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崗戰“疫”日誌:恐懼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動力

龍崗戰“疫”日誌:恐懼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動力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他們用最美好的年華付出。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齡,有一分熱就散發一份光,這是他們在非常時期堅守的信念。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龙岗战“疫”日志:恐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动力

他叫張健,今年36歲,中共黨員,龍崗中心醫院手術室的男護士,1月29日起支援感染二病區,2月5日起又投身健康驛站採樣。

在感染兒科病房,我和同事們相互加油打氣,“只要做好防護就不怕了。”

為了節省物資,一個班只穿一套防護服,6個多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高強度的工作難免會有些疲累,但每當我做完護理操作時,聽到患者對我說“謝謝,辛苦啦!”尤其是當我聽到有位小朋友,在我給他做完護理操作時說,“這個護士叔叔好溫柔呀”的時候,我所有的疲憊都消失了。

儘管脫下防護服和護目鏡時,看著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和臉上深深的壓痕及鼻樑上的壓瘡,我也覺得是都值得的。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龙岗战“疫”日志:恐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动力

他叫朱天飛,今年27歲,中共黨員,來自龍崗中心醫院脊柱外科,1月30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區。

在真正進入感染科病區工作前,想到面臨著可能感染的風險,說實話我也有過恐懼,想要逃避。但是當我真正進入工作崗位後,之前的恐懼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動力。

發熱門診不斷湧入的發熱患者悉數轉移到隔離病房,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篩查。在這期間,我們必須快速地完成診斷和病歷書寫,根據不同的症狀下達準確的醫囑,對部分患者完成可疑病例的上報。

其實我不願意過多談論個人在前線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因為比起那些馳援武漢疫區的醫務工作者,比起需要與患者靜距離接觸抽血取咽拭子的護士,比起那些倒在工作崗位上真正的英雄,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龙岗战“疫”日志:恐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动力

她叫吳冰倩,今年26歲,中共黨員,來自龍崗中心醫院泌尿外科,1月30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醫護人員提前結束假期,返深當晚到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去支援感染科,去,一定去,在返深途中,每條疫情新聞報道的發佈,都叩擊著心絃。03年的非典,我9歲,對疫情的印象只停留在量體溫、噴消毒水,那時的我似乎對能不用去學校而暗自欣喜,最近網上流行的一句話:“非典時你們保護90後,這次換我們保護你們。”

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龙岗战“疫”日志:恐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动力

她叫廖娟,今年24歲,來自龍崗中心醫院影像科,1月19日起投入疫情工作中,已經快一個月沒有休息了。

需要拍CT的病人太多,已經連續作戰20多天了。

胃難受了好幾天,終於今天夜班發作了。謝謝我的中國好同事小廖哥和暢哥 。一開始去急診科,陳醫生說要動手術嚇得我1米7的大高個在辦公室哭。因為後半夜還想繼續上班,特意叫輸液室的姐姐給我打留置針。

大家保重身體,我千萬別發燒咳嗽了,不然要被隔離起來了。我要上班,我要打“小怪獸”。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龙岗战“疫”日志:恐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动力

她叫劉芳,今年35歲,龍崗中心醫院康復科護士,1月30日起支援感染科病房。

戰鬥的號角已經吹響,我要上“前線”了。

家中還年邁的老人,兩個幼小的孩子,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寶。小寶從小體弱多病,幾個月前剛做過大型手術,現在抵抗力極差,極其需要我的照顧。但醫護人員職責和使命告訴我,暫時放下家庭,逆行而上。我迅速收拾好簡單的行囊便匆匆地跟大小寶道別:

“媽媽要出去一段時間,幹一件為人民服務的大事,爸爸每天都要上班,你們在家要乖乖聽爺爺的話,要是想媽媽了就用你的大哥大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會聽到的。”

道別後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因為我怕眼淚會忍不住掉下來。

南都記者 顏鵬 通訊員李燕 劉穎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