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中国电商能“干掉”实体店,而在美国却相反?

初见201808


那在我们中国的话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马云了,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能够将支付宝做成中国第一支付端并且将阿里巴巴以及淘宝天猫,整个产业链成功贯穿起来的也就只有马云一个了。加上刘强东的京东在迎头而上,那么我国的商城和物流产业在国内也都是首屈一指的了。另外,我国的居民都不喜欢麻烦,在线上买的话还能直接送到家,这样一来,很多的实体店面临着倒闭也是正常的了。


标峰理评论


最近,有网友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电商能“干掉”实体店,为啥美国却没有这种事情发生?随着国内电商的兴起,一大批实体店相继到闭,或者转让出去,如今国内的实体商店确实“不好混”。而在美国。电商亚马逊平台却并没有把美国的实体店干掉,反而在线上、线下都有着各自的发展之路。

对此,业内专家做出回答;中国的人多,美国的人口少,电商若想成功是需要大量人流的参与,倘若参与的人少电商是做不起来的。例如,欧洲各国人口太少,根本不可能发展电商,中国人口多,所以,中国的电商就能发展起来。同时,电商只能搞死一部分行业,比如家电、日用品等可以量化生产的商品,而像餐饮、衣服私人定制、教育培训等行业是基本搞不死的。

而我们认为,近年来实体店的逐步消亡,电商兴起是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并不能将实体商店的关门歇业都归于电商惹的祸,比如,实体店同质化竞争激烈,一条街上服装店、餐饮店、百货店重复得太多,在这种情况下生存就艰难的。此外,近年来高房价导致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使得实体店不堪重负,只能宣布倒闭。

其实,美国的线下实体商店与线上电商能够“和睦共处”的原因有三:首先:美国的资产阶级搞了几百年,已形成强大的实体经济。而且欧美国家民众喜欢逛街购物,并不喜欢网购。在这些人看来,网购商品只看照片就下单,有点太虚,而实体店购物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商品。所以,在美国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发展空间有限。而中国电商的兴起,正遇到国内民众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提升之际。

再者,国内的电商平台可以造假和售假,就算被发现也没人来管。但是在欧美国家造假和售假的处罚非常严格,只要造假、售假者都会罚到倾家荡产并判重刑,而且在社会上造假和售假者都抬不起头,甚至连家里人也被民众看不起。此外,中国物流人力成本低,电商可以把价格压得很有吸引力。而在美国人工物流成本高。往往是商品不值什么钱,派送费却很高,这也是阻碍了西方国家电商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后,中国之所以电商平台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我国电商抓住了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支付的空白历史机会,迅速成长起来。也就是说,在中国大家在网上购物就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宝轻松消费就可以了。而在欧美国家,金融服务非常完善,人们主要使用信用卡消费,即使有网络支付方式,也只是信用卡消费的辅助。移动支付发展的迟滞,使得欧美国家的电商发展远不及中国。

平心而论,中国电商只是对部分实体店的衰退起到了影响,其他还有同质化激烈竞争、高房租等因素。而在欧美国家,由于老百姓习惯于逛街购物,所以这些国家的电商一直兴旺不起来。更何况国内电商的兴起,主要是基于售假、造假,以及派送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挤垮了实体店,更关键的是,由于移支支付的兴起,也使得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商平台来购物。正是由于中国和欧美国家消费的理念上的差别,才造成中国电商平台能够迅速崛起,欧美国家电商发展比较缓慢。


不执著财经


那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

第一、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

对于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更注重于实体的发展,因为实体才是经济的根本。但是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从实体跨度到互联网,还是一个“中前期”的时期,所以机会相对较多,空间相对较大,自然会造成一个阶段性的电商“干掉”实体店的局面。

第二,美国的人工成本较高,中国的则相对较低。

我们知道的是,中国的人口有14亿之多,而美国的人口只有3.2亿,相差了77%。并且美国的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

就好比在美国买一台彩电的价格可能只要几百美元,但是装一台彩电,甚至运输一台彩电的人工成本则是需要几百,甚至上千美元,大大提高了网购的“成本负担”。所以美国人民更喜欢自己亲力亲为,去实体店自己采购。

而中国则不同,中国这几年的物流发展势头迅猛,再加上14亿的人口红利,造成了电商物流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产量很高,所以人工成本对于个人来说承担的比例并不高。相反,去实体所要耗费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可能远远高于网购的成本,所以导致了大家更愿意在网上购买,而不是去实体店购买。

第三,美国地大人少,电商的运输是一个头疼的事。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居住都是非常分散的,但是实体的商场和仓库基本都集中在某一个地区。如果进行电商的派送,可能需要几天几夜才能够送达,甚至有些夸张的,几个星期,几个月才能够到。

而中国人均分布比较密集,江浙沪快递基本1-2天可以达到,偏远地区也只需要3-5天,所以电商的派送便利给予了更多的机会。

结论:

当然了,虽然现在中国是电商打败了实体,但是不能说未来还是如此。因为随着电商的泛滥,目前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商的成本在逐步提高,并且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循环。

5-10年前你进入电商,电商的门槛较低,竞争还不是很激烈,相对的广告成本、流量成本较低。但是现在你进入电商试试?网点的宣传成本不比实体低,甚至还有许多大店单月的广告成本,运营成本高出了许多实体一年的支出。

因此,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的,美国和日本的今日,就是中国的未来。未来的中国也一定是追求一个电商和实体共存的状态,谁也离不开谁,但谁也不会干掉谁。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财经背后更多的逻辑。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为何中国电商能“干掉”实体店,而美国却相反,原因是几个方面的:

首先,美国是发达国家,所有的产业都是成熟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产业不成熟,当新的商业横式出现后,中国的发展空间大,美国的发展空间小。

其次,中国的人多,美国的人少,电商的成功是需要大的人参与,参与的人少电商是做不起来的,例如,欧洲各国人太少,根本就不可能发展电商,人太少了连电商的平台的成本都不够支付,电商在欧洲根本没有生存空间,中国人多,参与的人数量,所以,中国的电商能发展起来。

其三,欧美对造假和售假都处罚非常严格,只要造假或者售假者都会罚到倾家荡产并判重刑,而且在社会上根本抬不起头,欧美的售假或者造假者,家里的人都让民众看不起。而我国过去对造假和售假者根本不管,电商就有了巨大的空间,快速成长起来了。

其四,我国的行业垄断性强,过去大商场购物定价太高,利润太高,给了电商机会。

其五,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网络支付的出现,打破了金融的垄断,打破了银行支付的垄断,我国的电商台平迅速抓住了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支付的历史机遇,迅速成长起来,而美国的金融服务非常完善,市场空间较小,我国的电商成真正的盈利点是后来出现的网络支付和互联网金融。

你在现实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财富生活联盟圈咨询。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中会碰见很多事情,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马上改正它。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这两年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不方便大众生活的,都进行了改革,该健全的健全,该改的都改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观念的改变,社会也越来越井然有序,这都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很多决策。目前中国没有意识到网购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会这么大,毕竟对与网购这种新的经济增长点持以观望态度。对于国外的网购相反的事情,我来说一说,国外比中国发达几十年,虽然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国外都是已经经历过这种冲击了,所以调整成现在这种发展模式 ,什么模式呢,就是两条腿走路模式,限制网购平台数量精细化运作,假货也少多了 。发展实体经济增加体验感,适当向实体店倾斜,就挽救了实体经济。


我是北丐


在美国没人敢送快递!我们都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枪支拥有量非常庞大,美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拥枪,每年因枪击致死的人高达3万多人(受伤的更多),这使得快递在美国是个危险行业,很多快递员不敢靠近别人的家,只能远远的放下走人。

其次,美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口太分散,美国只有1.2亿人生活在市区,却有2亿多人生活在城镇,这些人平均距离市区是30公里,而城镇的平均规模是200~300人,甚至有很多只有100多人,这导致快递网点非常少。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国内快递发达的也是城市地区,在乡下农村地区的快递网点也是很少的。

第三点,费用问题。美国的人工费贵,有人工介入的地方都非常贵,快递也是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在美国寄一件快递的起步价也是十美元/公斤,美国超市里买一斤猪肉也才1.99美元,快递费相当于5斤猪肉价格了。这使得网购根本没有价格优势,在美国网购是富人的特权。

第四,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美国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做饭(上饭馆吃饭很贵,我在旧金山吃饭,汉堡加一杯可乐7.9美元,一份带鸡腿的中餐快餐15美元,)美国人根本吃不起快餐(美国平均工资大约是税后1800~2200美元),所以呢,美国人上超市买菜是必须的,一周两三次逛超市买菜很正常,买菜的时候就可以顺带把其他衣服鞋子等用品买了。


优己


美国也不是说实体店干死了网店!

美国是因为他们资产阶级搞了几百年,有强大的实体经济,电商冲击抗的住,环境比较稳定!而且美国银行私人的!美联储都是私人的,不像中国,政府银行,政府说扶持,银行快捷办理网银,美国不是的。私人银行会积极的支持一家电子支付来跟自己打擂台,不可能的!而且美国信用卡方便,人工费奇高,1美元的商品,10美元的派送费,谁干!

中国才多少年,实体经济本就算不得强大,再加上房地产汹涌,人力成本低,实际上搞死实体的,不是网店,是房租!房租!房租!90%的门店,都没有什么绝对的竞争优势的!大家都是卖衣服,做食品,做装修,2个做包子的难道有什么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原材料成本的绝对优势!成本基本都一样,谁的房租便宜,谁就能走更大的优势!当然如果你手艺真的非常好,那你就是另外的10%

网销可以搞死一部分行业,比如一半的服装店,家电企业,但是餐饮,定做,培训,教育,装修,家居,这种需要售后,定制,现场制作的基本搞不死的!

而且网销,卖的是货,货就需要有工厂生产,工人制作,原材料供应,对于上游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影响的只是个体户,最底层的分销商,和一部分的中间商,有能力的中间商都自己干天猫了!


昭罗


见到了很多关于电商与实体店关系的"悟空问答″,忍不住在该问下参与,该问更具代表性。

"干掉”,即实体店一部分不在、一部分尚在。

认为,其中,不在,电商并没起直接推倒作用,只是起了助推作用,另有主凶,而尚在,是由顾客仍旧喜欢体验决定,还有的是由电商推动。

1 两相比较:可知电商起助推和推动作用

截止目前,从总体(!)上,可对电商、实体店作如下比较。

(1)相同之处

——货物

种类都是那么些,渠道都是那些个,数量都是那么多,而质量都是那个样,都有真与优、假与劣。

当然,卖的货,都有不是自家制造和生产的,而且,这样的电商和实体店都还不是很少吧?也就是,整个看都是够"虚拟″的。

——模式

说来,都是坐等上门,一个是坐在网上平台等,一个是坐在地上卖场等,门前都有人吆喝、街上都有人推介。

与此同时,1个新的趋同现象出现了,并且明显着,即实体店中的品牌厂家也有了自己的官方电商平台了,电商呢?也开始在线下布局实体店了,2者都是趋向于不断增多,这代表、意味着什么?肯定是模式的融合,单一模式都已不是单一选择、不再是最佳选择,相信融合必定成为主流模式,结果必定是电商与实体店的趋同,新兴的电商遇到了新的对手,传统的实体店不再传统,在电商面前已不再、不会再束手无策,从而成就共同的繁荣、同步的发展,消费者的体验将是线上加线下,而且,在更重要的其它方面将赚大了。

——货物价格和服务质量

最受关注的货物价格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趋同了,即没有多少实体店的价格太贵、服务很差,差不多不再是可诟病的了。


(2)不同之处

——价格

尽管没有大区别,倒是还有小差距,电商普遍还低一些,尤其,互相比着降之下,弱者低得连本都快不顾了,而实体店普遍仍高一些,尤其,互相比着降之下,弱者降得连店都快没有了,这,共同表明降价空间越来越小,硬降下去,则低劣、假冒的货会进一步增多,2者挺不下去的也都会增多。

——"售后″服务

成交后的服务差异已经众所周知,一个是上门送,快递员多,一个是现场递,营业员少。

过去则相反,营业员满实体店,忙不过来,现在,快递员怎么就很快满世界,也忙不过来了呢?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来干这个?过去的那么多营业员都在干着什么?

——顾客

上网买,的确是方便快捷,但总有很多人同时念叨着体验不实际、购买不把握,甚至担心卡里的钱不安全,尤其,买便宜货的越来越多。

去实体店购物当然是越来越少了,比到地摊上买东西的多不了太多,密度倒是差不多。


2 主因分析:可知成本是实体店被"干掉″的主凶

同样众所周知,中国人跟美国人比,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偏偏闲暇时间却又不多,但花钱的地方多多了,买房给自己和子女是个大头,加上之前育子女、供子女上学,几乎把一辈子挣的钱都花光,即便电商未兴起,也只买贱的、不买贵的,兴起后的电商才成了多数消费者购物场所的首选。

何以不再去实体店了,去变为了奢侈,太多的女人大大地郁闷着?除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货物贵。

实体店货物何以比电商的贵?朋友们都说了,大头是租金贵,还有税赋重,亦即运营成本比电商高得多,由此可知,实质上,不是高货价把顾客撵向电商的,而电商把顾客吸引去了,实质上,主要靠成本低,不是单一依靠模式创新。

等到线上+线下或者电商(互联网官方平台)+实体店成为主流模式,也就是在电商和实体店的运营成本趋同时,起跑线同一,再看看谁的顾客多吧!

由运营成本有高有低,可见电商带有自由或野蛮生长的特征,实体店则带有自顾或自生自灭的特点,凸显出零售业缺控、失调的秩序,也许也是旨在"摸着石头过河″吧,但,在不经意间,却促成了电商与消费者的一致性,电商捡了大便宜,以后呢?


肇俊武


其实情况大家基本都说到了,我就补充一点,那就是目前来说,中国实际上应该是失业率比较高,而且赚钱的方式很少。

任何行业,只能容下一定的就业人数,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实际上做电商的,真正能赚钱的,就我所知并不多,大多数都只是平时增加一些外快收入而已,本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就有不少同事做了电商,平时发微信朋友圈之类的,卖一些日常用品。

美国的实体店能够存活好,电商冲击不大,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美国的物价实际上比较低,很多商品物美价廉,打个比方,我就去美国买过一个蔻驰的包,价格是100美元,约合人民币也就700,而且是一个不错的品牌。但是在国内,你就算在一个小县城,一个不怎么好的牌子的包都要1000多很正常。实际上美国除了人工以外,其他的基本都很便宜,比如猪肉1块多一斤,牛肉2-3块钱,一般,合人民币也比我们便宜了很多,再加上美国人本身收入不错,一年少的也有30000多美金,所以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愿意去实体店享受购物的乐趣了。二是美国就业率比较高,失业的实际上很少,赚钱的渠道多,搞电商的自然就比我们少了。三是美国实体店成本比我们要低,比如房租水电什么的,当然房租是大头,没我们高,所以实体店可以经营下去。实体店经营成本相对较小,这样就和电商之间的价格差就没我们大了。

换在我们这里,就是失业率高,所以很多人没事做,就把电商作为了一种选择;二是赚钱渠道少,这些年除了炒房基本就没别的赚钱渠道了;三是实体店成本高,导致商品在实体店里价格通常都比较贵,和电商的价格能够形成本质性的差别,使得电商有很大的价格空间可以做。


老威观史


中国电商没有“干掉”实体店,美国实体店也没有“干掉”电商。

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是美国的亚马逊,2018年度,亚马逊营收724亿美元,位居全球500强第18位。

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2018年营收约合398.98亿美元,只有亚马逊的一半多。

好吧,阿里巴巴是单纯的平台型电商,与亚马逊不具备可比性。那么京东与亚马逊就是同类,2018年京东营收为672亿美金,也是略逊于亚马逊。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准确一点,应该是中国电商的成长速度、发展空间,比美国更大。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在电商起来之前,美国零售已经非常发达。

比如1962年成立的沃尔玛,在美国电商开始的1995年,已经存在并不断的扩张了30多年,1300多个门店分布美国各个城市。也就是在电商未曾起步之时,线下已经构建了一个非常健全的零售体系,传统实体零售发展依赖于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和成熟高效的大流通格局,互联网只是作为线下零售的补充。

而中国商业发展,也就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放开,对外资开放,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才出现。也就是中国电商起来之前,中国的商业零售,其实还是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既没有足够的实体商业基础设施,也没有覆盖全国的完善的连锁商业零售品牌。

现在国内大家熟悉的连锁零售企业,比如永辉,是1995年才开始起步的。

第二,物流配送费用差距较大。

美国地广人稀,工资又高,快递费用是很高的。3亿多美国人,分布在美国9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0个州上,有时候送一个快递费用,可能比物品费用更贵,所以线上购物有时候比到家门口沃尔玛买东西更贵,也是常见的事情。这样电商再一次得到遏制。

中国13.95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算一下人口密度,中国是美国的4倍。而且中国人力便宜,快递小哥在派送一件只有几毛钱的收入,一个月薪水都能够达到大几千上万,非常可观。这样物流费用非常低,进一步降低了电商销售成本。

第三,信用建设上有些差距。

美国商业信用非常完善,假货、以次充好、商品描述与事实不符、刷评论,这些行为都要承担法律风险。简单地说,就是假货很少,真品在线。

中国整个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包括各种假货、伪劣产品,在网络上也能见到。价格战背后,有正常的无门店的低成本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非正常的原因。

从这个方面讲,线上与线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监管程度有不同,线下监管已是成熟,线上监管则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商品本身,比如税收方面。

第四,大数据与物联网加速推进,中国电商前景看好。

价格战带来电商业的洗牌,服务战则带电商业继续走向远处的动能。中国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方面的推进,在全世界都算是较领先的,尤其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支撑,以及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将对电商业持续的繁荣非常有帮助。

总之,中美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观念等方面有着差异,带来中美之间电商发展的不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