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东线有多恐怖?

海宝海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看看枪王卡拉什尼科夫的遭遇就知道了。

卡拉什尼科夫当时是一个T34的坦克车长,坐车在坦克战中被一炮击中。

他被战友拖出坦克,人已经昏死过去,直到1天后才苏醒。

他的左肩膀和整个左臂被炮弹碎片炸中,胸部也被整伤,头部严重脑震荡,受伤非常严重。后来卡拉什尼科夫的左臂留下终身残疾,几乎不能有效转动,只能勉强画画图纸。

他被抬到一个掩体里,当时苏军正在溃败,2天后军医才赶来。

好在卡拉什尼科夫的伤情不致命,所以能够挺得住,但一些重伤员早就因没有救治而死亡。

医生认为卡拉什尼科夫伤势太重,必须去医院治疗。但当时部队已经被德军包围,苏军作战部队自顾不暇,不能掩护伤员。

无奈之下,他们安排了一辆卡车和司机,由这个医生带着一个护士押送,将包括卡拉什尼科夫在内12个伤员送到医院。

这需要突破德军封锁线,苏军期望于他们是伤员和医护人员,能够被德军放过去。

然而,汽车刚刚走了一天,就出事了。

当时他们进入了一个没有人烟的小村子,医生下令停止前进,司机、卡拉什尼科夫和一个肩部烧伤的中尉3个人去附近侦查一下。

他们3个人,是唯一能够自己行走的。3个人只有1支手枪和1发子弹!

结果他们刚刚离开没多久,突然听到村里有冲锋枪扫射的声音,德国人来了。

他们无法和德军作战,只能躲在路边等待德国人离开。

等到卡拉什尼科夫他们回到村子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已经被德军俘虏抓走,10个不能行走的伤员都被冲锋枪扫射击毙。有几个伤员虽还没死,但也只是死前的挣扎而已。

卡拉什尼科夫多年后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

随后,他们3个人只得步行撤退。然而,除了司机以外,卡拉什尼科夫和那个中尉都是重伤员。他们行动缓慢,卡拉什尼科夫经常因为肩部巨疼失去意识晕倒在地,那个烧伤的中尉也好不了多少。好在司机是个棒小伙子,一个人拖着两个伤员,就这样走了1天1夜。

但到了第二天,司机也累的半死,3个人没有药物,没有食物,眼见都要是在旷野中。

万幸的是,他们突然遇到一个年老的农夫。这个农夫告诉他们,距离这里14公里就是他居住的村子,那里有医生,但是德军团部就在附近,不时回来检查。

老农和司机一个拽着一个伤员,就这样把他们拖到了村口。

这个医生冒着巨大的危险,收留了他们,帮助他们治疗了伤口,还让他们养了几天伤。因为卡拉什尼科夫他们受伤太严重,在这样消耗体力就会死。

要知道,如果德国人发现医生这么做,后者就会被绞死。

当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不需要人搀扶就可以行走时,他们立即离开,不想让医生惹上麻烦,况且留在这里也太危险。

他们带着医生提供的食物,走了1个星期。期间因为喝了沼泽地的脏水,他们眼中腹泻,肚疼难忍。

但这样不能停下,只能坚持前进。

最终3个人遇到了苏军,却被当做叛徒或者间谍被捕。因为他们刚刚从德国人那里过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认为是清白的,司机回到军队继续开车,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被送到野战医院。

在野战医院中,军医听说他徒步走了7天,惊呆了:我从没看到受伤这么严重,还能自己走这么远的!

然而,卡拉什尼科夫并没有逃脱恐惧。在医院时,他无数次在噩梦中进行,似乎回到了伤员中间,自己身上也全是弹孔还流着血。几乎每天,卡拉什尼科夫都在噩梦中惊醒,无法继续入睡。

看看,东线可怕不可怕!


萨沙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二战时期的东线,也就是苏德战场,是整个二战中盟军与轴心国军队兵力投入最多,人员伤亡最多的战场。

军人伤亡占了二战的绝大多数

二战期间,全世界各参展国家中,军人死亡人数为1800多万人,苏联接近900万人,而德国在苏德战场上死亡近500万人,也就是说,苏德战场上,双方只是军人死亡总数就接近了1400万人,占了二战期间全世界军人伤亡数量的绝大多数。

最大规模战役的频发地区

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战役基本都爆发于苏德战场。

基辅会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该次战役苏联投入兵力85万人,德国投入兵力50万人,到9月中旬,德军实现了对基辅的合围后,开始逐步歼灭守卫的苏军,最终结果是苏联伤亡近20万人,被俘65万多人,德军伤亡3万多人。

莫斯科战役,德军先后投入兵力达190万人,苏联投入兵力125万人,双方一场战役就投入超过了300万军人。此战德军一路攻到了莫斯科,甚至到了能看到红场的地方。但由于天气原因,突降暴雪,德军装备大部分都不能用了,导致进攻被迟缓下来,苏军乘机发动反击,导致德军溃退。

此战德军伤亡50多万人,苏军伤亡85万多人,双方一战伤亡达到了130多万人。

列宁格勒战役,此战德军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围困了列宁格勒近三年。期间列宁格勒多次断粮,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据统计在德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列宁格勒的市民由于得不到粮食,饿死了60多万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此战德军动员了200万人参战,苏联动员了300万人参战。

德军在1942年7月份就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区,从而开始了漫长的,近半年的街头巷战。双方在每一个街道、每一栋房屋、每一个房间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如果你看过兵临城下,一定会为其开始的场面所震撼。主角跟着大部队先是渡河去往斯大林格勒,在过河的途中,德军的飞机不断地轰炸,一旦炸中了船只,船上的士兵就基本全部被炸死。即便如此,还是有大批的船只渡过了伏尔加河。

上岸后,他们马上就投入了战斗,很多人都没有分到枪支就上了前线去冲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后面的督战队在督战,一旦有人临阵逃跑就会被督战队枪毙。然而面对全副武装的德军,这些人冲上去基本都是送死的,在德军猛烈的火力下,冲上去的这群人很快就全部战死。

主角也是躺在死人堆里才躲过了一劫。

可见斯大林格勒在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战况是有多么地惨烈。

到了1943年1月份,苏军展开反攻,困守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六集团军投降,战役才宣告结束。此战德军伤亡达到了150万人,苏军伤亡达到了200万人。一战下来,双方投入兵力达到了500万人,伤亡350万人,是二战规模最大,也是伤亡最大的战役。

在1943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苏军开始了反攻,但是反攻过程中露出了破绽,被德军打了一场哈尔科夫反击战,这一战苏军伤亡45万多人,德军伤亡1万多人。

之后德军在1943年夏季开展了库尔斯克战役,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了进攻,此战德军投入兵力91万人,苏军投入兵力190多万人,双方共投入兵力达200万人,这次战役最终以德军进攻失败而结束,此战中德军损失50多万人,苏军损失80多万人,双方损失达到了130多万人。

1944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展开了十次突击,从年初到年底的一系列进攻行动中,消灭了160万德军,将德军赶出了苏联领土,苏联进攻的锋芒直至德国本土。

到了1945年最后的柏林战役,苏联投入了260多万人,德军也投入了近百万军队守卫柏林。经过20多天的激战,最终以苏军伤亡30多万人,德军伤亡40多万人,德军战败而告终,至此苏德战争画上了句号。

可以说,苏德战争是二战中投入最大,其战役规模也多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战况极为惨烈。在激烈的时候双方经常是整连、整团、整师地战死,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但是却牵制和消灭了绝大多数的德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威观史


应该是人类已知历史上最大的修罗地狱了。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方法看二战东线苏德战场的恐怖。

抗日战争我们再熟悉不过,无数的影视作品为我们讲述了那场战争的惨烈。

抗日战争中我们死亡人数为1800万左右,而苏联二战中死亡人数为2700万左右。

古代经常有动辄百万大军的说法,其实都是壮声势之用。

比如曹操带了十几万军队南下赤壁,收拢数万降兵加上几十万辅兵民夫就号称百万大军。

再比如南北朝淝水之战苻坚虽然是实打实的八十万人南下,但是那都是北方各个部族的军队,甚至不能都算职业军队,还离心离德,只是汇合了北方各族的青壮。

而苏德战争双方都投入了超过1000万的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

德国人在“巴巴罗萨”计划第一波次进攻中就动用了超过550万军事人员。

苏联在最后一战结果纳粹后,军队人数达到了1200万。

职业军人几十万几十万的送掉,被冠以精锐之名的一支支部队不过是这场血腥棋盘上的消耗品。

苏联女人在工厂里制造军械,女人在战场上扛枪冲锋的也不少,双方把战俘和劳改营里的罪犯排上战场,再送老年兵和少年兵进这个血肉磨盘。

死了一代人的战争?nono,这是死了一个时代的战争。

从北极到黑海,从莫斯科到柏林,意识形态带着最多的火炮和坦克飞机在发生最激烈的碰撞,仅仅斯大林格勒的血战就让这个城市的评论海拔下降了十几米。

唯有这场战争,部队消耗速度比起玩星际争霸这样的RTS游戏更加迅速。

可以说在核武器出现之前,这已经是人类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重兵集团厮杀,也因为核武器的出现,这样级别的常规武器战争基本不会再出现。


历史区的旅法师


重镇哈尔科夫的第四次易手,是德军在东线崩溃的开始,标志着在主要作战方向上,苏联红军正式转入大规模反攻作战。1943年8月22日,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下令放弃哈尔科夫,同时致电在东普鲁士的小胡子最高统帅,要么能给他增加六个装甲师,要么允许全线后撤:“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求自主行事权”。

(马肯森将军)



在狼穴那边的希特勒看来,电文最后五个字最为刺眼,任何一名将军要求自主行事权几乎跟叛变没什么区别的,是他最敏感最忌讳的名词,所以他亲自打电话给曼施坦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我亲自过来”。

希特勒始终反对弃守哈尔科夫,更多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他曾经在电文中恳请曼施坦因:“这座城市的失陷将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我的陆军元帅先生,土耳其人的立场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状况,还有保加利亚人的态度,如果放弃哈尔科夫,我们就会在安卡拉(土首都)和索非亚(保首都)大失脸面”,然而曼施坦因则完全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我宁愿失去一座城市,而不是一个集团军。



两人在文尼察相见,为了说服希特勒,曼施坦因特别邀请了几位前线的军长和师长参加会议,其目的是让小胡子真正了解东线的恐怖和德军的窘境。陆军元帅首先列举数字说明困难:南方集团军群在前面两个月的战斗中,共损失兵员133000人,但是只得到了33000人的补充,缺口是整整10万人。

曼施坦因继续汇报说,在两个主力集团军中,霍利特的第6集团军在前一阶段损失23830人,仅得到补充兵员3312名,部队缺额至少20000人。而第马肯森的第1装甲集团军损失27291人,仅得到补充兵6174名,部队缺额超过21000人。



其中重建的第6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曾遭全歼)遭受到更加恐怖的损失,步兵上将霍立特亲自向希特勒汇报:我的第29军还剩下8706名官兵,面对着69000名俄国人;第17军还有9174人,当面的俄国人有49500人;第4军还有13143人,面对着18000名敌人,算是情况最好的。

霍利特直言不讳:“整个集团军的兵力只有31133人(差不多是一个满编军的兵力),却要抵挡165000名俄国人,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的情况差不多同样如此,我的元首,在敌人强大的压力下,凭借现有兵力是无法守住顿涅茨地区,就在昨天,俄国将军托尔布欣投入了165辆坦克发动进攻,而我手里只有7辆坦克和38辆突击炮”。



希特勒并不全然像宣传那样是个疯子,前线将领的情况汇报也是能听明白的,他只能喃喃自语:“我去哪找援兵”?曼施坦因趁热打铁,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要么给我援兵,要么批准我撤军,最终希特勒答应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几个师增援,条件是不许进一步后撤。

然而文尼察会议刚刚结束,苏军就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方向上发起猛烈进攻,克鲁格元帅的第2和第4集团军遭受沉重打击,战线被苏军突破若干地域,他亲自飞回狼穴说明,中央集团军群非但抽不出来哪怕一个师的部队,还应该增加预备队以维持阵线。结果就是,曼施坦因空欢喜一场,不得不单方面命令撤退。

(戈林)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却在新解放的地区大肆征召男人入伍,斯大林的口号是:“消灭南方集团军群,这是胜利的关键”,于是所有能够拿枪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只需要训练他们如何装子弹如何射击就可以了,短短三周内,西南方面军就征召了80000人入伍。

比如第13集团军在解放区域内要求所有16到60岁的男人必须参军,短时间就扩军30000人,部队兵员的充足性远超德军。



为了防止这种危险性的增加,德国人终于开始实施更加恐怖的“焦土政策”,1943年9月7日,帝国元帅戈林签发命令:各集团军司令在撤退时必须带走一切食物和原材料,带走所有工业和制造设备,包括牛羊猪马在内的全部东西,更重要的是,要驱赶所有平民迁移到第聂伯河以西的德军控制区域内。显然,潜台词就是,拒不随军迁走的百姓会立即遭到枪杀。

所以情形就是,曼施坦因的部队撤经之处,所有的村庄都将空空如也,而为了延缓苏军推进,整个第聂伯河以东15到20公里的区域内将必须成为“不毛之地”,炸毁或者烧毁每一间房屋,摧毁一切带不走的东西,从而使苏军找不到地方休息、没有吃的和喝的,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这就是法西斯德军在东线最恐怖政策的由来。

(德军在东线实施焦土政策)


度度狼gg


德军在东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仅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在几个街区以内的一个苏联步兵师残部在仅靠空投资源的境况下坚守的时间超过了整个法国抵抗的时间

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列宁格勒军民被围困整整两年半,期间苏联尝试用各种方法向列宁格勒输送补给,但由于包围圈太过严密,补给行动收效甚微。在列宁格勒死亡的数十万居民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死于德军炮火,其余均是死于饥饿,而列宁格勒守军因为缺乏食物,大部分士兵甚至行走几百米就已经筋疲力竭。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拖拉机厂距离前线仅有数公里至十几公里,有些坦克甚至刚从生产线上下来就立即从工厂炮击前线。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为了鼓舞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斯大林决定在德军兵临莫斯科时十月革命阅兵仪式照常举行,在阅兵前莫斯科空军部队接到了这样的命令:如在阅兵过程中发现德军飞机飞临莫斯科,空军部队应当立即撞击敌人,党和人民没有给你们留出瞄准和射击的时间。

在通往莫斯科的一条道路上,德军装甲师遭遇了一支苏联步兵部队的阻击,在最后完成既定任务时,430人的阻击部队只有29人生还。

艾森豪威尔将进攻柏林的任务让给了苏联,因为他觉得进攻柏林会让盟军损失大约十万兵力。事实上,由于柏林守军的顽强抵抗,250万人的进攻部队中阵亡了大约30万,柏林战役也由此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东线的恐怖在于,苏联人民为了胜利可以付出任何程度的牺牲,哪怕是斯大林在视察莫斯科防空阵地时差点被空袭炸弹炸到,哪怕是列宁格勒被围困八百多天饿死了半座城,哪怕是身为军官的团政委在冲锋时永远跑在士兵前面第一个扛子弹。这是一个德军横行欧洲却从未遇见过的敌人。这种敌人可能不比你强,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继续跟你打下去。


达鲁伊


主要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苏联元帅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的自述

当时的阿赫罗梅耶夫参与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在整整18个月的时间内,即便外面是零下50度的低温,他也没有进入过屋子里面,每天都在挨饿挨冻。阿赫罗梅耶夫的32名中学同学,最后只有他和一个同学活了下来,其他人都在二战中死去了。

第二个例子是经典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段

当时辛德勒的会计被纳粹士兵抓到了送往集中营的火车上,辛德勒找到了纳粹军官,让他们找出会计,将他放了。但是纳粹军官根本不把辛德勒放在眼里,声称自己没办法帮忙。但是当辛德勒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并说会把他们调到东线战场的时候,纳粹军官却慌了,连忙带人去找辛德勒的会计,最后救下了他。我们从德国士兵对于东线战场的恐惧,也能知道东线战场有多恐怖了。

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了六个多月,双方伤亡超过了200多万人,战争激烈到一个团进入战场,三天就打光了。当进入巷战阶段的时候,双方的近身搏斗更加残酷,为了一个火车站就反复夺了13回,是真正意义上的寸土必争。德军即便是占领了客厅,也还要在厨房进行战斗,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也体现了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

如果从整个二战东线战场来看,苏联死亡的总人数是2700万左右,他们手拉手站成一排,能够绕地球赤道一圈,如果按照伤亡人数来计算,能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苏德战场持续了四年时间,期间苏联每5秒钟就会有一个人死去,整整一代人被打光。而德国的伤亡同样也不低,也超过了一千万人。我一直怀疑,真的有士兵能从基辅战役活到柏林战役结束么?

其实除了东线战场之外,其他战场也非常残酷,战争哪有不死人的?所以现在这样和平的时代真的很珍贵,希望永远都不会有战争爆发吧!


呵笔寻史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苏德战场到底有多恐怖?德军有80%以上兵力损失在东线战场,苏联方面至少有2700万人伤亡,女人都扛枪上战场,可见当时苏德战争是有多么的惨烈。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一点都毫不为过,起初德军闪击苏联,认为很快就能结束战斗,也就是在冬天以前能拿下苏联,可是低估了苏联人的抵抗意志,强大的苏联人给德国给予重击,随后,由于德国军部的战略错失导致误判,苏联迎来了冬天而德军却没有过冬的装备,而且当时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冷。导致冻死冻伤就多达20万人,德军士兵冻疮、冻死、疟疾、瘟疫传染数不胜数。


(冻死的军人)

而且苏德战争是完全不顾国际法的毫无底线可言,强奸、屠杀、虐杀数不胜数,德军高素质的军纪荡然无存。而苏联对于德国发动战争更是十分仇恨,对战俘,无论是双方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战俘当时最好的解脱就是枪毙,能死的痛快点。免得受一些皮肉之苦。况且在战争后期东线德军成建制的向西线盟军投降,绝对不向苏军投降,可见东线是多么的恐怖。
(在苏联领土突进的德国装甲部队)


而且在东线各大战役或者是普通情况时,饿死病死随处可见,医疗水平根本来不及救治这么多人,因为是在是太多了,只能眼睁睁的看他们死去,随后由于战争后期德军的失败,苏军的反攻,德军开始采用“焦土政策”也叫“三光政策”对苏联居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灭绝屠杀。也因如此,德军攻陷柏林的时候也毫无手软,对德国女人进行疯狂报复。当时苏军最出名的口头语就是“为了孤儿寡母,为了母亲的眼泪,报仇!”可见当时东线可以用地狱来形容。


(苏军调戏德国妇女结果可想而知)


鹏正


二战的东线自然是血雨腥风。毕竟是苏联和德国人之间的战争。在1943年,德国人的军队数量达到1355万人。

  

  坦克火炮的总数量达到3434辆。

  

  如此庞大的东线军团,自然要被希特勒用来开疆拓土。

  

希特勒是充满着信心的。然而红军的百万重兵已经为希特勒准备好坟墓。德国人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死掉了20,250人。从苏德战争爆发到1943年。德国一个师也就仅仅死了16,112人。

可以看出胜利的天枰正在向苏联人倾斜。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第18师损失了4593人。精锐的大日耳曼师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这个师从东线战争开始到现在已经死了21,000人。死去的都是老兵和军官。而整个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死掉的军官数量居然超过3万人。

  接连的惨败,只能让德军从老百姓身上得到发泄。很多军人投入了清乡战斗中。即便你不是游击队,还是被德国人杀死了,被宣传成大捷。

  然而德国人这种政策无法消灭苏联人的反抗力量。很多有经验的游击队员直接加入了红军队伍。德军的伤亡数字再进一步扩大。仅仅1943年七八两个月在中线就损失了38万人。

  武器装备消耗的损失比人员更加惨重。整个1943年。德国人在战场上已经丢掉了7096辆坦克和火炮。

  

  

 真是元气大伤。空军的同样惨重。

 虽然飞机的消耗对于德国工业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德国人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了。从1941年6月到1944年4月。德国空军损失了22万人。很多有经验的飞行员都已经结束了生命。德国只剩下技术很菜的菜鸟飞行员。

  

 巨大的伤亡能让德军的战斗力迅速下降。最多只剩下开局一半的战斗力。

  

  


奇葩历史大观


二战苏联东部战线是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战线,双方伤亡超过两百万人,士兵平均只能存活九分钟,作战单位以集团军计算,一个师只能用来“探路”

战争到最后甚至达到了双方都认为没有必要安葬,导致了现在有很多的遗体都是以最后一刻的方式保存到了现在。

二战苏联东部战场是欧洲西线、东线、北非、意大利、太平洋,亚洲战场中最恐怖的战场,一个师在这个战场中都是“探路”的角色,经常双方都是几十万人的死伤数字。

东线战场前期都是德军占据优势,苏联被成建制的俘虏,成建制的消灭,成建制的包围,德军一路向西高歌猛进,但到了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就遇到了最难啃的骨头,被崩掉了牙齿。

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节点,之前是德国占据优势,后期天平又慢慢向苏联倾斜,四年的苏德战争,双方在东部地区都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大炮以万作为单位,坦克以千作为单位。

在东线的战场上,每一个可以叫得上名字的战役都是集团军级别参战,一个集团军六七个师参战,在后撤的时候往往只剩下了一两个师的兵力。

在这样的消耗中,双方的仇恨越来越深,对于敌人下手也都越来越狠,战斗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变成了死循环。

战争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可能,只能不死不休,等待谁的血先流干,谁先支持不住,在这个地狱中最常见的就是尸体,双方都在对方的阵地上疯狂的倾泻着炮弹与火力!

在这个战线上最恐怖的则是双方都拒绝对方死硬分子的投降,苏军不接受德国党卫部队的投降,而德军则不接受苏联任何政工人员的投降。

而即使接受了投降,但双方大量的战俘都没有机会活着出战俘营,这样导致了苏德双方最后都拒绝投降,战斗到最后一刻。

到了二战后期,柏林被苏联围攻的时候,德军残兵疯狂的向西突围,只为了可以在盟军手里一个投降的机会,只为了不被苏军俘虏。

并且在最后,英国丘吉尔还疯狂的鼓动盟军在苏联进攻德国的这个机会全力闪击苏联,丘吉尔已经看出了苏联即使现在是一只地狱之师,但战争打的是预备队,在那个时候的苏联背后“一片静悄悄”,从事后的角度来说是极好的奇袭机会,有极大机会一劳永逸解决社会主义思潮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但最终盟军还是否定了这个议案。


三书青史


从巴巴罗萨计划实施起,纳粹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入侵。一直到柏林陷落,苏联完全占领柏林后,苏德双方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东线战场总共造成2700万苏联人牺牲,700万德国人死亡。由此,苏联和德国的男性比例大幅度下降,以至于很多本该由男性担任的职位,全部都是由女性充任。



不同于西线战场的如鱼得水,东线战场彻底摧毁了希特勒的意志,也直接促使其自杀。持续四年的东线战场,令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而德国则被苏联消灭,而且被瓜分成东德和西德。

在这里,我仅讲述东线战场打响时的战况。

01

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丰富的资源一直让希特勒垂涎不已,所以,在1940年6周占领法国后,他迫不及待地推出自己的“巴巴罗萨”计划。



虽然此时的苏联确实虚弱,而且斯大林的清除异己的运动致使红军人人自危,但德军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前线的供给问题,以及武器装备问题,苏联的环境问题,让希特勒的计划显得有点操之过急。

但是希特勒等不及了,他不能让苏联趁机发展强大,也为了尽早得到资源,巴巴罗萨计划(闪电战占领苏联)必须尽早实施。



02

斯大林的犹豫


在1939年9月,苏联就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尽管斯大林相信苏德必有一战,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1941年6月21日晚,跃跃欲试的德军已经集结完毕,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

而此时的斯大林在干什么呢?他也意识到德军可能会发动进攻,不过他的态度很是矛盾。在当晚,他对前线做出指示:

德军很有可能在两天内发动对西线(苏联的西线,相对于德国便是东线)的进攻,部队应做好充足应战准备,但不能让事态扩大化。

斯大林的指示让许多将领觉得模棱两可,以至于在德军疯狂进攻时,他们不知道是该反击还是单纯防御。

03

东线战场正式打响

6月22日凌晨,德军350万部队,数千辆坦克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

空军方面,德军派遣数千架飞机对苏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顷刻之间,硝烟四起,血肉横飞。而苏方的空军还没出场,就几乎被德军消灭(1200架飞机中绝大多数被德军轰炸一空)。




而陆军方面,德军以闪电战式推进,强渡河流。往往桥还没搭好,德军就已经开始冲锋。

希特勒把德军分为三路,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

04

北方集团军群

此军群旨在夺取斯大林格勒战区。



靠着出色的装甲部队,在5天内第4装甲集团军就已经前进了800km。在稍事休整后,他们与18军和16军会合。之后,苏联人的战线迅速土崩瓦解。

令人震惊的事,在几天内,北方集团军就已经推进了一半的路程。8月8日,德军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34km,胜利就在咫尺。

芬兰本来是中立的,但是斯大林怀疑德国与其签订了秘密条约。所以,斯大林错误地发动了对芬兰的进攻,这致使芬兰加入到德国的阵营中。

由此,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兰连成一片,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

05

中央集团军群

此军群旨在夺取莫斯科战区。



德军第3第3第4装甲集团军作为推进部队,向明斯克进发。而且,他们与德军陆军第4军和第9军连成一片,在明斯克等地一共俘虏了65万苏联士兵。

8月1日,斯摩棱斯克被德军包围,30万苏联士兵被俘虏,3000辆坦克和3000门大炮被缴获。

而此时,莫斯科仅有402km之遥。

06

南方集团军

此军群旨在夺取基辅战区。



德国人想要占领乌克兰,就是觊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斯大林自然清除这一点,于是,他在此战区部署了大量精锐部队防御。

纵深的防御,以及苏军强大的装甲军,让德军损失惨重。

于是,德军调整战略,转而向基辅城161km外进攻。这种迂回的进攻方式,造成了苏军防御的多个缺口,最后苏军被包围,10万士兵被俘。

07

小结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妄图在4个月内占领苏联,由于苏联人民的顽强斗争以及恶劣的环境,计划不得不破产。

然而,此战还是造成了苏联的惨重损失。在仅仅四个月内,莫斯科就开始被德军包围,岌岌可危。

我是小豪说历史,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