在没办法出门,也不能出门。地里得麦子也该浇水了,挺发愁的,可是能怎么办呢?也许只能祈祷能来一场及时雨,这样的话今年的麦子也能有个好点的收成。

今年的第一愿望就是期盼疫情早点平息,尽快的恢复正常。第二愿望就是农民的粮食价格能上涨一点,毕竟辛苦了一年,都想卖个好价钱。




农村阿立


这场疫情持续了一个多月,真不知道还有多久度过这次瘟疫。过几天地里的麦子该浇水了,去年的玉米还在院子里堆着。

我家在山东西部的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主要农作物就是麦子和玉米。年前玉米的价格不太理想,就打算年后能卖个好价钱,可是看现在的局势,别说卖玉米了,短时间内人都不能出门。其实最近几年粮食价格一直都很低,农民基本赚不到钱。去年一亩地的麦子除去买肥料,种子,农药,浇水的电费,收割麦子的费用,真的赚不到什么钱,这还没算上人工。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帖子,上面这样写的“最近几年,物价和房价都在飞涨,肉类,蔬菜,水果都贵得离谱。只有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粮食的价格比较稳定”。

有人说,既然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种呢?我想说的是,你根本不能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别说不赚钱,就算是赔钱,我想也有很多人种,因为他们割舍不下。没有了土地,他们心里不踏实。

说真的,现在没办法出门,也不能出门。地里得麦子也该浇水了,挺发愁的,可是能怎么办呢?也许只能祈祷能来一场及时雨,这样的话今年的麦子也能有个好点的收成。

今年的第一愿望就是期盼疫情早点平息,尽快的恢复正常。第二愿望就是农民的粮食价格能上涨一点,毕竟辛苦了一年,都想卖个好价钱。



孟中建生活记


今年疫情过后, 我觉得粮食不会涨价,因为粮食与现在疫情没有什么关联,等稻谷播种了,疫情已经过去了,所以疫情与粮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再分析一下前面几年粮食情况,有些地方受到天灾,直接影响到稻谷收成,粮食就是不涨价。对于粮食不涨价,苦的还是我们农民。


农夫小林


不用过后,如今就已涨了,2月10日我去超市买面,年前50斤的74.5元,现在最贱的己经88元了(50斤)。5升金龙鱼大豆油年前29.9元,现在卖38元了。我感觉,单位售价涨个十元八元的,以后就不容易下来了。


无所畏155988211


受疫情的影响,各地的蔬菜、水果、粮食等等多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就以我自己为例,我们家平时的米面粮油菜都是我去买的,和大部分的男人一样,我买这些东西一般也都不看价钱,反正需要啥就拿啥,最后一起给老板结账,因此现目前哪种菜或者哪种粮食具体涨了多少我还不是太清楚,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确实是涨价了,疫情之前我每次买那么多东西,大概要四五十块钱,现在同样多的东西要六七十块钱。




我想和我有一样感受的人肯定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从而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那就是,疫情过后粮食会不会涨价呢?我个人认为不会,主要原因如下。

1、此次疫情对农业的影响较小

首先疫情不是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也不是蝗虫、蚜虫等虫灾,对于粮食作物,没有直接的威胁,它主要威胁的是人类健康。其次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这个时间属于农闲季节,秋收早已完成,粮食已经入库,春耕又未开始,因此总体来说,此次疫情对农业的影响较小,粮食作物未受灾,产量也没有减小,市场供给相对平衡,从这一方面来说,疫情过后粮食涨价的概率就不大。

至于现目前的涨价主要是因为交通管制原因引起的,交通实行管制以后,一来,农民种的粮食蔬菜不容易运出来,市面供应的粮食蔬菜较少,物以稀为贵,涨价是必然的。二来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许多粮油店关门未营业,市场上卖米面粮油的太少,这也是涨价的一大原因。然而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交通管制会逐渐的放开,诸如粮食、蔬菜的物质也会正常运行开来,这么一来,已经涨价的粮食蔬菜也会逐渐降价。

2、我国的粮食生产现状

根据相关专家的解读,我国的粮食早已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因此我国的粮价一直以来都特别的稳定。以小麦和玉米为例,我小的时候每斤的售价就在一块钱左右,如今将近20年过去了,他们的价格还是在一块钱左右,浮动也基本上保持在一两毛钱以内,从这一方面来说,疫情过后,粮食涨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从国际上来讲,巴基斯坦等地遭遇了蝗灾,澳大利亚遭遇的火灾,粮食作物的受损都比较严重,从全球来说,粮食的总体产量是降低的,因此担心粮食价格会大幅度上涨。但还是上面说的,我国的粮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只要我国自己的粮食没有受灾,那么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就不是很大,粮价继续上涨的可能也非常小。


总结下来就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况且此次疫情对于粮食作物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因此经过后,粮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搬砖的农村娃


这场疫情持续了一个多月,真不知道还有多久度过这次瘟疫。过几天地里的麦子该浇水了,去年的玉米还在院子里堆着。

满院子的玉米

我家在山东西部的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主要农作物就是麦子和玉米。年前玉米的价格不太理想,就打算年后能卖个好价钱,可是看现在的局势,别说卖玉米了,短时间内人都不能出门。其实最近几年粮食价格一直都很低,农民基本赚不到钱。去年一亩地的麦子除去买肥料,种子,农药,浇水的电费,收割麦子的费用,真的赚不到什么钱,这还没算上人工。

这个过道是为了通风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帖子,上面这样写的“最近几年,物价和房价都在飞涨,肉类,蔬菜,水果都贵得离谱。只有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粮食的价格比较稳定”。

有人说,既然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种呢?我想说的是,你根本不能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别说不赚钱,就算是赔钱,我想也有很多人种,因为他们割舍不下。没有了土地,他们心里不踏实。

说真的,现在没办法出门,也不能出门。地里得麦子也该浇水了,挺发愁的,可是能怎么办呢?也许只能祈祷能来一场及时雨,这样的话今年的麦子也能有个好点的收成。

今年的第一愿望就是期盼疫情早点平息,尽快的恢复正常。第二愿望就是农民的粮食价格能上涨一点,毕竟辛苦了一年,都想卖个好价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