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業“出走”去哪啦

前段時間,微信朋友圈“火”了一個段子:“先是中興,後是華為,再是大疆,美國發起了一場與深圳南山粵海街道辦的貿易戰”,這些知名企業都來自深圳南山。

時至今日,華為已經從一家不起眼的代工作坊,發展為世界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2019年4月,華為的“牛角”(Ox Horn)園區亮相。這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的新總部能容納2.5萬人,耗費資金約100億元,佔地面積為1900畝。

華為轉戰東莞只是近些年深圳企業“出走”的一個縮影。近些年,中興、比亞迪、富士康、歐菲光、華大基因、TCL、萬澤、兆馳、興飛科技、海派通訊、霍尼韋爾先後出走。企業遷移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企業向外轉移的背後,是深圳城市擴容的必然結果。

深圳近些年產業都轉移到哪裡去了?

深圳的產業向周邊、內地以及印度、東南亞等地都有,其中最受人矚目同時影響也是最深遠的當屬——環深城市群的產業遷移和產業升級。東莞的松山湖聚集了大量來自深圳的企業,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大疆的研發等等。惠州聚集了成規模的來自深圳的組裝製造企業,還有臨近的中山。

深圳企業“出走”去哪啦

深圳有不少企業是,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最後,在周邊港口出港。深圳不僅形成了區域產業鏈、甚至是產業網,還跨過了製造業轉移的階段,邁入了研發產業的跨區域轉移。

東莞、惠州、中山,作為重要的產業轉移承接地,已經或正迎來產業大發展的良機。數據顯示,環深三大城市中,東莞經濟底子最強,惠州次之,中山稍弱於惠州。從區位上來講,東莞、惠州最方便,靠近深圳傳統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同時交通也較便利。

深圳企業“出走”去哪啦

得益於良好的產業結構及經濟基礎,東莞成為深圳科創企業戰略轉移首選地。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是重要一環。其中,深圳和東莞,將在珠江東岸被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的核心。在大灣區空間格局當中,不可忽視的還有“香港-深圳”這一強強聯合。東莞與深圳產業聯合的背後,是香港這個國際大市場。

香港科創發展協會智慧商業委員會主席鍾偉昌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給港澳青年創業之路給出一個指引:國內科技+東莞製造+香港包裝。深圳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行業,東莞的製造業享譽全球,而深圳創新+東莞智造已經形成中國速度在全球的一個名片,深圳和東莞在產業產業領域已經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北上廣深中土地面積最小的超級城市

作為北上廣深四個超級大城市中土地面積最小的城市,深圳的土地面積還不到北京的1/8,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動人口是1300萬(截止2018年數據,來源於百度百科),北京的數字是2100萬。臨近的廣州的數字是1400萬,而廣州的土地面積有7300平方公里。上海以6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容納了2400萬人口,人口密度僅次於深圳,即使這樣,深圳的人口密度高出上海接近1倍。土地的稀缺必然帶來產業和人口的外溢。而與深圳接壤的僅有東莞和惠州兩座城市。

深圳企業“出走”去哪啦

(土地面積、人口對比圖)

近500萬的深圳人將住到環深地區

根據2019年最新各省份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廣東、山東兩省2018年常住人口均破億。廣東省以1.1346億常住人口位居全國首位,整理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常住人口數據發現:廣東省自2006年以來,已連續13年“霸佔”常住人口排行榜第一

廣東省還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增量突破百萬大關的省份。根據廣東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廣東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77萬人,其中深圳市2018年常住人口增量為49.83萬人,佔據全省常住人口增長的1/3。

深圳在2016年底,曾出臺了“深圳市住房建設規劃(2016-2020)”,這份文件值得細讀。在這份文件裡,深圳住房供應量只有65萬套!而住房需求有180萬套

,換句話說,有將近500萬的深圳人將住到環深地區,而與深圳接壤的僅有東莞和惠州兩座城市。東莞從經濟半徑來看,離深圳最近,接壤面也最廣,東莞作為深圳人口外溢最重要的承接地之一,也就是說,將有至少超過200萬人將來工作在深圳,居住在東莞。

深圳企業“出走”去哪啦

圖:2016年珠三角9市常住人口及外來人口占比

交通便捷,生活配套逐步完善,吸引深圳人人到東莞安家

十年多年,“莞深同城生活”的概念已被提及,也有東莞地產界的資深人士提出,東莞的房地產要想具備“莞深同城生活”的形成條件,必須兼備交通、居住、產品和服務這4大條件。而且,排在首要條件的就是交通。

最能體現城市交通價值的就是“通勤”,而地鐵就是最好的載體。不過,當年深圳的地鐵已經投入運營多條,但東莞地鐵的影子還沒見到。一直到2009年東莞才正式啟動地鐵2號線建設,並預計2016年建成投用。

“哪怕東莞地鐵2號線建成,也只是其中一條線,要想實現莞深同城,我們怕是可以刷老年卡了吧?!”十年前還是BBS時代,網絡論壇上不時可見網友們發出的段子,確實也沒多少年能相信莞深同城的“交通時代”能夠一躍千里。

因為,十年後的今天,段子沒有成真,莞深同城的時代已經來臨。由高鐵、地鐵、高速公路串聯起來的便捷交通路網,已經讓深圳和東莞形成1小時生活圈,部分地區可實現兩城半小時通勤。

現在,從深圳北站坐高鐵到虎門僅需17分鐘;從深圳福田到東莞虎門的高鐵也已經通車,僅需29分鐘;從深圳羅湖坐和諧號到東莞,40分鐘內可通達樟木頭、常平、石龍等鎮街;沿著廣深高速和廣深沿江高速,從深圳羅湖驅車到東莞城區,僅需不到1小時;從深圳南山驅車到東莞虎門,僅需不到30分鐘。今年9月30日前,穗莞深城軌通車後,深圳到東莞的距離將更近一步。

現在,越來越多的深圳人已經來到東莞置業安家。據瞭解,在東莞鳳崗鎮官井頭村的大運城邦小區,超過95%的住戶來自深圳。那裡的房價是深圳龍華的一半,距離龍崗中心城區卻不過10分鐘車程。

據不完全統計,鳳崗來自深圳的業主超過70%。

深圳和東莞的軌道接駁正在提速,交通隔閡將陸續消失

今年,東莞市政府將舉全市交通系統之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對接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地方路網的規劃建設,打造對接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交通圈”。

根據政府最新發布的規劃,未來兩地將有3條地鐵線路互通互連,分別是:將東莞1號線三期與深圳6號線支線對接、東莞3號線支線與深圳11號線對接、深圳10號線東莞段相關內容納入全市建設規劃調整。

高鐵方面,加快廣深第二高鐵及始發主站的規劃,爭取廣深第二高鐵由《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遠期規劃研究項目調整為近期建設項目。

穗莞深城際軌道將在今年9月30日通車,這條歷時8年的超級工程,全長76公里,東莞境內設置10個站點,將進一步提高廣州、東莞、深圳三城的通勤便捷性。在正式開通後,穗莞深城際軌道將實現公交化運營方式,6節車廂可乘坐約1200人的小編組列車,高峰時段每隔大約5分鐘發出一趟,密度和市內的地鐵相當。對於市民來說,坐城際軌道列車可以在中心站點實現零距離就近換乘,轉至市內公交網絡抵達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鐵還有多條動工的鐵路與預留出與東莞對接。比如,6號線支線是深圳和東莞之間第一條確定直連貫通的地鐵線路,根據兩市軌道辦簽訂的協議,東莞地鐵1號線建成後,6號線支線將作為東莞1號線的一部分移交東莞運營。

深圳企業“出走”去哪啦

還有,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線,也是深圳和東莞之前第二條完全確定直連接駁方案的地鐵線路,從平湖穿過鳳崗連接龍崗中心城,有效解決了這一片區的軌道交通盲區;深圳地鐵13號線北延線連接光明鳳凰城、公明中心等地區,並通過已建成運營的13號線連接至南山後海。根據此前東莞披露的規劃,深圳地鐵13號線將與東莞5號線銜接,通往東莞松山湖片區,將打造一條南山-石巖-光明-松山湖的科技創新產業帶,銜接深圳高新區和東莞松山湖兩大廣深科創走廊中的核心片區。

深圳地鐵20號線將在T4航站樓與地鐵11號線(2016年開通的11號線是深圳第一條快速地鐵線)、穗莞深城際線換乘,並延伸對接東莞2號線等等。

深圳都不分“關內”與“關外”了,未來與周邊城市的邊界也不再重要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深圳至今還沒有任何擴容的動作,深圳合作區將汕尾部分地域納入深圳也是因為扶貧這個機遇,要不然不可能那麼順利。

說起深圳,少不了要說關內關外的雲泥之別,許多到深圳工作生活過的人都有那麼一把關於二線關的辛酸淚。不過,2018年1月15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深圳“二線關”終於徹底成為歷史。

未來的深圳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從現有的情況看,城市邊界模糊會帶來深圳和周邊城市更密切的產業鏈的行程,而產業和人口的外溢又會進一步促進這種邊界模糊的現象,所以未來的深圳和東莞、惠州,人們是否還在意或者清楚瞭解邊界在哪裡,已經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