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权力之下无真相

不知不觉,李文亮医生去世,已经过去了9天,而李文亮医生在此次疫情中的形象,可以说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大反转,从万人唾骂的造谣者,变成了不顾自身安危,一心只为人民的吹哨人,一切真相大白。


而这件事情,也就让很多人纳闷:为什么真相的获得这么难呢?


其实这不是一个我们今天才面对的问题,真相难以获得,换一句话来说,就是信息被阻隔,致使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说,信息沟通的渠道本身就不畅通,这一点其实谁都有所耳闻,你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你说了一句话,经过几个人之间的口耳相传,马上就变味了,甚至南辕北辙,这就是一个大众的传声系统经常失灵的表现,因为你说一句话,别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传声的时候,把自己的理解加进去,最后越传越失真,用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夹带私货”。


但是,还有一点我们经常遇到,但是又经常忽略,就是“权力”。


之乎者也——权力之下无真相

权力之下无真相

请注意,我说的权力,并不特指政治权力,而是在某一事情,或者某种人际关系上的主导权。只要这种权力存在,真相就必定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掩盖,以及扭曲。


我举一个例子,你知道为什么所有的文明国家都对“师生恋”这种行为绝对禁止,一经发现,老师就要遭到处罚吗?你知道为什么老板特别不喜欢办公室恋情吗?虽然很多师生恋确实不是老师的问题,两人也是自由恋爱,但是,这种恋情会导致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老师作为学校的主导力量,与学生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同盟,有可能会导致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开始偏向这个与老师谈恋爱的学生。


之乎者也——权力之下无真相

师生恋

比如说,这个学生获得了奖学金等荣誉,那请问,学校怎么知道,她有没有资格得到这笔奖学金呢?学校怎么知道她的成绩是不是因为师生恋而美化过呢?是啊,因为这个师生恋,有可能会导致学校不知道这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且,“自由恋爱”这一点其实也不好说,因为老师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他隐隐然就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控制权,那如果他看上了一个学生,而学生又怕不答应老师的告白而被“穿小鞋”,不情不愿的答应的话,你能说这种恋爱是自由恋爱吗?你又怎么知道这种情况发没发生呢?


你看,一个在我们看来小小的师生恋,一个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老师,他对于真相都有这么大的影响,更何况更大的权力呢?所以说,权力之下,真相真的难以发掘!而且,很多事件的取证过程本身就很粗糙,看似合乎程序,但是最后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我相信那个故事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为了证明蜘蛛的听觉器官在腿上,科学家首先把一个蜘蛛放在桌面上,然后在蜘蛛旁边使劲拍手,然后蜘蛛马上就溜走了。然后科学家把蜘蛛腿全部剪掉,然后再在蜘蛛的旁边拍手,这个蜘蛛一动不动,没有反应,于是,实验证明,蜘蛛的听觉器官在腿上。你看,明明是一个完全合乎程序的实验,但是,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却荒谬至极,那么,你怎么保证自己看到的,不是这种名为科学,实为迷信的东西呢?


所以,真相,真理,从来不是权威的孩子,真相是时间的孩子,时间自会验证一切。


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有了一个极为厉害的东西:互联网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真相,因为真相会因为大众传播而逐渐失真,而且速度非常慢。互联网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一点:互联网有两个特点:去中心化,传播速度快,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是任何一个传统时代的媒体可以比拟的。


最重要的是,传统媒体都需要一个运营中心,报纸需要报社,电视需要电视台,而中心的存在,就是一个真相出现偏差的第一步,但是互联网不一样,不论你在现实中是什么身份,在互联网上,你只有一个身份,就是“网民”,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着几亿人直播,这个时候,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没有偏差的,被其他网民记录下来,所以,互联网时代,人人都会成为真相的载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