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主播/ 夏萌 ,配乐/《Advice From A Young Lady》

01.

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容易被诟病的就是不结婚了,无论身上有多少优点,最后都会落得一个庸俗的结论——“那又如何呢,她又没嫁出去”。对于一个女性创作者来说,虽然让你关心上她的是作品,可是让你谈论的还是会滑向她的私生活,添油加醋之后变得无比回荡,八卦好像真的似的。

200年前,就有一位事业相当成功且终身未婚的女性——简·奥斯汀,直至今日,我都觉得她的经历值得所有女性学习。

与现代女性相比,简·奥斯汀面临的是更加艰难的处境,刺耳的声音像泡沫塑料之间的摩擦,让人浑身难受。

简·奥斯汀200年诞辰纪念日,我跟BBC的记者一起在她故居外的草坪上做采访,路旁的古树是她当年亲手栽的。与她巴斯的短暂住处和温彻斯特的临终之处相比较,这里被奥斯汀称为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我们有红学,英国有简学。举行完仪式,有一些学者发言,其中讲到她生前为什么不结婚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团队的摄像大哥静默之中掏出了薯片和瓜子,露出吃瓜群众的目不斜睛,口水都要滴在器材上了,我保证他对《傲慢与偏见》没有比对这八卦更感兴趣。可我又好到哪里去呢,耳朵竖得像天线。

简·奥斯汀的姐姐卡桑德拉·奥斯汀小姐,就曾恐惧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的窥探,也担忧学者们的无端揣测以及不怀好意的流言蜚语,她焚毁了大量妹妹生前的信件,可我们还是在漏网之鱼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找出开膛手杰克元凶还卖力。

发言的研究员读到简·奥斯汀给她最心爱的侄女范妮·奈特回信中的一段话:

“Nothing can be compared to the misery of being bound without Love. If his deficiencies of manner strike you more than all his good qualities, give him up at once.”

当时范妮·奈特正为自己的婚姻问题苦恼,向来睿智的姑母给出自己最直击的价值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

六本小说都是关于爱情,恋爱、调情、婚姻面面俱到,当时觉得,这个女作家一定感情经历很丰富吧,至少也是行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人。

不同于张爱玲,简·奥斯汀也给自己笔下的人物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她是不是一个对爱情持有乐观精神的人呢?这种揣测正暗合了人们对于女作家这种生物的猜想。像是她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最好还得配上泛滥的爱情体验,阅人无数才能攒够写作的素材吧。

而简·奥斯汀的一生,简直是对这一刻板印象不动声色的回击。

02.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简·奥斯汀毕生住在汉普郡乡间,所著的6本小说,都在描写她最熟悉的、体面人家的生活和交往,充斥着卷发、印花棉布和交际舞会。

简·奥斯汀生长的家庭,正是她小说中集中描述的那一类,在乡间不失体面,却也未及富贵。她的父亲,毕业于牛津大学,母亲有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背景,并在婚后常提及自己是因为爱情下嫁给简·奥斯汀的父亲。虽然家庭背景体面,但由于父亲做牧师的工作薪水微薄,所以全家长期面对经济拮据的窘迫。

尽管如此,她和姐姐从小却不得不学习各种才艺,音乐、跳舞、绘画、针织,旨在培养出一种气质,以便增加未来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

11岁,她在父亲的海量藏书中,获得了另一种安慰。同很多与她时代远隔的作家一样,文学成为简·奥斯汀不满现实的唯一救赎。

16岁时,简·奥斯汀亲眼目睹自己貌美的姨妈,为了金钱不得不远嫁印度,最后牺牲了后半生的快乐。她以此为雏形写了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愤怒地反问,

“难道为了金钱而结婚,最终失去快乐的人生,是值得的吗?”

然而,一己的愤怒,如何撼动如山的现实,那个时代的英国女性,经济来源只有两种,要么来自父亲,要么来自丈夫。婚姻制度更像一个复杂的经济决定,女性的财富与婚姻市场息息相关。女性的财富由父亲传给丈夫,丈夫控制着她们的财富直到她们去世。

大量女性为了金钱订婚,男性也会倾向娶一个能为自己家土地和生活方式提供资金的妻子。

关于这一切,简·奥斯汀写下:

“没有钱,女性就没有自由。”

200年前她就说出了至今都不过时的经典之语。

尽管在小说中,她创造出女性通过婚姻获得金钱,最后爱情金钱兼得的大团圆,但遍布暗讽的桥段,让我怀疑她是否真的相信或期待这样的人生。

简·奥斯汀一生唯一的爱情,在电影中已经演过,19岁时,她爱上一个爱尔兰年轻律师,却因为对方家庭嫌弃她不够有钱而失之交臂,从此两人再未相见。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这段爱情之后,简·奥斯汀一生未嫁。并非没有机会,而是她拒绝了所有建立长期关系的可能。1802年,21岁的简被朋友的兄弟哈里斯·比格-威瑟求婚,对于当时的女性结婚年龄来说,简算相对老的了,而比格-威瑟比她小六岁。她接受了求婚,第二天醒来就后悔了,又解除了婚约。

03.

200年后,我坐在她故居前的草坪上,想着她当时何以有这样的透彻,或者叫坚持。我相信她忠于自己,绝不让自己成为婚姻市场上金钱的交换物。并且,在那样细致地观察过同时代女性的婚姻生活后,她对此也有了清醒的认知。

“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个机会问题。一对爱人婚前脾气摸得非常透,或者脾气非常相同,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倆就会幸福。他们总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你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多少身在婚姻中的局中人,一生都难了悟这样的现实。或许是因为她一直是局外人而能看得更清,也可能她根本不再对当时的婚姻和爱情抱有玫瑰色的幻想。如她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说出:

“女人们往往会把爱情这种东西幻想地太不切合实际。”

一个女人的清醒,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一个女作家的清醒,可以唤醒许多沉溺于幻想中的人。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一百多年来,英国发生过几次在文学趣味上的革命。大部分作家都无法跳脱出这样的宿命,即因读者的趣味变化,而造成声望的上升或坠落。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品竟能红过200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就曾说过:

“在所有伟大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最难以捕捉到的。”

丘吉尔等一大票直男,嘲讽她小说里只有男女之间磨磨叽叽的日常琐事,不担心法国大革命,也不关心拿破仑,算不上伟大。要我说,也要看如何定义什么才是人间大事,她的小说里承载着历史背景、女性地位、婚姻法和习俗、财产制度、遗产法、生活方式、社交、变革……每一条信息可都是国家大事啊。

“简·奥斯汀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装模作样和虚情假意,但她并不为此苦恼,反而觉得有趣,这实在令人钦佩……

实际上,即使在她最具讽意的言词中,我也看不出任何恶意;她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是以精细的观察和坦率的心态为基础的。”

简·奥斯汀所写的,从没超出过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她在给亲戚的信中提及,她所能做的,只是“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两英寸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当时的英国摄政王非常痴迷简·奥斯汀的小说,但摄政王藏书室的负责人却建议奥斯汀写题材大一些的作品。

简·奥斯汀在回信中说:

“我不写传奇。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在这条路上我可能永不会再获成功。我却相信在别的路上我将彻底失败。”

正如古代的希腊人在德尔菲神庙上,铭刻下他们认为人一生最重要的问题——认识自我。认清自我,忠于自我,才是简·奥斯汀一生坚守与追求的真理,无论面对人生还是写作,还是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勇敢的爱情和婚姻的探索者。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在我们的文化里,诞生了许多诸如“搭伙儿过日子”这样的短语,可见生活对于老百姓来说,稀里糊涂也能过。往往越是清醒的人,越是跟简单易行的世俗背道而驰。

不过,拥有老公、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未见得就比独身幸福,孑然一身也不意味着就悲惨,选择每一种生活都有其未知和风险。

爱打探女作家隐私的我们,最终没得到多少消遣,打破砂锅难免发现了世间残酷的真相,爱情里的浪漫总是转瞬即逝的,毕竟幸福的婚姻全靠运气。

在情人节的今天,我祝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因为爱情而走在一起,彼此相爱。也因为爱情,想要给对方奉献更好的自己,成就自己,这便是爱带给我们最大的力量。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剧照。

你认为简·奥斯汀为什么不结婚呢?

疫情期间

我们为不能出门的你

准备了4套免费课程

希望带给所有的虚度用户

一些美与爱的力量

写在情人节,这个女人为什么可以终身未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