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正經周評 | 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正經周評 | 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文丨正叔 Rickzhang 編輯丨唐衛平 來源丨正經社


滬指擊潰大跌,刷出9連陽後,證監會再祭重磅政策。


2月14日,週五收盤後,新版《再融資規則》正式發佈,意味著再融資政策全面放開:


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

將發行價格由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

將鎖定期由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

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

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如此大力度鬆綁背後,監管層利用股市“利好”支援“抗疫”之心顯露無疑。只是,就大A仍然不夠成熟不夠健康的體質而言,此舉有用力過猛反成飲鴆止渴之嫌。


對此,有資深市場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8折定增,6個月套現,在理性的市場上,在價值投資的市場上,毫無疑問是利空;在可操縱的市場上,很可能會被操縱成利好;

實質是,短期利好垃圾股,長期大利空;利好賭場,利好鐮刀,利空韭菜;

結果是,再融資大抽血,各種操縱,拉高出貨,然後很多爛公司圈錢後揮霍一空,最終散戶買單;

只希望短期別炒得太猛,否則,將來崩盤了太難看;

2015年的教訓,後遺症依然嚴重,不應該忘記。


毫無疑問,下週那些再融資概念股,尤其是已經拿到批文的小盤股,將會有一波炒作行情。


只是,狗跑再遠,繩子也在主人手裡;垃圾股炒作的手法無論有多離奇,最終仍然免不了一地雞毛,買單的又多半是散戶韭菜。


所以,普通投資者千萬當心。當然,你自恃已經百鍊成精武藝超群,非要與狼共舞火中取粟,正叔在此衷心祝你好運。


好了,我們正式進入本期的《正經周評》。回顧新年開市以來的歷程,從開盤失利到連續上揚,主要得益於監管層在限制做空、鼓勵信心等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央媽接連放水高達1.7萬億元,更是直接激活了大大小小的鯰魚。


大盤方面,本週滬指漲幅超過2%,深成指漲幅超過3.45%。有意思的是,創業板指數跑出的曲線,跟深成指非常類似,都是在2月14日臨近中午的時候達到了一週最高,也都在最後一天下午有所回落,而且周漲幅也比較接近,創業板指在3.1%左右。

正經周評 | 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正經周評 | 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正經周評 | 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北上資金方面,截至2月14日,今年來累計淨流入金額已超700億元,達到728.22億元,佔2019年全年淨流入規模的20.7%;日均淨流入28.01億元,較2019年全年日均淨流入金額大幅增加86.34%。


儘管,正經社此前的文章中專門解析過,所謂的北上資金很多都是曲線借道的“假外資”,但分析這些資金的偏好,仍然可以捕捉到投資邏輯的演變痕跡:這些資金追捧的主要是格力電器、寧德時代、中國平安、平安銀行、中國國旅、貴州茅臺和五糧液之類白馬股、藍籌股、權重股。


板塊方面,芯片股本週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剛登陸A股的老牌芯片企業瑞芯微連續五天漲停。


正經社認為,就國家大力扶持、央行流動性傾向以及自身進步等維度而言,這個板塊的漲勢還能持續一段時間,並有可能跑出大牛股。


新能源板塊方面,鼠年A股市場開始的第一週,新能源汽車的重磅消息頻傳。先是寧德時代與特斯拉達成了合作協議,2月5號又爆出吉利汽車將與沃爾沃整合的消息。


到了本週,新能源板塊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一週前傳出與特斯拉合作利好消息的寧德時代,受特斯拉將自行研發鋰電池等消息影響,股價走出一波震盪下行的趨勢,周跌幅超過10%。

正經周評 | 分化明顯,九連陽之後,謹防用力過猛


與電池企業跌幅明顯相反的是,作為鋰電池上游的鈷(華友鈷業、寒銳鈷業、洛陽鉬業)、鋰(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生產企業上漲趨勢明顯。


從機構投資者的分析來看,鋰電池上游企業此一輪的上漲,依然是受到特斯拉即將投產自己的鋰電池消息的影響。


天齊鋰業在本週拉出了兩個漲停板,周漲幅超過30%;贛鋒鋰業雖然最後一天經歷了震盪下行的調整,但依然依靠本週拉出的兩個漲停板,周漲幅超過了23%。


根據工信部的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總銷量要達到25%。就當前每年130萬輛的汽車銷量來說,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但這一輪的上漲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在潛伏。尤其是受補貼退坡+疫情因素的影響,新能源汽車1月市場下滑幅度明顯,月度銷量僅為4.4萬輛,延續了2019年後幾個月(除2019年12月)超50%下滑的趨勢。


這樣的低迷將如何傳導到上游企業,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也有投行研報認為,上半年國內市場購車需求或將在較大程度上轉移到下半年釋放,預計產業鏈上下游盈利短期內持續承壓,下半年將有所改善。


房地產板塊方面,2月12日,無錫、西安和深圳市先後出臺政策,從房企資金週期寬限、延長公積金貸款期限等多個方面出臺措施,希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房地產企業和行業的穩定運行。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除前述三地外,江西、安徽等多地的行業協會也已向主管部門提交材料,呼籲地方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未來不排除更多的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2月14日,恆大率先展開新一輪的自救行動,推出網上賣房的業務,在整個房地產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


受此影響,疲軟已久的房地產板塊,在本週後期出現上漲趨勢。


不過,正經社要強調的是,中長期來看,房地產業的大洗牌還沒真正開始,除非既得利益們最終成功改變了“房住不炒”的頂層決策。


口罩概念方面,前期的大幅炒作開始“退燒”,機構資金開始連續賣出短期炒作過高的概念股,使得板塊指數出現大起大落的走勢:上週漲幅超過40%,本週跌幅立馬接近30%;2月14日跌幅超過4%,成交創指數推出以來最大量。


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口罩等防護產品在上市公司收入貢獻中佔比並不高。


另一方面在於,新增產能的巨量湧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週末,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經營範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


這不僅意味著競爭加劇,更意味著疫情平息後產能過剩將是大概率事件。


總之, 市場經過一週的修復,創業板、中小板已經回補了前期的調控缺口;上證雖然尚未補缺,但連續上漲,趨勢向好。從技術分析角度,補缺之後短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震盪整理、消化。


還看不到拐點的疫情,對大盤仍然影響巨大。如果疫情出現明顯的好轉,市場調整反而提供了佈局超跌資產的好機會。但如果疫情進一步惡化且對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產生中長期衝擊,那麼中國經濟和股市的底部,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發佈的2020年策略及市場展望報告中,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強烈推薦”大A。最新提交的持倉報告顯示,其2019年第四季度增持了兩隻中國相關ETF。【《正經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