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新版“重削軟輔”或成主流,為提高上單地位,破壞英雄剋制機制,怎麼看待?

濤咪電競


英雄聯盟近期終於迎來了10.2和10.3兩個版本的合併更新,不過對於這次改動的內容,很多玩家都有點憤慨,因為這次削了很多玩家平時慣用的英雄,並且拳頭還為了皮膚的上線,加強了一些冷門英雄,而最應該重視的下路生態加強,設計師還是給玩家一盆冷水,再次對下路女槍和賽娜這兩個能拿得出手的AD也削了一次,徹底讓下路淪為團戰高發地!

但這麼調整的原因,現在大多數玩家都應該能看出來,新賽季開啟後設計師就是有意將下路和龍坑範圍的區域打造為主要戰場,所以不斷加強英雄之間的強弱差距,以提高遊戲的前期節奏,為得就是讓當前的職業電競比賽更加有看點,讓選手一直處於戰鬥狀態,以提高比賽的視覺衝擊,所以拳頭自然是不希望看到場上出現使用“迂迴和拖延戰術”,一定不會讓ADC撐到後期,所以削弱下路AD成為真實炮臺,成為4保1的團體攻堅戰,也是賽季連續以這種方式改版的原因。

新賽季改動“崩壞連鎖”效應,破壞英雄剋制機制,削軟輔成主流趨勢!

不過這樣的改動方法自然也就會出現較大平衡問題,以及一些不可預測的遊戲環境矛盾,其中就是英雄的定位發生混亂,以及各路影響力失去平衡,關於這兩點問題,從近期設計師社區淺談的上路影響力就可以看出端倪,從設計師將野區元素龍的作用提高之後,雙方打野都會優先考慮去收割大河蟹和小龍以加快前期的發育,已拉大雙方前期的發育差距,來確保拿到元素龍BUFF,所以在這種思路驅動下,那針對下路Gank成了最快的捷徑,所以設計師應該是看到了這點,為了不讓AD躲過Gank,所以版本是連續對下路做了削弱處理,確保了前期雙方互動力。

也就是這樣下路戰力的削弱,使得中單也會來針對下路來獲取一波經驗,但同時也造成了上路無人理睬的局面,中野下三路前期發生團戰,由於上路到龍坑去支援需要一段距離,並且還要跟對手持續對線,導致了前期團戰幾乎都沒有上單的事,同時上單也基本上是坦克和戰士英雄,這類英雄除了對線強和Solo能力高以外,團戰方面若沒有發育上較大的差距,頂多只能被當做前排使用,團戰送經驗也是常態,所以設計師改動遊戲環境後,產生的上單影響力下降,以及戰士地位下降,基本連鎖反應的結果。

可惜的是設計師依舊沒有意識到這點,並且玩家也僅此是反饋下路當前太弱要求加強,反而加強了設計師對自己改動是正確的產生了錯覺,全都沒有考慮到這一連串的關聯,所以最近的改動更加呈現出設計師被玩家的遊戲數據左右的情況,其中最為明顯就是削弱上單星媽和琴女的這個舉動,現在玩家基本可以看到英雄聯盟這次10.2和10.3的合併版中,琴女是增強了E技能全等級20%的移動加強,相比之前14%是一種提高位移能力的表現,而星媽暫時沒有改動,但去看一下這兩軟輔突然在上單位置,上升到了T0階的狀況就會瞬間明白,英雄定位現在處於多元化發展。

說是多元化只是好聽點,實際上是英雄定位發生混亂,或是被迫換路發展,由於龍坑和下路區域發展為主戰場,下路混亂的Gank頻率自然上升,ADC又次次被削弱,雖然設計師加強了硬輔來抵禦這局面,當高頻率的攻勢抵禦住發育就慢,沒扛住直接就送經驗,需要AD的高度配合才能避免被Gank成功,軟輔就更不用說了,但射手現在都已經弱化到自顧不暇,軟輔很難撐住頻繁的干擾,那所幸軟輔只能選擇其他線路發展,那恰好上路現在是版本最為安全的地帶,同時軟輔對上單的戰士和坦克有天然的剋制。

所以這就讓星媽和琴女能在上路“橫行霸道”,技能有減速和回覆,並且對友軍還有支援作用,同時還具備技能加速和沉默,而且還是遠程攻擊英雄,可以將軟輔看做是專門剋制戰士和坦克英雄的短手和依賴技能的弱點所設計一類英雄,所以星媽和琴女上單勝率變高,那將造成軟輔成為上單將成為一種趨勢,但也就是因為太理所應當的趨勢,導致設計師揮刀削在英雄聯盟10.4連續削這兩個英雄的原因,現在設計師在改變遊戲環境後,完全放棄去考慮原先英雄的設計是相互剋制的原理,結果這麼削弱星媽和輕女,那接下來的改動版本都會為了提高戰士的團戰影響力,將璐璐、風女、卡爾瑪、妮蔻等軟輔都會遭到改動,完全讓這類英雄成為只能輔助。

那最終就會引發另外一種狀態,現在很多黃金段位的玩家,下路開始使用AP法核,也就說AD漸漸失去作用的同時,軟輔削弱那法輔必然崛起,而法輔的特點類似軟輔,到時候可能法輔也會去上路蹭一波經驗,設計師估計將對法輔也來一波削弱,所以讓英雄多元化路線發展其實都是假象,設計師真正的意圖就是“提高戰士團戰,強化比賽觀賞視覺”,所以新賽季過後改動英雄技能和屬性的所有動作,基本沒考慮相互剋制的原理,並且現在只要能讓戰士在前期參與到團戰,怎麼改動都將成為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