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小时候父母又打又骂的,很少抑郁;如今的孩子怎么那么多抑郁的啊?

仁爱者不忧


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想从社会学这个角度聊聊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过很多次。并且我所写的第一篇小说《雾窗》就是以采访中一位中学生自杀为原型,揭示游戏对现代青少年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首先,现在四五十岁的人中,不少人得过抑郁症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十年前得子,产后总是无缘无故地哭,总是处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焦虑中。 那时她并不知道她的症状是产后抑郁,那时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觉得她很矛盾,不幸福!

于是我把网易公开课哈佛大学的《幸福课》推荐给她。

三年以后,她给我打电话,特别感谢我。说我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帮了她。我还挺纳闷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直到我再见她时,她把哈佛大学的英文课第一集背给我听(全英文)。

后来她告诉我,就是这个课程,拯救了她,让她对生活的有了另一种理解,从而接受手足无措的自己和不完美的世界。

后来,当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知识越来越普及时,我们聊到她当时的状态,她说真没想到,其实当时我病了!

很多时候,特别是在生活中遭受重创时,我们忧伤、沮丧,从而自我否定、封闭,我们都仅仅视为情绪的低落期,这种低落期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给抑郁开一个口子。

但是为什么那个年龄层次的人更容易走出来呢?客观地说,那时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救了我们,我们从小就树立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福祸所依所伏,都是相互转化的,人就很容易用这些道理辟出一条路来。

在上世纪初,也有不少抑郁自杀的,那时新闻传播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多集中在文人身上,比如海子。

记得我初中时,文人自杀消息不少,所以父亲坚决不让我当作家。从那时起,我就树立了对死亡的恐惧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现在不同了。

现在抑郁这个词越来越被频繁提起,很多医院专门开设了抑郁症门诊。现在患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中国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干预治疗,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抑郁病患者越来越多。

第二、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一代,或者独生子女二代,少伙伴、多独享,专宠之下滋生专横,一旦脱离家庭纳入社会评价体系后落差太大,抗压能力自我释放能力较弱。而在孩子情绪低落初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很容易落入抑郁寡欢,更易诱发心理疾病。

每年新兵入伍,都有一个特别的心理测试。这一测试内容有几百道题,而不少体检合格、政审合格的青年都在此道关卡被淘汰。

不得不说,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极端不够的,往往是出事以后再进行干预,是很被动的。

不得不说,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传播多元的时代,泛意识形态的影响普遍存在,一首歌、一名歌手、一个游戏都在给青少年灌输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心理。

我曾采访某特殊学校的学生小雄(化名),他几次自残,我在他的寝室床头看到了一个歌手的海报,回来一查,那个歌手的歌全是灰暗的,后来这个歌手被禁了。

不得不说,我们对青少年主渠道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与灌输,特别是用青少年能够接受消化认同方式去引导与教育,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否则我们的失语,极有可能把孩子推向悬崖边。

三个不得不说,不能涵盖所有的原因。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中,品学兼优的英子得了抑郁症,最后她的父母复婚,母亲放手让她去了心仪的大学,她的抑郁症也治好了。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很容易把抑郁症的治疗与痊愈太简单化。

世界不会因为你得抑郁症而变得随你的意,只有你接受世界的不美好,适应真实的世界与自我,才能痊愈!





细麦兜


我50岁。小时候很混,到处打架,但是不敢和父母顶嘴,再混蛋也不敢和家长动手呀,这是那个时期的所有人天生的素质,没人教,但是都明白。可是现在,我闺女10岁半。打不得。前几天因为她不懂得什么是尊重家长,被我暴揍了一顿,结果她说要自杀!不管真假,我还哪敢再动手?彻底放弃了,我自己认为在管教孩子上彻底失败。我总说有的孩子蛮横,在学校打人,没人管的了,是家长不管,我就不相信有管不了的孩子,可是到自己头上了,真管不了。我很无奈!我这代人这么孝顺,怎么下一代就这么不懂事呢?求解。


华子38741


我就是你说的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说一说我身边的抑郁症患者吧:

第一个是我大学同学的母亲。因为我同学的妹妹骑摩托车摔伤膑骨,留下残疾,走路微跛,她妈妈便一直心事重重,整夜整夜地失眠,最后自杀。家里人都认为是她妈妈心事过重,自己想不开才自杀的,没人往抑郁症的方向想。

第二个是我自己的表姐。因为我表姐夫很警觉,一察觉苗头便带她去医院,结果确诊为抑郁症。治疗了两三年,最后仍然自杀了。整个治疗很艰难:因为担心熟人知道此事,令我表姐心理压力过大,我表姐夫直接放弃了在当地的治疗,每次开车四个多小时的高速,到另一个城市治疗。

第三个是我一同事的朋友。一发病就确诊为抑郁症,当时情况比较好,医生当时建议她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就行。但她觉得自己没有病,从不好好吃药,结果病情越来越重,到现在已经割腕三次,还曾经想要跳楼。我同事想去医院看她,结果她丈夫竭力阻止,不愿让人知道她有抑郁症。

说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不是你说的这个年龄阶段没有抑郁症,而是我们不知道:原来这就是抑郁症!是我们不敢承认:自己家里有抑郁症病人!


樾人歌兮


很有兴趣答这个问题。因为本人就是这个年龄段的。

先说我们小时候怎么过的,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能吃饱都不错了,一年一套新衣服,有糖吃就很幸福。大家住的都差不多,单位分的房子,比不出来上下。父母工作很忙,没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基本都是一个院子的孩子在一起疯玩。玩过火了,就被拎住揍一顿,我是女孩,挨的不多,哥哥就没那么幸运了,父亲基本是抄着什么就打。打完,母亲再做顿好吃的,这事就过了。几乎家家都这样。每天晚上都能听见谁家有孩子干嚎。第二天我们照样疯玩,那顿打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早忘到脑后了。

现在的孩子出生时父母就无比宠溺,含着怕化,捧着怕摔,更不用说打了。物质条件就不用说了,家里把最好都给了孩子,吃的,用的。有个80后的朋友说他们家宝宝一个月光尿不湿和奶粉就几千块。8090都是没挨打长大的,他们的孩子更不会挨打。一个从小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长大偶尔经历痛的感觉,那简直天都要塌了。

现在的孩子心里脆弱一方面是打的少,心力没锻炼,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太大,心理上没有放松的时间,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心里紧绷的弦就容易断。有个小姑娘告诉我,她们学校曾经一个学期有三个孩子跳楼。多么令人心痛。

挨打和不挨打的人在心力上是有差别的,古人打孩子打手板。手板上有劳宫穴,经常敲击劳宫穴,对心脏是很有好处的,心力增强。打屁股,屁股上臀开六经,人身体的六大经络都从屁股过,经常打打,身体健壮。古人说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才能成大器,打,不目的,长的结实才是目的。

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糙着养,犯错了,该打打。糙着养,容易养,长大也会珍惜物品,对父母感恩。孩子要玩着养,知识学习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孩子承载不了全是学习的生命状态,家长轻松一些,别那么紧张,别和其它人攀比,自家的孩子自家养,身体好,三观正,以后能养活自己,你的使命基本就完成了。

有人说打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打。那问问他不想写作业,身体不适,心里憔悴,家长老师还在施压,算不算不尊重?孩子需要倾听,需要尊重,需要释放。生活中的事没那么绝对,该怎样怎样,该疼疼,该打打,该玩玩,该学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火烧水溶,反复锤炼。璞玉也要经过不断雕琢,才能成为美玉的。


心心念花开


我40,女,京,小时候,家里也重视,毕竟第一代独生子女,但是,小时候照样挨揍,经常的被老爹損贬,老北京人嘴不饶人的,尤其说自己家孩子,所以起小抗挫折能力很强,不至于玻璃心。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就是中不中洋不洋的,光学不挨揍了,教育体系又和西方不一样,中国的传统,也和西方不一样,父母也没那么想的开,孩子成长过程就容易分裂,一会捧天上,谁都说不得,不然我告你,一会因为学习鸡飞狗跳,多分裂啊!


爪子瓜瓜


我正好是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小时候总是挨妈妈的打,长大后妈妈说:那时你要是知道认个错了,就不会挨那么多打了。我还有一个弟弟,他则很少挨打,因为只要我妈一要打他,他马上就会说自己错了,妈妈打我,我既不会认错,也不会跑,就是挨着。我跟妈妈不亲并不是因为她总是打我,挨打的记忆虽然有,但是并不深刻。

我印象最深的是妈妈想把我送人的经历!亲生父亲去世后,妈妈决定把我送给大姨,大姨家有5个儿子,但那时大姨家也不富裕,而且我的身体也很不好,一坐车就晕车,而且大姨家的蚊子还多,所以到了大姨家,每次都跟快要死的似的,妈妈后来说,在大姨家蚊子把我的小腿都快咬烂了,我印象中送了三次,大姨都没有留下我,最后妈妈只能给我带回来。但是妈妈一直不待见我,继父说:你妈的心偏到了胳肢窝那里。中专毕业后,我就找了一个离家远的单位上班了。看到别人家的女儿什么事都可以回家,我却很少回家!因为回家三天,我与妈妈就会吵架,各种嫌弃。结了婚后,我更是习惯了事事靠自己,一切事情都自己抗。娘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一看妈妈的电话,我的心里会咯噔一下,知道准是没有好事!这是我的经历!虽然我没有抑郁,但是家庭的环境对我影响很大,中学的时候真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了,想过要自杀。长大之后,我一直在看书、学习,不断的调整自己,学着坦然地面对曾经的伤害,但时常地夜不成寐,我说自己神经衰弱,很多的人都不会相信,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父母与家庭的影响其实很巨大。如果我没有自己努力地走出来,可能也会选择自杀。\r

现代人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人们更加关注精神与心理上需求,所以抑郁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几十年前,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办法满足,光是为了活着都为消耗很多的精力,这也使得抑郁症无法表现出来。我觉得抑郁症跟年代关系并不大,只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隐性病症得到了关注。


吾非汝但知汝之苦


今天早晨,孩子要陪姥姥姥爷出门买东西,还没吃早饭没吃药(主要是没吃药,一直在感冒),我和姥姥怎么劝他就是不吃。爸爸生气了,拎着孩子的胳膊上桌子,孩子就是不吃饭,我们这哄着,爸爸更生气了。又拎着他丢到卧室去。

我和姥姥姥爷看他爸动作粗鲁私活拉着不让他拉扯孩子。。。。

结果变成孩子在旁边看热闹,大人吵架。

其实我不反对爸爸对孩子发火揍人,但是他爸生气经常失控,打人手没谱,上次把孩子脸都打青了一个礼拜血印都下不去,我心里也跟着难受了很久,当时干嘛不拦着点呢。

但是不揍他好好说,他又很顽劣。

带孩子真难啊!虽然我不后悔要孩子,但是别人不要,我也觉得挺好,清净。



亭亭50207003


确实,我父母就是在我小时候又打又闹的,基本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大吵的那种,那个时候我觉得家里呆着很难受,经常觉得他们不应该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但是为什么没有抑郁呢,我觉得还是跟社会大环境有关,那个时候国有企业很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稳定很透明,我父母单位的同事们很多家庭都是很和睦温馨的,我看到了那些家庭,就知道婚姻不是只是我父母那样的相处方式,更多的是幸福美满的家庭,而且那个时候一个单位很多同龄的孩子可以结伴玩耍,可以冲淡很多家庭中的不开心。

现在则不然,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工作和人口流动性很大,很难再有过去那种长久稳定的关系存在,人与人之间也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也不可能象过去那样让大人彻底放手,所以孩子们的交际范围和交流范围也小了很多,没有人交流和开导,有的心思细腻的孩子就会抑郁了。


风清清之云淡淡


小时候每个人家的父母都揍孩子,所以挨揍不丢人!小时候挨揍后可以跑出去跟盆友发泄,现在觉得丢人不愿说没处发泄!现在高楼多人多私密空间少,以前跑出去上麦地、土堆、池塘边撒个欢打个滚啥都忘了,现在挨完揍还要继续辅导班特长班去学习,发泄通道又被堵了,时间长了堵的厉害了就抑郁了!


罗西西6


这部分人大多都在默默忍受,无处诉说不懂求救而已。;并不代表没有。

我妈闺蜜的老公,常年失眠,原因不明。那个阿姨是个爱说爱玩爱笑的人,她痛恨她嫁给了一块“石头”。“石头叔叔”从来没正经跟爱笑阿姨聊过天,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我爸,我叔,我姑,脾气性格都很古怪;有的矫情却不自己不会爱自己,有的只会爱自己从不顾及他人感受,还有的五十了,还活在梦里。

再看,一些恶婆婆,为何千方百计折磨儿媳妇?因为她们没有得到爱,缺失爱,看见别人有爱就要被气死。这是不是心理扭曲?

你让他们承认他们心理病了,他们还以为你在骂他们。不求救不自救不咨询不看医生,就喜欢折磨身边的人。

现在的年轻人会求救了,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