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從“肺炎一號”折射出的中醫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2月13號,經由湖北防控指揮部科技攻關組推薦,“肺炎一號”被正式公佈並用於全省肺炎治療。這再次將傳統中藥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早在“肺炎一號”公佈之前,網絡上已經早早展開了關於中藥是否可用於肺炎治療的討論。但是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他們對中醫的觀點還停留在魯迅《明天》一文中的何小仙,將中醫簡單的理解為巫醫,理解為一種封建迷信。

群眾對中醫產生這樣刻板的印象,在小墨看來並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因為中醫本身的很多理論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就是難以理解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大家平時在古裝劇中經常聽到“經絡”這兩個字,它就是中醫治病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到了現代,人們經過人體解刨,並沒有發現所謂“經絡”的存在,由此,與“經絡”有關的一系列中醫理論都受到大家的質疑。

想要真正理解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搞清楚兩件事情:經絡具體指的是什麼?古人又是如何發現經絡的存在的?

第一個問題,經絡具體指的是什麼?所謂“經絡”,它就像是將人體連成一個整體的道路網,但也分為兩個部分:經脈與絡脈。絡脈不難理解,它是指“諸脈之浮於常見者”,像是西醫裡的動脈,靜脈這些我們能看見的,都屬於絡脈。那“經脈”呢?這個就難以解釋了,它存在於人的身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如果將“絡脈”理解為人體中四通八達的小路,那“經脈”就是人體中的主幹道。經絡縱橫交貫,將身體各個不同的部分連成一個整體。

第二個問題,古人是如何發現經絡的呢?他們發現不依靠儀器,反而是依靠研究者自己感受身體中氣血的流動,再在前代所積累的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經絡的存在,但這近乎上升到禪學的地步,想要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它,不要說我們普通大眾,就算是朱清時老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也將其視為一大難題。

僅從經絡這一個方面我們就不難看出,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更偏信於邏輯學,但中醫5000年的發展依靠的確是“經驗+直覺”,這本身就是與時代相左的。當然,小墨在這裡也必須承認,“經驗+直覺”的方法確實導致了中醫發展中的很多問題。

中醫的很多理論雖然難以理解的,但僅憑“難以理解”這四個字就徹底否認中醫那就大錯特錯了。“經絡”不能通過現代儀器證明,不代表其本身就不存在,就像是愛因斯坦無法證明時間的存在,但你我照樣會衰老。

造成中醫發展現狀的,除了其本身難以理解的理論外,現代中醫傳承方法也存在很大問題。傳統的中醫傳承都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兩三年就可出師看病。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來都是學生到學校裡統一學習,後來更是進行學科分家,看病的看病,製藥的製藥,針灸的針灸,有些中醫學生甚至說,學了五年也不敢給人看病。

現在我們去中醫院都能很深切的感受到,一排排先進的科學儀器已經和傳統的“望聞問切”相去甚遠,也難怪有些人不喜歡中醫,畢竟連中醫院自己可能都是用西醫的法子給你看病,我不是否定中西結合,我只是否定了一個存在知識漏洞的中醫。你我也可以預見,如果中醫繼續醫這種方式發展,那麼它的傳承也只能是越來越困難。

很多人在談論現代醫學時總把中醫排除在外,殊不知中西醫都是醫學的一種,只是理論有所不同罷了,但都是各有長短。時代在發展,中醫應當,也必將隨時間做出改變,就像在某些方面,循證醫學的法子確實好過經驗醫學,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中國人,你我應當全面地看到中醫中的精華與糟粕,不盲目自信,也不能全盤否定,唯有如此,中醫才能在我們的手裡更好的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的就請點個贊,關注我,小墨帶您淺論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