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導讀

孩子的教育歷來被家長重視,部分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為孩子報很多補習班,有的為了上名校,還為孩子報了很多能夠加分的興趣班。但也有少部分家長向孩子們宣揚“讀書無用”,“快樂教育”,“釋放天性”理論,讓孩子從小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也許這些家長是受夠了自己小時候“唯分數論”的苦,所以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以後,不希望孩子像自己那麼辛苦。這部分家長的呼聲越來越高,漸漸撼動了原有的中國教育局面。


快樂教育,減負,早放學等等,應運而生。


一位清華教授就說過,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它是痛苦的。因為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心血的挑戰!


當年這位教授還是教育系小研一枚,旁聽教育界元老們討論素質教育改革。猶記得一位老教育家,梗著脖子倔著臉說:


“我不同意降低教材難度。這點難度都接受不了,孩子們將來還能幹點啥?四點半就放學也是胡鬧,會教育的家長把孩子接回家輔導,不會輔導的家長呢?讓孩子回家看電視?這哪是減負?這是拉大教育不公!”


畢業多年,方知真理。


01

快樂教育是社會分層的工具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快樂教育”從西方傳到中國來,大多數剛到歐美髮達國家生活的人,都會感嘆“快樂教育”:隔三差五的放假、兩三點日常放學、遊戲娛樂式的課堂教學、接近於0的課後作業……有不少學校、培訓機構拿這個當賣點來打動父母。


為了滿足家長,迎合學生,學校不惜在教育上“放水”。用降低標準,提高趣味性讓學生感覺良好,老師成天變著法地哄孩子高興,製造出一種我愛上學,我愛學校的美好假象。一旦真上了考場,所有的假象就會被戳穿,所有的美好畫面也就會打破。


更奇葩的是,受不了打擊的孩子,或者是家長,又會引用歐美教育的那一套。這不,這幾天正好是學校出期末成績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總有幾個家長會出來作妖。他們要求學校不該公開學習成績,甚至不該有成績排名。一來美其名曰是侵犯個人隱私,二來是宣稱這樣做會打擊孩子幼小的心靈,萌發抑鬱之情。


如今的某些家長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其實,大家對於歐美的教育真的是有著深深的誤解。海綿菌身邊就有幾位移民到美國的親戚,他們的孩子都在美國讀書。他們前期都把孩子放在了美國的公立學校(普通學校),想著美帝的教育總是好的。孩子每天都早早地回家,作業很少,天天都是樂呵呵的,但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問題了......


首先,學校的學生人口組成很複雜。學校裡的50%以上學生是非洲裔,和墨西哥裔。在這樣的大熔爐裡面,孩子難免沾染一些不良語言和行為。


其次,由於作業少,老師抓的松,原本孩子在國內數學方面都是還可以的,但是到了這裡便慢慢地落後。原本會做的題目都不會做了,比起國內的同齡人足足落後了一大截。


最後,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對學習依然不感興趣。由於老師課堂上的內容對他毫無挑戰性,感到容易無聊,就容易分心和打岔,也就更沒有興趣學習了。舒適的環境非但沒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扼殺了他們未來的可能性。


原來美國的公立系統只是滿足基本需要,是給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上的。所謂的“快樂教育”只會出現在當地公立學校,針對本身家庭條件不好、自己又不太願意學下去的學生,老師們從不逼你,學成什麼樣都隨你。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瞭解真相的親戚後來火速給孩子轉了學,後來費了老大的勁上了美國的私立學校。


在體驗了美國私立學校的生活後才知道,西方的“快樂教育”都是愚民的宣傳。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是注重孩子的培養。其實,這在一些美劇中也能看出。


美劇《緋聞女孩》是80、90人的一段青春的回憶,也是萬千少女們時尚的啟蒙。那個時候,海綿菌超愛看兩大女主穿著小禮服、挎著精緻的包,流連於上流社會的各種舞會。整天忙著逛街、打扮、撕X、和好、再撕X、再和好,日子過得令人羨慕又有趣,統統都是我們國人看不到的“風景”。


不管她們的生活作風多麼亂,但是,她們對考試上常春藤名校是超級重視的。她們再大膽叛逆,還是會乖乖地上著超級貴的私立高中,每天還會一絲不苟地穿著校服去上學,課堂紀律表現良好。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此處劃重點,我們通常瞭解的公立美國校園是不怎麼穿校服的,課上睡覺傳紙條什麼的更是普遍,只要不影響老師上課,老師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實在是太寬鬆了、太容易了!


兩相對比,從他們所處的精英階層就可以看出,西方社會精英們的教育也是較為嚴苛的。其實,全世界的教育都一樣!所謂的“快樂教育”,所謂的“減負”,所謂的“早放學”,都是謊言。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國家,想要走得更高更遠,勢必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國外的孩子,也並不是通過更少的學習時間和更輕鬆的教學方式,踏入社會的精英層的。他們每天都是靠“4小時睡眠+4杯拿鐵咖啡+4.0的GPA成績”來拼搏奮鬥至今的。


02

真正的快樂教育是逼出來的

劉歡在《歌手》的綜藝中奪得了冠軍。他的音樂才華眾人皆知,但是每次談到自己的女兒,都不免一聲嘆息。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下來我問她怎麼樣?她說挺好的,總體上挺好的。”


節目裡同是音樂人的袁婭維也讚歎劉一絲的感悟力太好了,袁婭維說“她說的挺好其實就是很好了”。


劉一絲小時候也喜歡彈琴,但是不喜歡練琴,而崇尚快樂教育的劉歡就沒堅持讓孩子練琴,所以雖然孩子在音樂上頗有天賦,卻又是毫無建樹。


劉歡只是眾多家長中的代表,怕孩子不快樂,所以就不逼孩子一把。


在另一個真人秀《嚮往的生活》中,演員王迅在小提琴著名演奏家呂思清面前拉小提琴,嚇得直冒汗。沒辦法,慫啊!他已經四十多年沒有拉小提琴,臨陣磨槍彈了一首《我願意》讓所有人交口稱讚。而他自己卻說:

“我原來沒堅持(繼續學小提琴)……哎!”


所有人都聽過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誰會想到甚為流行天王的他教他的粉絲不是叛逆逃學,而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乖乖聽媽媽的話。歌詞中表達了他對此深有感觸,正式是媽媽負責任,每天逼他,才帶給了他日後的人生。


他從4歲開始練琴,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出去玩時,他也很想去玩,但是媽媽不準,拿著一個棍子站在身後,逼著他練琴,過程很苦,還好堅持下來了。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


所以,關鍵時刻,還是得逼孩子一把。不逼孩子一把,就永遠不知道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期末成績出來了,崇尚“快樂教育”的那些孩子怎麼樣了?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長久積累知識的過程,該過程必定枯燥,很少有快樂的時候。


這時候,很多孩子會退縮、放棄,因為他們還小,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


這時候父母就應該給一些建議,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逼”不是簡單的“要求”和“強迫”。而是持續的陪伴和鼓勵引導,這個過程是依靠堅韌和意志力持續的。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堅持不了,是我們認為孩子堅持不了。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要知道,你孩子現在走的每一步,都是美好未來的基石,請謹慎踏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