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忧民间疾苦,愤家国不幸,晚唐最后的风骨

皮日休是晚唐文学家,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关于他的评价有很多,比如说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则是评价其为

“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作为晚唐时期被世人称为“皮陆”的皮日休,他的才能无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身为文学家,处于晚唐复杂的社会之中,他更多的是通过文字去抒发自己的精神思想,进行无言的抗争。

忧民间疾苦,愤家国不幸,皮日休为后世所记住的,是他人性中最光辉的高尚精神。

皮日休:忧民间疾苦,愤家国不幸,晚唐最后的风骨

一、皮日休的正直耿介

皮日休出身微寒,但是聪明能干,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二十多岁时,便以才学出名。但是皮日休的仕途却充满着曲折,其中原因,只因为他为人耿介,不阿谀奉承。

懿宗咸通七年,皮日休 32 岁,他被州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考试前在永崇里住了十来天,其文名便已传遍整个长安。但才华再好,无奈皮日休拒绝阿谀奉承,所以达官权贵对其印象不佳,因此没有得到引荐的他,最终进士落第,只得黯然离开长安。

第二年,也就是懿宗咸通八年,皮日休经过一年的整顿,编撰了自己的作品集《皮子文薮》。然后再一次来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皮日休的运气不错,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并极为欣赏皮日休的诗文,还未放榜,便将皮日休请到自己府衙座谈。

但是皮日休这次还是败了,依然是败在耿直上。

因为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就像只有一只眼睛的“独眼龙”。所以当他的相貌被郑愚瞧见后,他先是失望,而后

戏之曰:“子之才学甚富,其如一目何?”对曰:“侍郎不可以一目二目。”皮日休这么直白的讥讽,自然是得罪了郑愚。

说完这话,皮日休舒服了。但他原本中第的高名次被拉到了最后一名。虽然考取了进士,但是只能担任微末小官。

由此可见,皮日休并非没有才华,但是在旁人眼里,他就是恃才傲物的狂妄之徒,他的耿介和正直反倒成为了其仕途上的绊脚石。但也因为如此,皮日休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才会呈现在世人眼中。

皮日休:忧民间疾苦,愤家国不幸,晚唐最后的风骨

二、皮日休的忧国忧民

皮日休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朝廷和地方官员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一个进士,一个微末的小官此时却毫无作用。所以在僖宗乾符二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时,皮日休毫不犹豫地参与到了这场起义之中。

其实,早在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他便对晚唐的社会现状极度不满,他的很多作品都传达出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

皮日休曾自述:<strong>“赋者,古诗之流也。伤前王太佚作《忧赋》;虑民道难济作《河桥赋》;念下情不达作《霍山赋》;怜寒士道尘,作《桃花赋》。”有心无力,一腔愤懑,只能通过诗文表现出来。

据说在皮日休 21-26 岁之间,隐居在襄阳鹿门山,自号鹿门子。期间,他写就了著名的小品文《鹿门隐书》,此书全60 篇,对警君戒臣,讽政劝世等有诸多描述。皮日休或借古讽今,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从而讥讽时政,针砭时弊。

其中,还用“古”与“今”对比的形式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暴政。例如:“<strong>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古之酗醟也为酒,今之酗醟也为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又如:“<strong>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已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已为天下累,故人忧之”。

以上云云,不仅显示出他对晚唐的失望不满,也表现出其惊世才华。只不过皮日休现存诗文均作与黄巢起义军以前,而他所做的最后一首诗,将是他的夺命诗。

僖宗广明元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当时黄巢命皮日休撰写赞美自己的谶词,皮日休写了一首五言古诗: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这首诗其实是一个谜题,谜底就是黄巢二字。但是黄巢不懂,看了很不高兴,觉得皮日休是在讥讽自己长得丑,于是就命人将皮日休处决。一代文学大家皮日休就此殒命。

不过,关于皮日休的死,有多种说法。除了以上被黄巢所害,另有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还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

皮日休:忧民间疾苦,愤家国不幸,晚唐最后的风骨

鉴于新旧《唐书》皆不为皮日休立传,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的可能性较大。

但无论如何,皮日休的风骨从未逝去,他以古拙、朴素秀丽的诗文词句,将他满腔的热血和无尽的才思传递给了后人,即使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依旧如此耀眼。

他想改变天下乱局,怎奈最后黯然退场,但他尝试过,勇敢过,抗争过。虽千万人,吾往矣。皮日休,是晚唐最后的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