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肺炎一号”折射出的中医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月13号,经由湖北防控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推荐,“肺炎一号”被正式公布并用于全省肺炎治疗。这再次将传统中药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早在“肺炎一号”公布之前,网络上已经早早展开了关于中药是否可用于肺炎治疗的讨论。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他们对中医的观点还停留在鲁迅《明天》一文中的何小仙,将中医简单的理解为巫医,理解为一种封建迷信。

群众对中医产生这样刻板的印象,在小墨看来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因为中医本身的很多理论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难以理解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大家平时在古装剧中经常听到“经络”这两个字,它就是中医治病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到了现代,人们经过人体解刨,并没有发现所谓“经络”的存在,由此,与“经络”有关的一系列中医理论都受到大家的质疑。

想要真正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两件事情:经络具体指的是什么?古人又是如何发现经络的存在的?

第一个问题,经络具体指的是什么?所谓“经络”,它就像是将人体连成一个整体的道路网,但也分为两个部分:经脉与络脉。络脉不难理解,它是指“诸脉之浮于常见者”,像是西医里的动脉,静脉这些我们能看见的,都属于络脉。那“经脉”呢?这个就难以解释了,它存在于人的身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如果将“络脉”理解为人体中四通八达的小路,那“经脉”就是人体中的主干道。经络纵横交贯,将身体各个不同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第二个问题,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呢?他们发现不依靠仪器,反而是依靠研究者自己感受身体中气血的流动,再在前代所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经络的存在,但这近乎上升到禅学的地步,想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它,不要说我们普通大众,就算是朱清时老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也将其视为一大难题。

仅从经络这一个方面我们就不难看出,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更偏信于逻辑学,但中医5000年的发展依靠的确是“经验+直觉”,这本身就是与时代相左的。当然,小墨在这里也必须承认,“经验+直觉”的方法确实导致了中医发展中的很多问题。

中医的很多理论虽然难以理解的,但仅凭“难以理解”这四个字就彻底否认中医那就大错特错了。“经络”不能通过现代仪器证明,不代表其本身就不存在,就像是爱因斯坦无法证明时间的存在,但你我照样会衰老。

造成中医发展现状的,除了其本身难以理解的理论外,现代中医传承方法也存在很大问题。传统的中医传承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两三年就可出师看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来都是学生到学校里统一学习,后来更是进行学科分家,看病的看病,制药的制药,针灸的针灸,有些中医学生甚至说,学了五年也不敢给人看病。

现在我们去中医院都能很深切的感受到,一排排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和传统的“望闻问切”相去甚远,也难怪有些人不喜欢中医,毕竟连中医院自己可能都是用西医的法子给你看病,我不是否定中西结合,我只是否定了一个存在知识漏洞的中医。你我也可以预见,如果中医继续医这种方式发展,那么它的传承也只能是越来越困难。

很多人在谈论现代医学时总把中医排除在外,殊不知中西医都是医学的一种,只是理论有所不同罢了,但都是各有长短。时代在发展,中医应当,也必将随时间做出改变,就像在某些方面,循证医学的法子确实好过经验医学,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中国人,你我应当全面地看到中医中的精华与糟粕,不盲目自信,也不能全盘否定,唯有如此,中医才能在我们的手里更好的发扬光大。

喜欢这篇文章的就请点个赞,关注我,小墨带您浅论这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