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互聯網門診故事多:"老慢病"頭暈懷疑腦梗 小感冒亂吃藥導致腹瀉

(徐旭 張威)疫情來臨後,全民響應國家號召,宅在家裡抗擊疫情。但有些"老慢病"患者可有點愁。

70歲的趙阿姨就是這樣一個"老慢病",她有高血壓病史,常年口服絡活喜,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到哈醫大一院調調藥量。這兩天,趙阿姨有頭暈乏力,四肢痠軟的症狀,懷疑是得了腦梗,想到醫院看病又怕交叉感染,這可愁壞了趙阿姨和她的家人。

趙阿姨19歲的孫子也宅在家裡,他知道奶奶的情況後,趕緊告訴趙阿姨,哈醫大一院開通了互聯網門診,用手機就可以和與醫生進行實時的在線諮詢,還能視頻"當面"看醫生。趙阿姨趕緊在孫子的幫助下,登陸了哈醫大一院的互聯網門診,掛了中醫科李津醫生的號。在詳細瞭解了老人的病情後,李津先是排除趙阿姨急性腦血管疾病的可能,建議其更換降壓藥物,而且根據中醫角度給予指導中藥代茶飲,協助其治療。

聽了李醫生的指導,兩天後趙阿姨頭暈的症狀就減輕了,血壓也趨於正常。趙阿姨的家人再次上網向李津醫生表示感謝:不用出門就能看病,哈醫大一院這個互聯網門診真是太好了。

自2月1日起哈醫大一院開通互聯網門診以來,李津醫生除了為很多慢性病的老年人進行診療和指導外,很多掛他號的都是發熱患者。其實很多患者都只是普通感冒,並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由於患者過度緊張,病急亂投醫,自行在家口服了多種中藥抗病毒藥物。

李津提醒大家:"從中醫角度上說,此類抗病毒中藥多屬寒涼藥物,長期口服病人會出現便溏甚至腹瀉腹痛的症狀。患者發熱不要過度緊張,適當放鬆心態,多飲溫開水,可以通過哈醫大一院的網上門診就診,對症用藥,避免自行服藥導致寒涼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必要時也可以應用煮開的生薑大棗水來發汗暖胃,對治療普通感冒也有非常好的作用。"

目前,哈醫大一院50餘個門診診室全面開通互聯網診室,600餘名專家為患者提供免費的線上醫療諮詢服務,受到了患者的熱烈歡迎,開通半個月來已有6000餘名市民通過這種方式,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了哈醫大一院的專家服務。

老百姓網上看病不出門、不到醫院,宅在家裡就能跟專家面對面,即響應了國家的防控號召,也為醫院集中全力抗擊疫情提供了支持,是哈醫大一院利用現代科技對抗疫情的一項有利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