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吳國有哪些人物可以算得上是名將?

薛佩萁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


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


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呂蒙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


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


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3、張昭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


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


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任命張昭為軍師。孫權被封為吳王后,拜其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此後曾參與撰定朝儀。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


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


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諡號“文”。


4、黃蓋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


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


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不久武陵蠻夷反,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


攔腰截擊,大破諸賊。春去夏來,寇亂盡平。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有一子黃柄。


5、韓當

韓當長於弓箭、騎術,膂力過人,因而為孫堅所賞識,追隨他四處征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陷陣擒敵,屢立戰功,後被任命為別部司馬。


等到孫策東渡長江,韓當追隨討伐揚州的丹陽郡、吳郡、會稽郡,升遷為先登校尉,孫策授韓當兵二千,馬五十匹。


再追隨孫策征伐揚州廬江郡的太守劉勳,在江夏郡的沙羨擊破劉表將黃祖,回師後討平豫章郡的鄱陽縣,又兼領樂安縣長,使山越畏服。


梅姑姑318


據三國志記載:吳國有名的大將就這麼幾個,注:這裡所說的名將指的是能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文武兼備的大將,而不是單單武力來評 。 周瑜、(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敗曹操於赤壁。後病逝。精音樂,時有“曲有誤,周郎顧”語。 魯肅、

(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軍大舉南下,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任贊軍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瑜臨危,薦其代己領兵,任奮武校尉。繼續堅持與劉備的和好政策。 陸遜、

(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呂蒙、(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陸抗、(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





皥噑144卡


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名將最多,次之蜀漢,五虎將名聞天下,吳國的將軍們最樸實,他們雖沒多少耀眼的光環,卻很實用。

周瑜是吳國有名大將,因為小說的原因,周瑜在民間一直是一個氣量狹小,不能容人的鼠肚雞腸式人物,這其實是羅貫中為突出諸葛亮而有意貶低了周瑜,先來看看三國志中人們對周瑜的評價。

"公瑾雄烈,膽略兼人"。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盡節用命,視死如歸"

"曲有誤,周郎顧"。

"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從這些評語中可以看出周瑜的英雄氣概。

魯肅是又一個為東吳立下大功的名將。

三國志中魯肅是這個樣子"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此天以卿賜我也″。

"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肅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帥才。

吳國的名將還有"火燒連營"的陸遜,

襲取荊州的呂蒙。

還有吳國最後的將星,取得西陵大捷的陸抗。

正是有了這樣一些名將的存在,吳國才能在與魏、蜀兩國的較量中不落下風,並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與之分庭抗禮





大河橋下流


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早期以曹操為主線,後期以諸葛亮為主線,所以大家對魏、蜀的名將比較熟悉,而對吳國的名將比較陌生。那麼吳國有哪些著名將領呢?

第一位:孫堅

孫堅,字文臺,東漢末年江東地區割據諸侯,是孫吳基業的奠基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參與了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戰役,斬殺華雄,大破董卓。官至破虜將軍,又被稱為“孫破虜”。後與劉表作戰時身亡,孫權即位後,被追諡為武烈皇帝。

第二位:孫策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父親去世後繼承父親遺業,東吳事業奠基人。先後討伐揚州刺史劉繇、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袁術,後統一江東。基本奠定了孫吳的基本版圖。孫策英勇無雙,其治軍嚴整,軍紀嚴明,人稱“江東小霸王,和周瑜合稱江東雙璧。由於年輕氣盛,難免處事不慎、好勇鬥狠,為日後遇刺種下了禍根,死時年僅二十六歲。

第三位:周瑜

周瑜,字公瑾,東吳四英將之一,三國時期名將,東吳四大名督之首。出身名門,長相俊美,范成大稱讚周瑜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文武雙全,文能輔佐孫策平定江東,武能赤壁擊敗曹操,南郡擊敗曹仁。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四位:呂蒙

呂蒙,字子明,東吳四英將之一,汝南富陂人,東漢末年吳國名將,屢建戰功,攻佔皖城,智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跟隨孫權南征北戰。呂蒙起初只是一名武將,不願學習,經孫權勸說後開始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左護軍、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候。

第五位:程普

程普,字德謀,江表十二虎臣之首,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

第六位:黃蓋

黃蓋,字公覆,江表十二虎臣第二位,零陵泉陵人,輔助孫堅、孫策、孫權三朝。平定山越諸部族,在赤壁之戰中詐降,獻計火攻。是“周瑜打黃蓋,願者上鉤”的主角,東吳偏將軍,武鋒中郎將,武陵太守。

第七位:韓當

韓當,字義公,江表十二虎臣之一,遼西令支人,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局勢的穩固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官拜昭武將軍,領冠軍太守,石城侯。

第八位:蔣欽

蔣欽,字公奕,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九江壽春人,早年隨孫策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和豫章四郡。平盜賊,討會稽賊呂合、秦狼等,又與賀齊併力討平黟賊。從徵合肥,因功遷蕩寇將軍,領濡須督。

第九位:周泰

周泰,字幼平,江表十二虎臣之一,九江下蔡人,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多次救孫權於危難,為表彰周泰為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獲賜青羅傘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陵陽侯。

第十位:董襲

董襲,字元代,江表十二虎臣之一,會稽餘姚人,身高八尺,武力過人,孫策見他甚為奇偉,十分欣賞,隨孫策討伐山陰賊黃龍羅、周勃時,親自斬殺黃龍羅、周勃二人首級。建安四年,再次隨孫策攻打皖,在尋陽征討劉勳,到江夏討伐黃祖。官至威越校尉,偏將軍。

第十一位:甘寧

甘寧,字興霸,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被稱為東吳第一猛將。少年時為非作歹,搶劫他人財物。青少年時開始熟讀諸子百家,跟隨劉表和黃祖,但不被重用,跟隨孫權後才開始建功立業。官至升城督,折衝將軍。

第十二位:徐盛

徐盛,字文向,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琅邪莒人,早年抗擊黃祖,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官拜建武將軍,領廬江太守,都亭候。

第十三位:潘璋

潘璋,字文珪,江表十二虎臣之一,東郡發乾人,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官至襄陽太守,右將軍。

第十四位:丁奉

丁奉,字承淵,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廬江安豐人,年少時就驍勇善戰,屢立功勳,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大將軍,官至左右都護,假節,領徐州牧,安豐侯。

第十八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於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時才四十一歲。

第十九位:朱恆

朱桓,字休穆,吳郡吳人,主要成就有協助陸遜擊敗曹休,又設計引誘曹仁派兵攻城,於是斬常雕,生擒王雙,斬溺魏軍千餘人。官至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嘉興侯。

第二十位:陸遜

陸遜,字伯言,東吳四英將之一,吳郡吳人,本名儀,江東大族,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出身望族,孫權招賢納士時,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深得孫權器重,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歷史TOP榜


吳國也是有很多優秀人才的

1.周瑜 二十歲出頭就與孫策打天下 ,定江東。英姿瀟灑,才華橫溢 ,曲有誤 周郎顧。

2.魯肅 出色的外交家 ,促進了孫劉聯盟,提出了二分天下的大計。

3.陸遜 吳國中期的中流砥柱,文至丞相,武至上大將軍。


蘇光正


吳國可以稱得上名將的,沒有幾個。

名將,不是說武功厲害,戰場上殺的人多就是名將。

它的標準是很高的,一要武功好,二要有謀略,三要有心繫國家的大局觀。

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是周瑜周公瑾。他幫孫氏家族打下了江東半壁江山,連孫老夫人都非常尊敬他。

孫策死前交代孫權,必須事事徵求周瑜的意見。

他把孫氏的優劣形式看得很清楚,所以要以江東為基地,逐漸西征來擴充疆土和力量。

穩定江東最重要的赤壁之戰,就是他指揮的,

最終打敗了曹操,大大的延緩了曹氏家族奪取天下的步伐,也為孫吳爭取了幾十年坐江山享帝王之福的時間。

可以說他是孫吳第一名將也不為過。

第二個名將是呂蒙,周瑜死前推薦呂蒙接任他東吳大都督的位置,是非常看重他的。

事實也證明了,呂蒙對孫吳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呂蒙年輕的時候是個不成器的愣頭青,犯了好多錯誤,但他經過不斷努力學習,也遠非“吳下阿蒙”了。

呂蒙是孫吳時期年輕人的楷模,是普通人逆襲成功的典範。

呂蒙對東吳的形式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一直以穩定為主,修身養息,東吳才得以逐漸強大,也是東吳最強盛的時期。

第三位,陸遜,雖說他也可以稱得上東吳名將。但他這個名將做得有點尷尬。他讓東吳的滅亡加快了速度,也變相的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也就是說,他幫助曹魏加快了統一天下的步伐。

現在來說,他就是傻帽兒。

其他如甘寧,黃蓋,太史慈之流,只能算得上武將。

東吳幾十年全靠前面所說的三位名將。


軍哥話歷史


古梁鏞解答。

《三國志》為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一部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中最重要的前四史,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人物和歷史大事件,《三國志》尊魏國為正統,全書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

那麼,在《三國志·吳書》中,有哪些人物可以算的上是名將呢?

古梁鏞詳細解答。



《三國志卷五十五 ·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在《三國志》中,作者陳壽將程普、黃蓋、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放在一起,詳細介紹了三國時期吳國的多位武將,其中程普、黃蓋、周泰、甘寧、潘璋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將領,他們很多都是東吳本地將領,有的出身江東世家,有的則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從軍中小卒成為領兵作戰的將領,那麼,作者陳壽是如何評價這些人的呢?

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陳壽認為這些將領,都是東吳的虎狼之臣,屬於猛將範疇,勇猛為先。



《三國志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傳第九》

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放在一起做了一個詳細記述,其中對周瑜、魯肅、呂蒙的一生介紹的非常詳細,但是對陸遜的記述的比較少,原因是這篇文章後面記錄了一件事,就是孫權和陸遜品評周瑜、魯肅、呂蒙,有孫權把這三個人的優點和缺點一一言明,以此告誡、拉攏陸遜,所以說,孫權對陸遜可謂是推心置腹。至於為什麼對陸遜的介紹比較少,因為陳壽在後面一篇文章,專門詳細介紹了陸遜陸抗兩父子。



周瑜可謂是東吳政權的元老級人物,孫策開啟東吳霸業,周瑜就是孫策集團最為重要的一個領袖人物,孫策之下就數週瑜。孫策身隕後孫權繼位,周瑜依然是東吳政權的二號人物,執掌東吳軍事大權,赤壁之戰,周瑜更是親自指揮,最終大敗曹軍。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魯肅去世後,呂蒙接任,魯肅時期東吳發展相對平穩,而到了呂蒙時期,蜀國和吳國摩擦不斷,最終呂蒙乘著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聯合魏國,呂蒙率奇兵白衣過江,偷襲荊州,致使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大敗,孫劉聯盟自此正式破裂。

陳壽對於周瑜、魯肅、呂蒙給予了高度評價。

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陳壽認為,在曹操大舉南征,舉兵進犯荊州,揚威東部的時候,大臣們都建議東吳向曹軍稱臣,以換去江東政權的存活,可是周瑜、魯肅明辨是非,高瞻遠矚,看法和其他人完全不同,屬於“奇才”,呂蒙有勇有謀,懂兵法,擒拿關羽是呂蒙一生最為輝煌的戰績。所以周瑜、魯肅、呂蒙不單單是普通的武將,他們具有“國士之量”,屬於文武雙全級別的優秀軍事將領。



《三國志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朱治可謂是東吳政權的老臣,孫堅當年為長沙太守,朱治就跟隨孫堅東征西討,建立了很多戰功,孫堅去世後,朱治的職位是督軍校尉,有兵權。孫策當年寄居袁術門下,正是朱治等人一起助力孫策脫離袁術,孫策脫離袁術前往江東創業,朱治就是孫策最為忠實的支持者之一。朱治作為江東朱治是孫策政權的最早一批核心成員,對東吳孫氏政權忠心耿耿,孫策去世後,朱治繼續輔佐孫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



朱然是朱治的外甥,他和孫權是好朋友,曾經在一起學習,孫權執掌江東後,朱然先後擔任山陰縣領、折衝校尉,管理五個縣的民生,政績卓然,孫權提拔他為臨川郡太守,負責清剿會稽山山匪。呂蒙病逝前,孫權問呂蒙,誰可以繼承呂蒙的職務,呂蒙推薦了朱然。在《三國志》中明確記載,孫權最為中意的是呂蒙、淩統,其次就是朱然。

呂範很早的時候被孫權賞識,立過很多軍功,呂範生活奢侈但是對於工作非常認真勤奮,所以孫權也沒有追究他,對他依然非常尊敬和看重。當年孫權商議借荊州給劉備,呂範當時嚴厲反對,可惜孫權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後來孫權討伐關羽的時候,經過呂範的家,他特意進去和呂範見了一面,後悔當初沒有采納呂範的建議,呂範去世的時候,孫權親自去葬禮送別。

朱恆也是孫權提拔的將領,這個人作戰勇猛,每次作戰“恥為人下”,非常勇猛,但是這個人對於財物看的非常輕,輕財貴義,並且記性非常強,見人一面他就牢牢記住這個人了,朱恆對於東吳政權忠心耿耿,去世的時候家裡沒什麼錢,權賜鹽五千斛以周喪事,他的子孫也都是東吳政權的猛將。

陳壽對朱治、朱然、呂範、朱恆的評價也非常高

評曰:朱治、呂範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鹹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若範、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陳壽認為,朱治、呂範、朱然、朱恆、呂據、朱異、施績都是將才。



《三國志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抗張象傳第十三》

這一篇陳壽主要記述了陸遜陸抗兩父子的一生業績,陸遜我們都知道,關羽被害後,劉備興兵報復,當時蜀漢兵強馬壯,面對來勢洶洶的劉備,東吳內部反應非常大,許多人都覺得大難臨頭,後來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負責兵馬調度,夷陵之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最終大敗蜀軍。陸遜治軍有方,調度有法,可惜陸遜最後被孫權猜疑,“太子太傅吾粲坐數與遜交書,下獄死。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到孫休的時候,他追諡陸遜為昭侯。



陸抗是陸遜的兒子,父親死後,陸抗帶領陸遜的五千兵馬接父親靈柩返鄉,孫權召陸抗,當面問楊竺參陸遜的二十條罪狀,陸抗面不改色一一對答,孫權才發覺自己錯怪了陸遜,後來有一年,陸抗重病來都城就醫,病好之後趕赴工作崗位,孫權親自送行,並且承認自己對不起陸遜。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當還。權涕泣與別,謂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陸抗是東吳後期的主要將領,引領東吳對抗晉司馬政權,陸抗和晉車騎將軍羊祜可以說是三國後期最著名的兩位軍事人才。

陳壽評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陳壽對陸遜的評價非常高,稱他為“社稷之臣”,而陸抗則“鹹有父風”可謂是一門忠烈。



武廟古今七十二名將

武廟是唐朝開元十九年,玄宗皇帝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武廟經過多年的發展,最後形成了以供奉武廟十哲為主,七十二名將為副的廟宇,以表彰祭祀古往今來的著名武將,和文廟相對,同時激勵當代青年。

武廟的發展也經歷了幾次變遷,最為著名的是宋太祖趙匡胤駕臨武廟,親自將白起孫臏踢出武廟,後來又召集大臣嚴肅討論此事,原先的六十四名將中,多達20人被踢出武廟,新增23人。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對武廟的祭祀名單又有調整,共有歷代名將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雖無十哲之名,仍有其實。其中三國時期的名將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鄧艾、陸遜、陸抗、羊祜。



古梁鏞點評:

三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英雄輩出,才子湧現的年代,雖有戰亂,天下三分,但是期間產生的優秀軍事將領、詩詞歌賦非常多,討論古今名將,武廟十哲七十二名將是非常公正的參考,所以說,在《三國志》中,東吳名將有周瑜、陸遜、陸抗三人。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轉發+關注哦!


古梁鏞


一個是周瑜周公瑾,孫策死的時候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赤壁一戰成名,水戰無敵,一系列佈局堪稱頂尖名將,第二個魯肅,魯肅一直以來被很多人認為誤解,但實際上魯肅一直都是很厲害的,陸戰魯子敬,水戰周公瑾,在天下大勢中魯肅一直看的很明白,一力促成了孫劉聯盟,在周瑜與諸葛亮之間周旋,儘量不製造摩擦,也是周瑜死前一力推薦的大都督人選,這個時候的呂蒙還不成事,也是魯肅一手帶出來的又一任東吳大都督,呂蒙聽從陸遜的建議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殺了關羽,最後他的死三國演義裡面也就一筆帶過了,民間野史更多的說是關公顯靈,殺了呂蒙,還有一個陸遜,陸遜是一個儒將,他在劉備進攻的時候,火燒連營七百里,一戰蜀漢元氣大傷,被諸葛亮用八卦陣困住,被諸葛亮岳父所救,先後多次打退曹魏曹仁的進攻,在此四人之後,東吳也就多是碌碌無為之人了!


偉大卑微


東吳名將:周瑜、陸遜、孫策、丁奉、黃蓋、朱然、淩統、甘寧、呂蒙、魯肅、程普、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徐盛、潘璋等。

1.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

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二宮事件時捲入孫權孫和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2.淩統(189年-217年,一說189年-237年)

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3.蕩寇將軍程普(?—210年)

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

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4.黃蓋

偏將軍、武陵太守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江東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

5.西陵太守,折衝將軍甘寧(?—220年)

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少年有力,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建安九年(204年)率八百健兒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建安十年(205年)轉託黃祖,黃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間曾射殺淩統之父凌操,因此與淩統有殺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歸吳見用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百騎偷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

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吳主賞識,被孫權封為西陵太守,折衝(常勝)將軍。《三國演義》中虛構在吳蜀之戰中在病重時被蜀國將領沙摩柯一箭射死。

擴展資料

江表之虎臣

三國時孫吳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善戰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他們為孫吳基業的開闢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功勳。

《三國志》把此十二人合為一卷作傳(卷五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盛讚他們為“江表之虎臣”,故名。


終南山先生喬俊傑


東吳有十二虎臣,虎,將也。分別為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蜀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有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頜、于禁、樂進。但對吳國除了周瑜、黃蓋、孫權耳熟能詳之外其他好像就並不熟悉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論對三國的熟悉程度,首先肯定是劉蜀,這是因為作者基於劉蜀是漢代正統,有意偏袒,筆墨最多,這裡不再贅述。其次是曹魏,可以說三國演義中把曹操的個人奸雄魅力塑造的很不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英才彙集。最後才是東吳,東吳真是有苦說不出,都是被三國演義給坑了:正史中孫堅破呂布、斬華雄演變為“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赤壁之戰又編造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甚至還噁心了一把赤壁之戰真正總指揮周瑜周公瑾,說是氣量狹隘,最後氣絕身死,周瑜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正史中東吳國力不弱於蜀漢,甚至能與曹魏抗衡,三國志中東吳有傳記的武將比曹魏還要多!在吳立國初期,猛將即有數十位之多。即有此東吳十二虎臣,也是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三國志》把此十二人合為一卷作傳(卷五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稱為“江表之虎臣”,故名東吳十二虎臣。

什麼時候三國志能拍成一部劇,以告慰周瑜周公瑾周冤大頭在天之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