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要如何發展?

現在,我國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了,有人十分擔憂,問未來糧食不足怎麼辦?以後農業該如何發展呢?


我國雖然農業人口眾多,然而並不是都從事農業生產,關於這點,從每年2億多的農民工數量便可得知,然而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有多少呢?恐怕這個數字要比大家想象的要少的多。但一個趨勢,大家也能猜得來,那就是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


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要如何發展?

到現在的農村走一走、看一看,就會發現,現在的農村,興起了“棄種”風氣,大量的良田荒蕪,沒有人耕種,許多土地儼然都已經成了荒地,那麼為何原來大家都搶著種地,現在卻不願意種了?


答案很明顯,那就是種地越來越不賺錢了!這點對比之後就能清楚:


如果外出打工的話,一個月就算掙上2000元的話,一年的收入2萬元以上;如果是種地的話,按照10畝計算,畝產1000斤玉米,一斤賣上1元錢,一年的收入也才1萬元,而且這還不算種子、化肥、農藥的錢,如果把這些額外支出一去的話,恐怕真正能落在農民頭上的也不多。


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要如何發展?


但是從的大的方面來看,農業雖然是基礎性行業,但卻至關重要,農業是所有產業的基石,沒有了農業恐怕是萬萬不可的,畢竟過去的饑荒歲月、缺衣少食的年代誰也不願意。


那麼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糧食怎麼保障呢?依靠進口嗎?從近期海關的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再次突破億噸,其中大豆的進口量就達到了8803萬噸,大量進口的原因,肯定是國內有需求,國外糧食價格便宜,然而這樣一直下去也有個問題。比如說今年的貿易戰,如果有一天,不賣給我們了,怎麼辦?所以說,飯碗還是要真正端在自己的手裡!


那麼以後農業該向哪裡發展呢?農民又該何去何從呢?其實根據國外的經驗,也可以看得出來,那就是農業也將越來越現代化。之前,我們搞生產隊,後來家庭聯產承包,那麼下一個階段,又將迎來新的改變。


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要如何發展?


比如說,近兩年正在搞的土地確權,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未來很明顯,農業從業人口將逐步減少,但是生產力會上去,未來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將是以合作社、種糧大戶為主體的新型農業模式。


未來,很多農民將通過流轉自己的土地獲取收益,但是並不參與農業生產,這樣一方面促進了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這恐怕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農業發展的主流。


撰文編輯:w l | 排版素材:mjj z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