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老年人,自己的子女都不喜歡,這是因為什麼?是誰的原因?

Da愛小袁


年輕人與老人的生活觀點、生活習慣是截然不同的,水火的碰撞總有一方是必須先放下才不至於兩方受傷。我婚後就是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剛開始的種種不適應,導致小插曲不斷,慢慢的想開了,公婆這一輩子著實不容易了,儘量的還是年輕人去適應老人吧。


阡陌92945271


老年人自己的兒女都不喜歡,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子女道德教育的缺失。

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全民追求利益最大化,孩子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應付考試,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這是天下父母的心願,殊不知在利益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缺少感恩,親情淡漠,自私自利,冷酷無情。

身邊很多這樣的家庭,子女結婚後,父母幫助買房買車,買菜做飯帶孩子,出錢出力,子女覺得應該的,對父母的付出沒有一點感激之心,甚至是一邊嫌棄,一邊依賴。

父母年富力強,能為自己創造價值,提供幫助,還不會遭到孩子嫌棄,等到父母年老體衰,生活不能自理,子女肯定不喜歡了。

第二種原因,父母沒有跟上時代發展。

父母年齡大了,思想頑固不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子女無論做什麼都要橫加干預,稍微不如意就一直喋喋不休,使子女反感,更有甚者,子女結婚後攪和在一起生活,不願退出子女家庭,這種父母也是子女不喜歡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應該學會放手,適當的退出,讓子女獨立生活,如果需要父母幫助,在父母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幫助,這樣的父母子女會喜歡吧。


金谷豐盈


為什麼現如今的老年人,連自己的子女都不喜歡?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遇到這種事情時,作為一個老人,你就應該回頭想想你以前是怎樣對待你的子女的。有的老年人在年輕時對兒女的心態是:我的兒女我的馬,任我欺來任我打。在教育子女時方法簡單粗暴,開口就罵,動手就打。你雖然顯示了你的威嚴,卻傷害了一顆幼小的心靈,皮外傷易瘉,心靈創傷卻永遠難平。

我有個鄰居,他生了一對女兒後,正逢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他抱著有兒窮不久,無兒富不長的重男輕女心態,左躲右藏地超生了一個兒子。自從有了兒子後,他就更不待見二個女兒,六、七歲的小女孩就讓她站在小板凳上煮飯洗碗,梢不如意,不罵就打,有時候見打得小女孩可憐,我們都出相護,並且勸他不要這樣對待後人,他不但不聽,還惡語相加。他對兒子卻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後來他的二個女兒長大各嫁他鄉,逢年過節回來看他時,都備了二份禮品,一份給他,一份給我們。久而久之,他就在外面說我們挑撥他們的父女關係,我們聽到此話後就宛拒了他女兒的禮品。後來他做壽筵時,當著親朋好友的面,他的二個女兒把我和他拉在一起,雙跪在我的面前,並舉起滿手臂的傷疤讓眾人看,聲淚俱下地說:“這就是父母留給我們的好處,皮處傷好了,心裡的傷還在滴血。你有心生我們,為什麼無心愛我們?為什麼呀?你打我們的時候,不是他熱心呵護,我們能有今天嗎?我們看望他是感恩戴德呀!如果你今後再在外面胡言亂語,我們永遠不進你的家門!”我無語地扶起她們,為的是讓眼淚不要掉下來。

有的老年人對自己的孩子不好,是因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方法,與現如今的年輕人不同,這就是代溝。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一但不如老人意,老人就會不斷地唸叨,時間長了,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大小矛盾,造成互相厭惡的局面。及使在孝順的子女,很多老人都不願與其共同生活。因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遠香近愁,離茅坑近屎臭。久住無孝子而已。


忙裡偷閒花甲人


五年一代溝十年一鴻溝,老年人和年輕人這一代無論從思想、生活習慣還是價值觀方面都差異特別大。

生而不養斷指可報,未生而養難以為報,先生後養更是恩大於天,無以為報,但是即使是生養之恩,當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也會矛盾重重。

很多老年人習慣節儉,剩飯剩菜熱個好幾頓還繼續吃,衣服縫縫補補又三年,新的東西不捨得用,放到過期,習慣早起晚睡,按時吃飯,而當下年輕人工作日上班枯燥辛苦,週末喜歡熬夜賴床,日常下館子搞浪漫,旅行交友打遊戲。兩代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從而導致老年人時常用自己的作息日常要求年輕人,年輕人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據理力爭,矛盾由此加劇,從而讓自己的子女也不喜歡。

其實時代不同,思想差異巨大,生活方式肯定會有所不同。在他們那個年代,老年人年輕的時候只要有把子力氣就能養活一家人,對兒女的教育引導陪伴都是比較少的,社會生活也比較稀少,生活方式相對來說簡單。而現在社會發展迅速,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生活品質,事業追求,精神糧食,兒女教育,價值體現,各個方面都增加的很多壓力,現在的人也更學會協調壓力與釋放壓力的平衡方式,但這些可能在老年人眼裡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固有的生活方式,也因為當時他們的生活環境。

面對這種矛盾應該如何處理呢,首先年輕人孝順感恩是必須的,但是肯定也不能做到事事順從,愚孝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可以還是應該多溝通,讓老人更能理解我們的想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拉開生活的距離,分開生活,我們既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也給老年人舒適的晚年,多陪伴,多交流,多理解,少干涉。我覺得這是對老年人和兒女最優化的處理方式。


追夢的向日葵1


對這個問題,現實社會中是存在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一是思想觀念不一樣。老人和兒女畢竟是兩代人,老人的思想觀念帶有傳統式的,舊的比較多,兒女的思想觀念比較與時俱進,兩種思想觀念會在家庭遇到具體問題中發生摩擦撞擊,看法相異,兒女會抱怨父母老腦筋。二是生活習慣不一樣。如老年人喜歡早睡早起,年輕人喜歡晚睡晚起,做父母的為防止打擾子女的休息,總是輕手輕腳。然而有時還免不了要惹得子女翹嘴巴。又如父母生活比較節儉,總是把剩菜留到次日再吃,而子女認為不衛生要倒掉。由此,子女也會對父母的做法感到不滿意。三是對社會問題的認同不一樣。有的父母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有些事不理解,總戀舊過去,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新事物,看不慣,想不通。在對子女就業,婚姻,養兒防老,社會誠信,安全等等的看法上兩代人都會發生意見的對立分歧,因而弄得雙方不高興。這種兒女對自己年老父母的不喜歡,我覺得不是現代人獨有的。從心理學原因分析,這是人自我感覺認知的表現,我們一代老人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年輕時對年老父母是不是也會有某種不喜歡,如對年老父母嘮叨,不該管的多管等產生不耐煩的感覺。從社會原因來說,這是社會進步在家庭中的客觀反映,特別是現代,這是改革開放深入,從計劃經濟時期轉變到市場經濟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從主觀原因來說,反映了兒女對父母年老固執,嘮嘮叨叨,管家事過多,放不了手等理解寬容不夠。但這種不喜歡,只有最親情的人才會有的一種表情流露,從內心的感情上說,平時的孝行,關鍵時候的陪伴,都充分體現了兒女與父母這種血濃於水的血親情結。兒女對父母的不喜歡只是家庭生活中喜怒哀樂的常態化現象,從內心深處兒女始終是深愛父母的,喜歡父母的。


杜銖寶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我不知道這是你的切身經歷,還是看到別人家有這種情況發生,世界上哪有不喜歡自己兒女的父母!如果有,也是不願直面談論,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已。

分析這種情況的產生,不能從單一的外表去看待,這樣難免會有大的誤差。

恨鐵不成鋼,不管大家認可與否,幾十年來,中國是以經濟建設為目標,粗狂式野蠻發展,中國又是人口大國,國民素質與文化的差距一定會存在脫節,大部分人是以追求財富為目標,金錢至上為信仰。

老一輩大多是從傳統社會走過的人,觀念古老陳舊,這也沒錯,對於現代的社會特點,生產生活方式難免有不適應,

像我的父母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生人,在他們的眼裡,必須工作,眼裡還是國家機關單位最體面,旱澇保收,奉公守法,一切與之無關的都是歪門邪道。

久而久之,兒女的一些做法,在他們看來都是不適應的,很難苟同,我想這是必然矛盾,是需要時間調和的。

常年的背井離鄉

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這些詞彙,我想不用解釋,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常年的瓢泊在外,少於家人聯絡,這也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

種地不如打工賺得多,中國大部分農民工都聚集在哪呢?一線二線城市,長三角,珠三角,把年幼的孩子交給上了年紀的父母,這樣的家庭十之有九,這也是為什麼與父母產生隔閡的主要原因。

傳統文化的缺失

中國是禮儀之邦,老一輩觀念中最看重的也是孝道。長期的分離,感情淡化,讓老人從心理上五味雜陳,不願談起,心裡矛盾與日俱增,我想這也是人之常情,老一輩裡的養兒防老,成了一句空話,心裡失落的感受,能夠理解。

總結原因,導致這個問題的出現,不能說是誰的原因,只能歸功於時代的變化,大背景的更迭,中國正在從一個工業大國轉型為文化大國,缺失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恢復,要保持信心,片面代替不了本質。

#我是呂逸琛#情感領域創作者#


呂逸琛


老年人父母那輩人有兩個極端,一部份人是無原則的溺愛兒女,哪怕再壞、再沒出息,自己親生的就是最好的,一部份人不管兒女多聽話、多勤快、多努力,反正是不如別人家的好,事事拿別人家的兒女比較,從他們嘴裡出來的除了嘮叨、斥責、漫罵、埋怨就沒有別的。


寶鑫東風店曾姐


不是都這樣,但確實存在代溝。兩代人經歷不一樣,看法,做法等會有衝突,但這絕不是年輕一代討厭父母的理由!孩子健康長大,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和父母的付出分不開,如果這一代不善待父母,想想自己的未來,對下一代造成的影響,晚年也會無比悽慘


Heidyw


有部分老人以前對子女不好,沒有盡到撫養義務,存在嚴重的家暴;有的老人脾氣暴躁,我行我素,自以為是,不聽勸導,一意孤行;少部分老人吸菸酗酒,不講衛生,不洗澡,不換洗衣服,隨地吐痰等;小部分老人有不良生活習慣,很懶惰,不活動,長期坐著,導致下肢血脈栓塞,還不運動,最終癱瘓;還有的老人有老年痴呆症,無法溝通交流,需要超強的耐心等。

當然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作為兒女責無旁貸,不能以種種理由推脫責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能置之不理,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還涉嫌違法,於國法所不容。


落葉穩又輕


經濟的原因。

因為經濟原因,很多人還是三代同堂。

或者兒子還需要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住在一起磕磕碰碰的事情特別多。

若是可以分開住,距離產生美,很多問題就可以遊刃而解。

另外一方面,父母還沒學會放手,你曾是他的命,給了你他們的一切,突然你有了自己的一家三口,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你還是父母的全部,但父母已不是你的全部,父母自然就會失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