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一定阶段后,忽觉练不快了,手及手臂有胀沉感。再后行拳手会随势飘动,为何?

手机用户智谋


不要管它,内家拳练的就是一种感觉,但是每个人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初学往往把握不了正确的感觉,过于追求别人说的种种感觉,反而会带坏自己的本原之意,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放松去盘架,做对姿势,先把人本身自然就具备的原始元气练出来。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磨功夫的拳,而最开始的那些感觉到最后发现往往都是错的,徒然耗费时日良久却所得寥寥,那又何必。现在是修炼放松、体会放松的打基础阶段,连劲儿都没换过来,你说你的感觉能是真实的吗?

起先慢一点儿,练拳筑基厚实一点儿,以后才能进步,现在就一味今天这个上身了,明日又那个我知道了,往后反而什么都体会不出来了。因为一旦练拳养成错误的体认感知,照着错误的方法是练不出东西的,将来改正需要更多的时间。

说的多了些,因为这么多年了,看过半途而废的最普遍原因,就是刚开始惊喜连连,而后又所得寥寥,最终放弃。


颤动的丹田


一层拳一层理,太极拳练习的是感觉,由外到内,皮肤肌肉骨膜,还有毛发、气息等等。

只要掌握的动作要领以及内在的功法要求,就坚持练下去可以了!

一切的酸疼、沉重、冷热都是正常的!不要太在意稍枝末节的局部感受!否则容易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

另外,不要看太多现代人描述的太极拳所谓心法,尤其是用一些文学语言的论述,更何况现在太极届可以说没有什么大师,都徒有虚名,一个徐让很多人原形毕露!

要想练好太极拳,你就好好研究一下古人的太极拳论、太极拳谱,比拜个什么明师都好用!



九五太极养生


恭喜你,进去了自动阶段了。再往后就是呼吸境界层了。


破译国学密码


练太极拳一定阶段后,忽觉练不快了,手及手臂有涨沉感。再后行拳会随势飘动,为何?答:首先是恭喜,恭喜你对太极拳有了了解,有了感触,有了体会,有了认识。这就是缘,有些人打太极拳十几年,都没有感觉。虽然说是练的是太极拳,但是因沒有感觉,没有认识,没有体会,其实实际还在打着长拳。甚至还会有人认为,前人都是在神化,都是在夸大太极拳的技能和功效。现在咱们不谈技击这一块。只谈道与太极与拳的结合。只谈道家修练及太极拳在养生行气,促进血液循环,经络畅通,及你在练功中的症状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修练的太极拳,不论何式,都是在道家养生术的基础上,添加进去了武功技击,添加进去了运行四肢的动作。而道家的丹道修练基本上都是以坐盘为主,站功辅助。而太极拳就是在前人道家修练之术的基础上,融合了武功。所以今人练习太极拳,首先老师或者是师傅教你的第一个式子,就是起势。而就这个起势,可以说在太极拳的整套动作中可以在练拳时怱略不计。但是就是这个往往被人瞧不起的起势,才是这套太极拳的灵魂。就因为外型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而只是身体架构上的调整与意念意识上的神经意识调整反映再调整。但是就是因为肢体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而被某些人轻视,或者是老师及学员教拳学拳时被忽略。其实这才是每个人修练太极拳的必修之课。因为太极拳讲究的是,全身放松,虚领顶劲,以意识为主导,整个肢体都是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以意领气,缓慢而柔和的运行着自己的肢体。这在修练中,叫做行功。而在你意识指导正确的情况下,肢体缓慢而正确的做着附合修练移动。这时你的气血加强了运行,而身体感觉发轻,发飘,发沉。这时因为你的身体的经络有的地方还没有打开,或者通道还不通畅,而不能一气上下贯穿通过。这时候的感觉,就如提问者说的那样,练拳时练不快了,而手臂发沉发涨。其实这都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正常现象。甚至你还可能会出现穿靴带帽入定,或者一些乱动之现象,这些都实属正常。只要静下心来继续修练既可。此文望对练习太极拳者有所帮助。回答完毕。





鹤舞兰天逍遥客


恭喜你,不要再练套路了,以后练单式即可,最好脚上也有这种感觉。架势准不准确不用管,只跟着感觉走。不要问为什么,不会害你。


与你奇思妙想


中华传统武术内家拳中的太极拳讲究的就是阴阳,虛实,快慢...。慢练是锻练太极拳的主打旋律。当初练太极拳到拳架套路的熟练,许多太极拳的核心锻练理念就自动融入了平时打拳的套路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沉肩坠肘,含肩拔背,活腰松胯,以意练气行拳....),所有这些动作的介入支持,让锻练太极拳者有一种手臂的胀沉感,它是练拳者的僵硬形体得到松柔的训练后的轻松感,它也是传武业界俗称的得气感,是由平时练拳自然呼吸时产生的(气沉丹田)的重在表现,也是太极拳锻练讲究的去重求松,外松内紧的一种练拳体会。长期慢练太极拳感觉到随势飘动,它可以产生一种轻柔舒展大方的存在感,它也是锻炼太极拳带来的身体上的轻柔松缓,化掉的是身体上的僵硬,僵硬它是锻练太极拳的大忌。太极拳运动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身体动静平衡是维护身体健康的运行平稳。中老年人很多疾病都是动静平衡失调引起,长期经常锻练太极拳,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身 体动静平衡失调带来的应激反应,因为太极拳运动中有许多锻练动静平衡的动作(高探马,金鸡独立...)。快练传武的拳术一般人都可以容易做到,但是要慢练太极拳还真是有点难。它和生活中的开快车容易,开慢车难,弹琴快曲好弹慢曲难弹是同理。这就是小天使FB对太极拳随势飘动的回答。欢迎点评。





小天使FB


拳法以快取胜,功法以慢养气。太极拳是内家拳,自然在打拳时,会很注重内劲的培养。初练太极时是重势调形,在正确掌握动作后,自然就把重点放在培养内气上。你提到练太极拳一段时间后,忽觉练不快了,手及手臂有胀沉感。这就是练内家必然要出现的内气,大家在打太极时的慢动作就是势领气走,外柔内刚,调形等气也是正确的。你后面提到了行拳时手会随势飘动,这个问题,看你练太极重点在于打拳,还是养生,如果重点注重打拳,那么就要力大于气,以拳势为标准。而注重养生价值,那就气大于力了,重练气了。好多练气功的人都发现自己得气后,动作中手势就会有所变化,这就是内气不是我们所想向那样听话,尽量能控制住就可以了。


传统养生大周天传人


练拳刚开始,是外形催内气,后面就是内气催外形。

感觉练不快了,其实是个好事,体内产生了内气,刚刚萌芽,就像小孩一样,一开始走不快,你要想练快,他会拽着你,这个时候不要着急,等等这个小孩,等内气逐渐壮大了,就会快慢由心。

希望对您有帮助。


太极疗


你的状态,先是得气阶段,后来是得机阶段。有关详细的理论问题,拙文《太极拳气敛入骨之谜》,已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可参阅,这里就不讲多馀的话了。


经典太极


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后,一般都会有一些感觉出现,这就需要再往深里去学,这就像是缓冲地区,也可以说是调整期。好比爬山一样,一直往上爬的时候到了一段平路了,这个时候需要自己巩固一下,找老师调整,让同学挑毛病,看看哪里需要调整、哪里需要改正,这是改错最好的时候。至于练的不快了,那就在慢中加入点东西,就是放松,体会手指、手腕、手臂等部位的转动,能松才能动(这个动就是转动),能动了慢慢就不会胀了,能转了就不会有下沉感了,转是圆转。加入的这点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内家拳的意(用意不用力的意,也有意念的意思,就是加入意识,用意识指导这些部位放松、转动)

至于行拳手会随势飘动,是没有松沉下去,放松时注意两手的配合和两脚(腿)的配合,也就是双重的问题。单说两手的运动是一手虚一手实,也就是阴阳;两腿之间的运动也是一样分虚实。这个问题可以看看陈式太极拳洪均生先生关于双重的说明解释,说的非常清楚。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飘的问题。

我仅是太极拳爱好者,就自己学拳过程中的一点感觉分享给大家。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