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衛組織前傳染病事務主任:現在說病毒將感染全球2

記者 | 潘金花

針對一些學者提出新冠肺炎可能會“感染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預測,世界衛生組織此前主管傳染病事務的助理總幹事、現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大衛·海曼(David Heymann)表示,做這樣的預測還太早。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世衛組織顧問、佛羅里達大學傳染病統計與量化中心(CSQUID)主任艾拉·隆吉尼(Ira Longini)表示,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可能被感染。

據彭博新聞社2月13日報道,隆吉尼在追蹤了新冠病毒在中國的傳播性後指出,該病毒最終的感染人數或許會比當前的統計數字高出數十億。他的模型基礎是,每個感染者通常會傳染給另外兩到三個人,由於缺乏快速檢測手段,以及一些病例的感染症狀相對較輕,該病毒的傳播情況正變得難以追蹤。

隆吉尼說,哪怕能減少一半傳播,全球仍將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會被感染,除非病毒的傳播性改變,否則監測和遏制措施無法再發揮更大的效力,發現並隔離病例將無法阻止病毒的蔓延。

對上述預測,海曼教授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說,做這樣的預測還太早。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病毒的傳播性,不知道它在多大程度上容易或是不易傳播,不知道各國採取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也不知道症狀輕重的比例或是具體的病死率,因此還沒有答案。

「专访」世卫组织前传染病事务主任:现在说病毒将感染全球2/3人口还太早

現年74歲的海曼教授曾參與剛果(金)前三次埃博拉疫情的防治工作,並曾在中西非及南亞等地調查過天花、瘧疾等傳染病的傳播情況。2003年“非典”流行時,海曼也曾代表世衛組織奔赴疫情前線,當時他是世衛組織傳染病事務執行主任。

海曼教授對界面新聞表示,現在各國應該做的,是繼續遏制病毒的傳播,減少人們與病毒的接觸,隔離病例並追蹤接觸者。中國在這方面已做出很大的努力,和疫情剛爆發的時候相比,中國顯然已經延緩了疫情蔓延至全球的速度。

界面新聞:有關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說法,您怎麼看?

海曼:我覺得是太早了,可以這麼說。信息還不夠。

這是從一個模型中得出來的預估,而這個模型還正在完善中。現在他們還不知道病毒的傳播性,因此還沒有答案,沒有人可以預估之後會發生什麼。很多國家都正在盡全力遏制病毒的傳播,減少人們與它的接觸。這個工作應該做下去。

界面新聞:在您看來,假如這個病毒真的感染了世界眾多人口,重症和輕症的比例大概會是多少?

海曼: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也不知道,因為我們不知道目前究竟有多少輕症病例。

相關病例的判斷一開始是依據是否出現肺炎症狀,而這些病例的病情往往都比較嚴重。上週,中國也更新了診斷標準,所以現在說症狀輕重,或是病死率,都還太早。

但是,它表現出來的特徵和季節性流感的確有些相像,只不過和流感相比,醫護人員的感染情況更嚴重一些。觀察症狀輕重是不錯的做法,但還有很多因素是需要考慮的,比如一些伴隨疾病,如糖尿病、肺部疾病等,關於這些病例自身的情況,還有很多問題仍待回答。

界面新聞:在您看來,中國遏制疫情的措施如何?如果其他國家也採取這樣的措施,可行嗎?

海曼:我認為中國正在盡一切努力遏制疫情的傳播。這些措施可以繼續實施,畢竟有些措施許多國家是做不到的,比如讓人們待在家中,但中國能做到,如果中國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那就應該繼續。我無法去評判這樣做的對與錯,這是中國選擇的策略。

現在還沒有其他國家採取這樣的措施,大部分國家選擇的是可行的隔離,如果人們不願意,會進一步溝通尋找解決方案。

界面新聞:此前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曾表示,湖北以外中國地區的傳播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而不是在社區中傳播,您怎麼看?

海曼:我希望這是真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疫情將更容易得到控制。

界面新聞:非洲現在已經發現了首例患者,您認為這會如何影響海外目前的疫情發展?

海曼:我不清楚,現在沒人可以預估。

界面新聞:就如何儘可能地遏制疫情傳播,您有什麼建議?一些衛生系統薄弱的國家應該怎麼做?

海曼:它們應該和工業化國家一樣,採取同樣的措施,也就是隔離病例、追蹤接觸者,還有就是指導接觸者在出現發熱等症狀時應該怎麼做,讓他們與家屬保持一定的距離,要是他們生病了,就要第一時間與家人隔離開來。

社區也要積極開展防控工作,發現並隔離病人,給予他們照顧,同樣也需要一個接觸者追蹤系統,對他們觀察兩週,看看是否出現發熱等症狀。社區本身也要通力合作,去防控疫情。

界面新聞:新加坡也在採取這些措施,但該國近日確診的病例數量仍然在迅速增加。您怎麼看?

海曼:新加坡正在盡全力開展防疫工作。在“非典”時期,他們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但最終還是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所以我也希望,中國和新加坡這次也能做到。

界面新聞:現在日本港口停靠著“鑽石公主號”郵輪,其國內也出現了一些本地感染病例,有人認為它短期內可能會面臨不小的疫情蔓延風險,您怎麼看?

海曼:我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我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那我就是魔術師了,你也是。

界面新聞:有研究提到,旅行限制會對疫情的傳播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即便如此,一些國家仍然出現了病例,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尤其是本地感染病例。如果這些國家不採取相應的旅行限制,他們的病例是否也會輸入其他國家,就和此次疫情前期的傳播一樣?

海曼:這取決於他們採取的遏制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我無法進行預測。這取決於他們能否加以阻止,他們擁有強大的衛生系統,在這方面也有多年的經驗,希望他們這次能夠成功。

但還是那句話,沒人能夠預測,因為我們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性還沒有充分的認知。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它會在人際間傳播,比如在社會交往,或是近距離面對面接觸的時候,還有就是,要是在醫院裡沒有多加註意,比如沒有及時洗手,醫護人員也有感染風險。但我們的確還不知道這個病毒具體的傳播性。

我們也不知道,一些國家採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每個人都希望是有效的,但現在沒人知道。現在各國都在依據公共衛生方面的已知信息採取行動,並遵循一定的準則。

界面新聞:您認為日本是否有必要取消東京奧運會?

海曼:現在做決定還太早。

界面新聞:您現在有看到拐點嗎?

海曼:現在,在中國以外,已經有25個國家發現了病例。這些國家都正在努力開展防控工作,一些國家已經看到了一定成效,而另一些國家的進展並不順利,但我希望最終所有國家會進入同樣的步調,阻止疫情的蔓延。

界面新聞:人口密度是不是也是一個影響因素?比如在歐美一些人口密度較小的國家,情況會好一些?

海曼:是的。如果病毒能在人際間傳播,人口密度越大,控制起來就越難。不過,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病毒的傳播特性,不知道它在多大程度上容易或是不易傳播,尤其是在開放的空間,還需要觀望。當然,人口密度大的國家,普通人與病例接觸的風險會更高。

界面新聞:您對藥物和疫苗有什麼瞭解嗎?

海曼:西方國家已正在研製疫苗,但至少還需要6至9個月,或是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現在中國也正在進行藥物的臨床試驗,許多工作都正在開展,我認為這對遏制疫情蔓延是有幫助的。

當然我說的不只是中國採取的手段,因為這些措施在其他國家也能看到,但中國的情況更加特別,所以中國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中國在遏制疫情的工作中已做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阻止疫情向其他國家蔓延方面。和疫情剛爆發的時候相比,中國顯然已經延緩了疫情蔓延至全球的速度。我希望中國接下來也能更好地遏制疫情在國內的發展,就像“非典”時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