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換成李世民,劉邦還能打贏嗎?

lei4977258


劉邦肯定會敗,項羽之所以敗,因為他丟掉了智囊團,韓信、陳平都不用投了劉邦,鍾離昧這樣的大將之才也不信任,唯一的范增也不用趕走了。

再看李世民大量任用人才,同時李世民也是智謀過人。


富元製作


應該說很難打贏。

楚漢相爭是中國古代經典的二虎相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是劉邦。

勝利之後,劉邦曾在宴會上詢問部下將領勝利原因,部下各有各的看法。劉邦自己總結道:自己勝利的原因在於:自己廣泛應用賢才,治國用蕭何,打仗用韓信,出謀用張良。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劉邦經常說一句話:如之奈何,便可知道,劉邦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而項羽則總是自認為英勇善戰,許多關鍵時刻優柔寡斷,聽不進他人的話,比如不聽范增之言在鴻門宴上除掉劉邦,最終失敗。

如果把項羽換成李世民,那麼會怎麼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李世民這個人,李世民在晉陽起兵時,就利用自己的身份蒐羅了大批謀臣猛將,攻克長安之後,又招納了杜如晦、房玄齡等名臣,統一戰爭中又招納了秦瓊等武將,可謂是極其珍惜賢才。

那麼李世民和劉邦都擁有愛惜賢才的優點,劉邦便難以通過性格方面的優勢取勝,自然很難獲勝。


遠去


自古成王敗寇,可能會同情失敗者,但很少有所謂的悲情英雄被人記住。而西楚霸王項羽卻是特例。

關於項羽失敗,劉邦成功的各種分析都有。其中以韓信對項羽,劉邦分別的評論做出的分析最為被學者接受。

無外乎:1.劉邦打戰不行,但是對人才卻能讓其發揮自己所長。漢初三傑更是其中佼佼者。這也是劉邦能最終贏的勝利的根本原因。

2.項羽作戰身先士卒,可以與將士共生死,卻獎罰不公。給立功的將士發放職稱印璽能把它磨破缺不捨得給出去。這也是滅秦後各諸侯馬上反叛,導致項羽顧此失彼,最終滅亡的決定因素。

此題假設,項羽換成李世民,雖說歷史沒有假設,但是做沙盤模擬而言也未嘗不可。

項羽號稱戰神,所謂“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對項羽無論是自身武力值還是統軍作戰能力都是最好的認可。那麼,李世民如何呢?李世民少年隨軍出征,定瓦崗,破洛陽,王世充、竇建德、李密等當世梟雄皆俯首稱臣。軍事能力子不在話下。

而決定項羽失敗的兩大缺點李世民卻是轉為優點至極致。

隋唐英雄,貞觀能臣。如若沒有這位“天可汗”,中國歷史最美那段貞觀長歌豈不是遜色太多?

故若假設成立,秦末項羽換成李世民,個人認為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




小何才漏尖尖角


不同的歷史人物有不同的歷史使命,在當今這個時代,當我們翻開歷史的書卷,往往會思考不同的歷史人物之間的關係,於是我們就會考慮很多如果,也會希望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可以相互碰面。

如果兩個歷史人物真的碰面了會怎麼樣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這個問題——“如果項羽換成李世民,劉邦還能打贏嗎?”

首先這個問題要進行一次拆分,進一步進行三次解讀。第一次,我們要來解答一下,劉邦為什麼能戰勝項羽;第二次,我們要去思考李世民為什麼能成就帝位;第三次,我們來把李世民替換到項羽的位置來和劉邦進行一次比較,看看誰能贏。

第一個問題,劉邦為什麼能戰勝項羽。從項羽的角度來看,項羽是講規矩的官家子弟,是要面子的貴族。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是要顧及自己的體面的。比如說在鴻門宴上,若不是顧及自己的體面,又怎麼會被屠夫樊噲搶白而使得自己錯過除去劉邦的大好機會。另外,既然是貴族子弟,名門之後,就不能不說他骨子裡有一股高傲,這本沒有錯,但高傲過頭,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就是致命的問題。項羽雖善攻城略地,但不善權謀,這是他的缺點。本來這個缺點是可以彌補的,只要他能禮賢下士就能有人獻計策,定謀略。可是高傲的項羽卻沒有認清自己,導致身邊沒有了出主意的人,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但劉邦就不同了,劉邦出身平民,做過泗水亭長,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吏。他在社會的底層摸爬滾打,知道自己的不足。出身不好,於是攀上了當地的貴族呂氏。從這就可以看出,劉邦是一個非常瞭解自己的人。而且他不光能瞭解自己,還能瞭解他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樣的人自然可以團結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自然能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

第二個問題,李世民是怎麼成就帝位的。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按照封建王朝的帝位世襲制,皇帝是輪不到他當的,但是李世民就當上了皇帝,這不得不說他很有手段。我們來分析一下。李世民出身於門閥之家,本身就是貴族,而且和隋煬帝一家還有莫大的聯繫,可以說自幼能受到權謀的薰陶,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極為有用的。成年後的李世民極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他說服自己的父親李淵篡隋建唐的,也是他為自己父親李淵起兵打下的基礎。可以說他一手策劃了李淵反隋的事件,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權謀之深。另外,在為李唐王朝打天下時,李世民親自上陣,打贏了多場戰役,為李唐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李世民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千古帝王。而且,他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玄武門殺兄弒弟,架空高祖李淵,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實實,都走的遊刃有餘,都不禁讓後代的帝王奉為典範。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將李世民替換項羽,劉邦會不會贏?答案就是劉邦必敗無疑。因為劉邦的綜合素質不及李世民,從他的出身到他的文治武功都不及李世民。劉邦可以用人,可以聚漢初三傑,但是李世民可是有凌雲閣二十四功臣。劉邦可以面對項羽煮自己父親時瀟灑地討一杯羹,李世民更是可以殺兄弒弟架空父親。這是從識人用人及做事風格上進行對比。而至於帶兵打仗,劉邦也是不及李世民的。李世民能以三千五百人打敗竇建德的十五萬大軍,可見他有項羽之才,但無項羽之短,故而在與劉邦的對比中,李世民是完勝的。

綜上,我可以回答,如果項羽換成李世民,劉邦是打不贏的。

(若有不同見解,歡迎到大話國學進行留言評論。)





大話國學


《史記》記載項羽為人很有禮貌,也很講義氣,嚐嚐深入部隊基層與士兵同甘共苦,但是他非常小氣,部下立功後他不捨得賞賜,他還器量小,非常自負心裡容不下去,因此楚漢戰爭後期他身邊的人幾乎都背叛了他,連唯一的謀士范增都被氣死,這樣的人實在不適合當政治家。即便項羽如此作死,劉邦贏的也是很艱難。

如果把劉邦的對手換成李世民,那就不一樣了。首先項羽的優點李世民基本都有,就說勇武過人,統軍有方,待人謙和,兩者基本不相上下。另一方面,項羽的不足,如政治謀略、戰略眼光、籠絡人心、招才納士這方面,李世民甚至比劉邦做的更好,他帳下的房謀杜斷,尉遲敬德秦瓊自不必說,就是他造反成功後,敵人的心腹謀臣魏徵,也被收攏過來死心塌地的效命。如果把劉邦放到隋末,頂多是竇建德之流,跟真命天子李世民比,差的還遠。


ii餘音


如果將項羽換成李世民,後來,就沒有後來的大漢帝國了。

他就在鴻門宴中將劉邦殺的,我們想想,李世民為你爭奪太子之位,連手足大哥和弟弟都殺。

要他殺個劉邦,那不是小兒科嗎?


喬加貝


如果項羽換成雄才大略、智勇兼備、文武雙全的一代雄主李世民,劉邦肯定必敗無疑他不是唐太宗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