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你們認為吳承恩的《西遊記》是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可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卻是血淋淋的現實主義的映照。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吳承恩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如此生平之人,寫出的《西遊記》怎會是喜劇

裡面的天宮只是當時朝庭的一面鏡子,裡面的各色神魔鬼怪皆是現實中的各色人物的化身。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在書中不動聲色的加入了諸多暗喻,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嘉靖年間,嘉靖皇帝重用嚴嵩等奸臣,自己醉心修道,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悟空憑藉一己之力就能攻上天宮,正是朝廷無能的寫照。

吳承恩看破時局,而又不能直接描述,只能借用神魔小說的外衣,內裡卻是赤裸裸的現實。

可是少年時,只看的到悟空的無所畏懼,無所不能,大鬧天宮,變化無窮,真是孩童少年時崇拜的偶像呀;可是人到中年,恰恰對應了悟空在護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卻打不過很多妖怪,所有的大鬧天宮的能力似乎消失了一大半,真真是我們人到中年,認清現實,認清自己的真實寫照。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孤獨成了悟空取經路上的常態,背身而坐,轉身而泣成了我們成年人在現實中的映照

當然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方面是孫悟空本事確實不小,但更重要的一面則是天庭(暗指朝廷)腐敗、用人不當導致戰鬥力低下,甚至裡面的神仙能力還不如後來的妖怪。

而小時候的我們只是不得其索,從不知道孫悟空後來戰鬥力為何會變得如此不堪一擊,還打不過曾經是他手下敗將的那些神仙的坐騎,而如今的我們,其實也真真明瞭了中年人的無奈和稜角磨去時的痛苦。少時的我們都想成為孫悟空,大展身手,夢想七十二變,可怎知也會如悟空般被壓山下500年,頭上再加一個緊箍咒,打個妖怪也要看一下妖怪後面的背景硬不硬,強不強。

其實很容易想到,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一定是能夠收服他的,但這樣的高人並不為朝廷出力,他很清高,也無諂媚之心,自是不得重用,當時的朝廷之中都是些什麼神仙當道也就可想而知了,這與當時的朝政契合無縫!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菩提老祖在悟空臨行時的囑託,就可見他對天宮和人情世故的洞悉之深

天庭的結構是和人間的統治結構相對應的,玉皇大帝作為統治者,自然在各方面都要樹立自身的威信。捲簾大將,只因為打破一個琉璃盞而被貶為人間的小妖、西遊記中鳳仙郡太守因為向上天祈禱沒有誠意,就被下令3年不能向人間降雨,不過這也只是合乎在自己的統治裡。當橫空出世的孫悟空心裡沒有畏懼,沒有天子,老子天下第一,攻入天宮時,第一個躲在桌子下面的就是玉皇大帝,何來的威信和尊嚴?

這個時候的玉皇大帝像極了明英宗朱祁鎮,當被瓦剌俘虜,誰還把他當皇帝!他不過就是一個囚徒罷了,不過就是要脅大明的一個棋子罷了;也像極了宋徽宗、宋欽宗,在被金國俘虜,帶往北方苦寒之地時,又面臨著從未有過的羞辱和踐踏!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宋徽宗、宋欽宗,還有後來的明英宗一旦被俘,何來的尊貴與威嚴呢

可是我們知道,明英宗朱祁鎮還是幸運的回到了大明,天賜良機,因緣巧合,再登王位,又回到了他的不可侵犯的高崇地位,可是我們明白,這不過是地位決定的,無關能力!孫悟空失去了原來的能力,再也不是我們少年時那個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了!我們回頭一看,曾經少年時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們,也漸漸離我們而去,影像愈來愈模糊,終於消遁於我們的眼前。悲哉!

天庭的神仙犯不著為了自己的前途而招惹妖魔鬼怪。不止是孫悟空,獅駝嶺中的獅子精也曾嚇退了十萬天兵,孫悟空厲害,我們都相信,獅子精到底強在哪裡呢?

神仙是可以長生不老的,不存在光宗耀祖、封妻廕子的問題,可以慢悠悠的享受好日子,何必給自己找事呢!尸位素餐,無所事事,不過也是現實中大部分為政者的最佳消磨時光的常態罷了。

唐僧顛倒黑白,說悟空濫殺無辜,加上豬八戒的煽風點火,更讓悟空很受傷,消磨了他打鬥妖怪的信心。還有這些妖怪都是有背景的,打狗還看主人呢?每次當孫悟空揮棒打妖怪之時,總會看到遠處金燦燦的身影飄來,嘴裡還喊著:”大聖手下留情“。想當孫悟空,哪怕你有混身通天的本領,恐怕那顆熱心也會慢慢的冷卻下來。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被壓五百年的悟空,還是向現實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戰鬥力也隨之大大減弱

如此看來,少年時的孫悟空離熟知天宮規則的我們是越來越遠了,我們漸漸鐘意上那個好吃懶做,一遇困難就分家當的豬八戒了。

我們每個人更是似乎能從這部《西遊記》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當我們明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孫悟空的時候,當我們知道成年後的我們不是孫悟空的時候,當我們更是明瞭我們硬是自認為是孫悟空而頭破血流,頭戴緊箍的時候,我們似乎更鐘意那個小時候受盡我們嘲笑的二師兄豬八戒了。

吳承恩終是看透了現實,所以才給《西遊記》加上了魔幻的外衣,裡面無論是叛逆的小妖怪還是七十二變,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無不被收服,被收編,被統一了去。而現實中的我們,也大都臣服了現實中的諸多“神仙”。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周星馳版的孫悟空演出了悟空在現實中的無奈和悲歡離合

鐘意豬八戒或是當個豬八戒是更愜意一些的。

豬八戒最著名的是不但沒有“八戒”,而且惡習不改,不僅貪色,更能“貪吃貪睡”,成年後的我們,真得是離我們小時候的夢想越來越遠了,喜歡的東西是一變再變。變得不光是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思想。我們或許終究活成了我們最不願活成的樣子,可是八戒的樣子真得是受歡迎呀。

甘做綠葉,心平氣和的豬八戒有時還向領導唐僧進讒言、打小報告,致使領導一遍又一遍地念緊箍咒,疼得猴哥在地上直打滾兒,小時候我們看到這裡恨得牙癢癢,可現實中,我們的周邊就有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到頭來取經成功也分得一份功勞,載入史冊。

豬八戒有一個無敵殺手鐧,那便是擁有無比的親和力。豬八戒嘴甜,有幽默感,西天路漫漫,他卻使原本枯燥而危險的取經生活充滿了樂趣。即使常把妖精當好人,豬八戒也總表現出濃濃的人情味,時時刻刻,他都與凡夫俗子站在一起。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笑呵呵,憨態可掬,是豬八戒的標誌,也是他惹人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豬八戒能把握時機領會領導意圖,即使偶爾犯個錯誤,他也會“很可愛”的尋找藉口掩飾,致使領導不再追究。他偷來西瓜,首先給唐僧,唐僧不吃,他卻可愛的說:“你不吃,我可吃了”。領導雖然生氣,卻也高興徒兒心裡至少有我。

作為領導的唐僧總是被矇蔽,這時,豬八戒總會自覺站在領導一邊,領導說那是好人,他便跟著說是好人。冒失的孫悟空總是將其一棒子打死,自然惹得唐僧火起,念幾句緊箍咒,儘管妖精原形畢露,但豬八戒並沒忘記給領導一個臺階,說那是猴子使的"障眼法"。

現實中的我們,終是學會了察言觀色,諂媚合拍。

四人取經路途遙遙,時間長達數年,只有豬八戒知冷知熱,一直陪伴在領導左右,說說話兒解解悶兒,既不戰妖怪,又不挑行李,生氣了常嚷著要分行李回高老莊找高小姐幽會,領導唐長老也能理解,面對猴哥和沙師弟的奚落,唐僧也能當一回和事老讓他們“不要鬧了”。

作為一個被領導者,過於倔強的性格一定會跟領導者有矛盾。一山不容二虎,當一件事情,我們有了分歧,那麼到底該聽誰的呢?當然是聽領導者的,而八戒唯領導馬首是瞻。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八戒總是圍繞在師傅身邊,是師傅最喜歡的徒弟

你幾乎可以看到每個領導者身邊都人有八戒這樣的人物存在。因為你不能要求領導者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上,還要放低身份和自尊,去聽取下屬的批評和接受下屬的頂撞。你必須要有一個會說好話的人在身邊。而八戒比較喜歡溜鬚拍馬,一個領導者,不可避免地會對一個總是誇讚他的手下產生好感甚至依賴感。

八戒這個人臉皮很厚,又不怕指責,一件事情做不好,大家都可以把責任推到他頭上。這樣就節省了內部處理問題的時間,而且由於他的存在,其餘的人員自然而然就會對自己有一種信心,因為他的能力一定是比八戒強,有了墊底的人,大家自然不會為末位淘汰或者績效考核擔憂,組織少了很多摩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唐僧既討厭孫悟空,又離不開他,他是最能打的也是最能吃苦的,可是性格也是最倔強的,看看我們身邊,環顧一下我們所在的單位,是有一批悟空一樣的人,可是他們從來不入領導的法眼。最關鍵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得罪了玉皇大帝,而豬八戒生性憨厚又能投其所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喜歡豬八戒、不提拔豬八戒,還能再喜歡再提拔誰呢?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能挨訓,有眼力,總能討領導唐僧的歡心

菩提祖師曾囑咐過悟空,語重心長得跟他說:“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師傅叮嚀徒兒不要輕易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的本領,否則就會有殺身之禍。

後來悟空在經歷種種磨難之後,領悟到了一些。而豬八戒曾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早已深諳天宮和世俗的規則,菩提老祖對悟空的教導,他實踐的卻最為徹底!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在悟空面前滿臉委屈的八戒,實則是最懂生活和職場哲學的聰明人

說白了,豬八戒是四人中最懂得生活哲學和職場哲學的那一個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項生存技能,我們大部分人在職場摸爬滾打了多年,也慢慢懂得了八戒,鐘意了八戒,學習了八戒,或是變成了八戒!

晚年步入了人生暮年,沒有了少時悟空的豪氣沖天,沒有了中年時八戒的委屈求全,唯剩對所剩不多的時光的留戀!對唐三藏的不捨追求。

不是要成為唐三藏,而是追求著唐三藏的肉身,渴盼著自己能夠再擁有多一點的時光,這個時候的我們更在意的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健康,什麼凌雲壯志,什麼委屈求全,我們只想得到唐三藏的一塊肉身,能令我們長生不老!

本欲活成孫悟空,不意活成了豬八戒,《西遊記》裡的真實映照

人的一生正如唐僧的西天取經,充滿了艱辛波折和種種誘惑,來到晚年,我們想的或許只是想分一杯肉羹永不老去

上至秦皇漢武,下到黎民百姓,《西遊記》現實的把那些還沒有成神成仙,長生不老的各色人等,都在盼望著能分唐僧的一杯肉羹。晚年的我們不意成為了攔著唐三藏西天取經,想要獲得長生不老的人了。

真得可以說,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符合歲月和身份的追求!你小時候所追求過的一個玩具,現在來看不過是一臉的茫然和不屑,甚或是鄙夷。唯一讓每個人能感喟慰藉和思念的不過是對兒時的回憶和曾經青春年少之時的無限歡樂和懷念罷了。

晚年對唐三藏的追而不得更是加重了我們人類作為個體的悲苦!

人生短暫,百年孤苦,《西遊記》,大喜劇結尾的背後,更是一幅真實的人間悲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