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裡,58歲的老中醫專看病人的舌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能不能找李醫師出來,再給我看看舌苔,開個調理身體的藥?”

前不久,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發熱門診,陸續來了4位浙大一院第一批出院的新冠肺炎痊癒患者。他們來複查身體情況,雖然指標一切正常,但還是希望能見見李醫師。他們想見的李醫師是誰?

“來,把舌頭伸出來我看下。”

隔离病房里,58岁的老中医专看病人的舌头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隔離病房裡,除了每天常規查房外,58歲的李劍平還要再進行一次特殊查房,他的查房方式跟其他醫生不一樣,除了把脈還要一個個仔細觀察患者的舌象,然後在第五版診療方案基礎上,結合每一個患者症狀、體徵及檢驗結果,四診合參後進行辨證論治,針對性地為每一位患者開出中醫處方。

仔細觀察患者的舌象,這過程的感染風險可想而知,但他看到患者的病情逐日好轉,樂在其中。

這位專看舌象的醫生是誰?

他是名老黨員

58歲的李劍平,副主任醫師,主持浙大一院中醫科工作,在浙大一院工作23年的他,是一名黨齡24年的老共產黨員。今年春節,李劍平原本計劃帶著家人回湖南老家探望下86歲的老母親,平時工作繁忙的他已經四年沒回過湖南老家了。

“今年春節不回湖南了!”1月19日,浙大一院收治了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李劍平覺得浙大一院傳染病學全國排名第一,等到疫情爬坡,醫院必將成為重點診療單位,當天回家,李劍平便與愛人商量決定,春節取消回老家探親計劃,在醫院隨時待命。

春節前夕,黨支部組織黨員報名參加防控疫情一線工作,李劍平都沒跟家裡人商量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當年的非典和H7N9患者用中藥治療都顯示有效果,我院作為最早的省級定點醫院,我也想上前線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隔離病房需要一名中醫大夫進行協同診治,誰去?”1月27日上午,李劍平接到通知需要一名中醫大夫進隔離病房工作,“我是黨員,我去!”,聲音雖不響亮但語氣非常堅定,李劍平當天中午就回家收拾行李,這才把要進隔離病房的消息告知了家人。愛人得知後雖然嘴上碎碎唸了一通要他注意防護,但還是很細心地幫忙收拾了行李,一家人簡單吃了個午飯後,李劍平就進了隔離病房。

隔離病房裡的老中醫,

成了患者的知心好友

李劍平每天在隔離病房查房將近3個小時,舌象、脈象是中醫診斷的重要手段,李劍平穿著防護服、帶著兩層防護手套除了認真切脈外,望舌頭成了一個重要的查房項目。

“來,把舌頭伸出來我看看。”這句話李劍平每天要講上好多遍,要知道新型冠狀病毒是經飛沫傳播的,每天看病人舌象就意味著零距離直面病毒,但李劍平絲毫沒有退縮,仔細觀察記錄。一回生兩回熟,這位中醫成了隔離病房裡患者拉家常的老友。有不少中年患者還特意記下李劍平的手機號與專家門診時間,“李醫師,等我治好出去找您調理身體。”

“在裡面的患者普遍比較焦慮、害怕。我每天查房慢慢看,並且會跟他們閒聊幾句,讓他們感覺我們穿著防護服的醫生其實很親切的。”進隔離病房沒幾天的李劍平,在裡面已經有一個交心“好友”。來自衢州的40歲患者,不久前,去喝喜酒坐了一位來自武漢的朋友的車,回家後沒多久就出現發燒症狀,並傳染給了60多歲的父親,父子倆前後被確診並住進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隔離病房。這位患者每天很焦慮很自責,在李劍平查房時都會特意囑咐李劍平要好好給他父親看看,“都是我害的,這個毛病是我帶回家的。”李劍平耐心開導患者,並勸慰他安心治病,“浙大一院有全省最好的醫療技術,你和你爸爸一定能康復回家的,這並不是你的錯,誰都沒有錯。”

漸漸地,這位患者不再那麼自責,並安心接受治療。“謝謝你醫生,我們年紀應該差不多,你卻在做偉大的事情。”這位患者所不知道的是,嚴密防護服下看不清臉的李劍平,已經年近花甲,“我平時身體好,在防護服裡悶兩三個小時不成問題。倒是家人還蠻擔心我的,我基本一天一通電話報平安,讓她們安心。”

中西醫結合辨病辨證,

新冠肺炎初期屬於寒溼(瘟)疫

經過幾天觀察,李劍平發現患者的舌質相比正常人而言偏白色、舌體有變胖變大的現象,並且舌苔有一種“厚膩”感。

“這明顯與非典時候的病人不一樣,查文獻說非典病人的舌苔大多是黃膩的。”李劍平表示,經過仔細問診,患者發病先多由惡寒為先發症狀,再有發熱症狀,且大部分病人有困重乏力感。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期在中醫上屬“寒溼(瘟)疫”,是感受寒溼疫毒而發病,所以中醫應以宣肺解表、溫經散寒、和胃化溼治療本病,但是治療方案不可用於預防。浙大一院中醫科餘國友主任醫師認為在治則治法方面以第五版診療方案為基礎,針對每一個患者的證候辨證施治,初期患者要適當增加溫化中藥、寒熱並調兼治。

“有患者經過幾天治療後,舌苔上的厚膩感已經減少。”李劍平每天查房觀察記錄,發現患者經中西醫結合辨證施治後已收到了較好的療效,患者腹瀉次數已經減少,並且胃口變好,有的舌苔上黏糊糊的感覺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浙大一院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一直注重中西醫結合治療,經臨床觀察療效理想。中醫藥介入治療後有效地加快患者症狀的改善,縮短治療週期,減少了疾病加重的可能性。因此浙大一院目前確診的輕型、普通型患者,基本上入院後當天或第二天就服上了中藥,所有的疑似病倒百分之百有中醫藥治療,另外中醫科還為醫務人員和老百姓推出中醫藥預防方。

專家建議:

很多市民想要通過中醫藥來提高預防病毒的免疫力,餘國友主任醫師表示要結合個體特徵進行辨體施防,預防原則是益氣固表,調和營衛。普通易感人群除了做到減少日常外出、外出必須帶好口罩、勤洗手等常規動作外,建議大家對疫情不要太過恐懼焦慮,平時不要熬夜、不過度進食甜膩油炸食物,從中醫角度來講情志舒暢、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也有助於提高自身的正氣;如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藥,如胃腸功能差的建議服用藿香正氣丸、體虛易感冒的可以服用玉屏風散等增加免疫功能,最好能請中醫師辨體後地開出個體化預防處方。

根據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第五版診療方案,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浙大一院作為中國醫院科技量值連續六年排名全國第一的浙大一院傳染病學,在臨床第一線與SARS、H7N9、埃博拉病毒“搏鬥”過發揮了國家隊作用,在該次疫情防控中,浙大一院的抗病毒對症治療依舊發揮國家隊水平。作為浙江省最早的省級疫情防控定點診療醫院,陸續收治了省內各地轉來的危重症患者,已成為浙江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也是疫情防控阻擊戰任務最為艱鉅的醫院,但是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打贏這場阻擊戰。

在看2

寫下你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