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每天扯篇兒老瀋陽】

最近疫情席捲全國,很多人都在為武漢祈福,為在疫情中的人們祈福。在這個過程中,武漢啟動火神山醫院的消息不徑而走。這個名字為什麼叫火神山呢?網上熟讀易經的朋友給出瞭解釋,說新型肺炎的病罩在肺部,

肺屬金,而火克金,所以需要火神的協助。當然,這是代表了所有人的美好祝願啦。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那在疫情之下的小旮呢,只會考證城史,要不,就來找一找瀋陽的火神廟吧。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1貓在小區裡的“瀋陽火神廟”,已存在四百多年。說是在清朝年間,這個火神廟就在瀋陽皇城以北,具體位置不詳。小旮就找了呀,雖然沒出門,但是在導航上還是找到了。原來瀋陽的火神廟,就在大北街附近,在一個叫中街北苑的小區內的。要說這個火神廟,現在雖然不起眼兒,她的故事可說來話長了。

資料裡面講啊,瀋陽火神廟,原是戴氏家族的家廟,也是正一派道教廟,由戴氏先祖戴尚信(安徽合肥人氏)於明朝末年創建,迄今已有四百餘年了啊。哎,這呀,其實是一間正一派的道觀,這個正一派呢,小旮也不是太瞭解啊,說是這個教派的道士呢,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可能是道教裡的“半俗家流派”吧。而這個道觀呢,是戴姓家族的家廟,哎,這裡邊的創始人和主要的道士呢,都是姓戴的。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這個廟呢,到了清道光二十七年進行了一次重要的重修,規模很大,把原來三間大殿改為大殿三間帶捲棚三間,三間中殿去掉,改為東西廊房各五間。當時啊,就把大殿裡的泥塑神像都改成了木製雕刻神像,這種情況在廟宇裡不是很多見。正位供奉的是“火德真君”火神,兩旁有兩位站童神像,像前有供桌,桌前有火神法像,法像是由檀香木雕刻成的。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八仙神像大殿裡也有,東西兩邊各站了四位,也都是由南沙木雕刻的。東吊閣,供奉的是呂祖、文武財神,西吊閣供奉的是胡家三太,下面還供奉了施公,還有黃大將軍。這個廟殿啊,正面沒有窗戶,殿門兩側是用五、六寸方柱隔空排開、並上下鑲嵌的,這種做工,是其它的廟宇裡不太常見的。這次道光年間的大修之後呢,為了慶賀開光聖會,道光皇帝老師還專門題寫了橫匾,掛在戲樓上。據說後來乾隆皇帝當年到過這個廟裡,還跟戴家的先祖下過三天棋;後來民國的時候,于鳳至來上過香,而且獻匾的時候留的名兒是“張於氏”。你可以合計合計想當年,這個火神廟香火有多盛了吧。來廟裡進香的香客,無論貴賤,其實無非都是祈福來的,所有的祝福都換成了兩句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兩句話,也印在火神廟山門的兩杆大旗上。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2天后宮前太平橋。離火神廟往北不遠,一九二幾年還有一個太平橋,其實也是去天后宮出來之後必走的地方,寓意太平吉祥。現在東西快速幹道底下這塊兒重建了天后宮和三皇廟,但太平橋已經看不到了。可是呢,這塊你還能看到有一個太平橋巷的衚衕,證明太平橋確實存在過。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這個是別的地方的太平橋,大家意會一下哈

哎,你可能要問了,這塊兒也沒有水沒有泥的,為啥這地方要叫橋呢?其實啊,清末民初的瀋陽城,天后宮北面是有水系的,即城中的湖,有點兒像是北京現在的北海似的,這湖上呢,也有橋。而天后宮南面的這個地方,也應該有水系的一部份,所以,那時候的人去拜了天后宮的媽祖之後呢,都要從這個太平橋上走一下,圖個平平安安。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3德增街、東行的來歷。在瀋陽皇城西北啊,這個路口叫小津橋,小津橋往北這條街呢叫德增街。哎,很多人都問我啊,這條街為啥叫德增呢?這名兒咋起的呢?

哎,這個名兒呢,還得跟瀋陽城的“商戰”扯上關係。康熙年間呢,山東黃縣一位姓單的商人,在中街路南開了一家名叫天合利的絲房,就是布匹莊嘛,後來一下子火了,成了城內天字號裡面最大的商號。這個天合利的帶領下啊,瀋陽城內有了六大字號的絲房布莊,分別為“天、興、吉、和、裕、謙”,天合利呢就是天字號的老大了,開了分號呢,就在老天合後邊加個什麼什麼記,比如,天合利源記、天合利鋪記等等。這個吉字號的店啊,就是我們之後熟悉的,吉順隆和吉順絲房,之後也是後來居上,成了中街地面上最大的商號,也就是中街二百的前身。(這個之前講過,就不細說了)。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說了這麼多天合利,咱再說說德增。當年瀋陽商號裡流傳著一句話:內有天合利,外有德增永。這個意思就是說呢,磚城裡啊,天合利是老大,第一的;那皇城外呢,就得說是德增永絲房了。這個德增永絲房呢,就位於現在的德增街的位置上。1918年張作霖當上東三省巡閱使之後呢,漸漸就成了東北王。在他的動員和指導下呢,開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哎,當時就在德增永絲房這兒,就是現德增街以東這片兒,建了一個“純益繅絲公司”,這個公司呢,可是官辦的,由於就在德增永附近,這個關係就千絲萬縷了。據說,這個純益繅絲公司生產的絲綢布料當時還遠銷到日本、印度,當時被稱為“奉絲”,在行業裡也是相當有號了。純益公司,就是瀋陽第二絨織廠的前身。但這片兒現在好像最有名的應該是德增花鳥魚市場了吧,找了半天圖片,並沒有純益公司和第二絨織廠的圖片,那就上點兒花鳥魚市場的吧。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由於瀋陽當時的街路名呢,都是以附近的標誌建築、商號來命名,所以,德增永跟前的這條路呢當時就命名為“德增店衚衕”,在之後瀋陽城的多次變遷,街路的多次拓寬之後呢,德增店衚衕就改名為“德增街”了。這,就是德增街名字的來歷。

哦對了,還有,當年的瀋陽城呢還沒有東西南北順城路的這種設置,因為當時城牆還在嘛,之後的順城路都是沿襲了原來皇城城牆的走勢。但是呢,最早的順城路,其實應該是北順城路。那時候北順城路還只有大北門到小津橋這段兒的一部份,當時叫“順城路”嘛,就是“順著城牆根兒的路”的意思,那陣兒順城路比現在的北順城路稍稍偏北一點點。這主要是因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皇城西北角這塊兒呢,有一個木材市場,當時叫木市。當年的木市皇城東、皇城北都有。比較有名的就是皇城北這片,就在大北門到小北門中間這一帶,按所在的位置分為西木市、中木市和東木市。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但是後來呢,西木市和中木市都因為城市變遷,都廢棄變為其他業態了,現在基本是在中街豫瓏城這個位置。但是東木市呢,被保存了下來,也就是當年順城路往北偏了一點兒的原因,就是給東木市讓出來點兒地方。這個東木市呢,也被稱作“東木材行”,再後來被瀋陽人縮略成“東行”了。到現在,這個東行市場應該還是存在的,好像叫什麼東行傢俬城了。

但你要知道,“東行”這個名字的來歷喲。


祈福:瀋陽火神廟、太平橋  &德增街來歷

這是德增街上的地標性的大飯店,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

說了這麼多,還多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吧。瀋陽人才輩出嘛,其中有兩位明星就是出自於德增和東行這片兒的。他們就是,井柏然和鄭爽。你知道了沒?

行了,今天先扯這麼多,以後老瀋陽的那些事兒,咱再慢慢扯。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