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车价格越来越贵,合资车越来越便宜?

买车168


因为起点不一样,而目标又是一致的。

国产车起点低,最初只有低价才能吸引消费者,在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慢慢被认可获得市场以后就不能再走低价策略,毕竟企业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所以你觉得价格越来越高。

合资车就不一样了,最初的独霸市场当然让他们身价虚高而消费者有只能接受或者可以选择不买。在国产车的慢慢崛起时,市场份额越来越低,想要市场只能放下身段,抛弃高利润,所以你看到的现象是越来越低。

仅此而已。


创造一个奇迹


因为之前国产车很便宜,而合资车很贵啊。

吉利、奇瑞、比亚迪最开始造车时,美日、QQ、F3都在5万元级别,那个时候合资品牌最便宜的轿车,在10万元左右。

那个时候的国产车,价格低、质量差,甚至修车排队、漏雨漏风,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还很穷,而合资车又很贵,国产车质量再差,在低端市场中终究是有吸引力的。

车好不好先不说,首先你得有辆车。

如果国产车和合资车一直坚守自己的阵地,互补侵犯的话,那么在很长时间里,国产车都会徘徊在十万元以内的市场,而合资品牌也不会将价格下探到五六万元的级别。

但是,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都不是这样想的。国产品牌不会一直甘心做低端车,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它们不甘心一直在合资品牌脚下做低端市场。

而合资品牌彼此竞争激烈,他们也不愿任由国产品牌去霸占10万元以内广大的低端市场,于是他们开始在老旧平台上敲敲打打,面向中国人推出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特供车,不断挤压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

遭到合资品牌打压后,国产品牌向上突破就变得更加地紧迫,如果不主动推出定位更高、技术更先进、品质更优良的车型,国产品牌早晚只能被合资品牌绞杀在低端市场。

于是,题主提问的现象出现了。国产车的价格越来越高,而合资车的价格越来越低。

这不是件坏事,绝对是件好事。合资车的价格越低,表明它们的技术、品牌优势就越少;而国产车价格越高,说明我们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新车新技术


观察得非常到位!合资车越来越便宜,国产车越来越贵!确实如此!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还动用了独家车型数据库。

比方说国产车,我这边查到的2012年-2016年的上市新车均价,走势是这么个情况:

先说国产车越来越贵的原因:

第一、品质提高了

光是外观,自主车企就更舍得花钱了,比亚迪不都请了前奥迪设计师吗?研发上,我们的自主品牌开始走“正向研发”这条路,自己吸收技术造车的多了。具体到产品上,很明显的一个特点,自主车配置更高,你花30多万,才能在合资车上享有的配置,自主车十几万就有了,而且他们的供应商也都是大牌,在造车这件事上,投入的更多,必然会提高成本。

第二、产品更高端了

以传祺为例,原来造个紧凑车就行,这几年,人家连B级车、5米长的C级车都造了出来。SUV产品线上,大号的传祺GS8也出来了,能不更贵?以前,20多万的比亚迪有人买吗?现在有啊!

第三、品牌更豪华了

做低端就没法品牌溢价,赚点残余的组装费,这有意思吗?长城和吉利都想明白了这事,品牌遇到天花板了,就得突破!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两大自主豪华品牌——WEY和领克!对啦,还有个红旗,他们那卖价500万的红旗L5,确实也有拉高自主车整体售价的效果。

再说合资车,合资车价格越来越低很好理解:

第一、产品层面竞争激烈。只能深挖洞广积粮,挖掘更多细分市场,原本没人造出过牛逼的小型SUV,结果本田两大小型SUV一上线,卖得那叫火热!

第二、对合资品牌来说,高端用户的体量已经饱和了,他们转而就开始迎合中低收入群体!

你看宝马5系的车主,达到这个收入层次的,就那么多对吧?但你造个国产1系,刚毕业的小伙子,跟家里要点钱,贷款就能开宝马了!这个人群可是很多的!

第三、市场风向变了,用户口味变了。80后是消费主力,90后也是中坚力量,他们脑路活,追求个性、对品质更有要求,更能接受新东西,DS、英菲尼迪,原本很小众,但照样也能吃到一块蛋糕。这其实也算竞争激烈的一种,但是是深层次一点的原因。


设计师赵老板


国产汽车价格上涨;合资品牌汽车价格确实下降了。原因从多方面分析如下:

汽车品质和技术方面。几大国产品牌,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安、哈弗、上汽荣威名爵、广汽传祺,生产家用车的平均时间在十五年左右,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知名度,技术在前些年刚起步时确实不行,只能靠低价格去争夺市场。那会合资品牌高价卖车,躺着挣钱。但这一二十年,在中国这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培育下,优胜劣汰,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都有了明显进步,与合资车企得车差距越来越小,价格上涨,合资为了争夺市场,价格下降。

从成本角度看,主流国产品牌现在的车都是正向研发,车的外观内饰、行车性能都有较大进步,不像早些年模仿国外车型,研发成本上升。用料这一块,零配件都是全球采购,国产品牌更舍本,合资品牌反而偷工减料,配置缩水。

从购车人群考虑,80,90后,逐渐成为购车主力军,他们对于国产品牌比较有信心,他们没有经历过早期国产汽车的糟糕质量,他们的经历是用惯了国产电器,国产手机,觉得开国产车没毛病,不差。花二十买传祺GS8,领克01,魏VV7,花近三十万买唐DM,追求自己所爱,就是这么个性。他们的存在是国产车高端化的市场主力军。

最后一点,国产品牌有地利、人和优势。国产品牌相对更熟悉中国市场,外观内饰配置更懂国人,研发跟新速度也快,越做越好,越买越贵。而合资品牌,车型往往是在他们本国先上市,在引进中国,多少会慢半拍,也不全合国人口味。那些中国特供的合资品牌车型大多样子货,口碑一般,经不起市场检验。国际关系会造成某些品牌短时间销量大滑,为快速稳住市场,大幅降价是常有的事。






监利众安


就拿丰田来说,比做合资,丰田变速箱是自己的,身上零件是电装的,也是自己的,个别车型销量大,成本低,研究一个车型,全世界卖,研发成本低的厉害,销量大,零件便宜,国产车变速箱空调压缩机,各种零件依靠合资,成本本来就高,研发成本高,配置还那么高。卖的又便宜,能有好车吗?不是合资太黑,是国产太不给力,好吃不贵的东西在中国是没有的,啥都是买来的,配置还高,还便宜,你想想能是好配件吗?


河北陶瓷销售


早些年,我们听起国产车的时候,总是免不了嗤之以鼻,满脸不屑地指点两句,甚至更有甚者,觉得讨论国产车都是一件特别没品味的事情。哪个时候,国产车几乎是廉价车和低配车的代名词。

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产车在被合资车肆虐了几十年后,渐渐地汲取了合资车精华,直至升华成为自身的东西,然后创造除了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奇瑞、比亚迪、吉利等等。

当然在这些自主品牌中,也有一些令人吐槽的车企,就比如众泰汽车。众泰汽车完美地汲取了很多合资品牌的优点,然后把这些优点巧妙地拷贝在自己的品牌身上,以此来彰显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然过度的“借用”,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品牌力低下,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至于众泰在今年的车市寒冬里,变得摇摇欲坠起来。

所幸,国产汽车并非都如这般,大多数的国产汽车都在追随着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好,渐渐的,他们自身的实力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了部分合资品牌。因此,他们的价格变也变得越来越向上。

面对国产汽车的逐步紧逼,合资品牌在实力上再难有质的差别,为了争夺市场,它们也只能是慢慢放开价格,不然再以高昂的价格高高在上,说不定直接就被国产汽车给挤出市场。这也既是为什么国产汽车越来越贵,合资车越来越便宜。


全民舆车


在国产车还没有市场的2008年以前,合资车价格居高不下,普桑的价格十六七万持续了好多年。后来随着价格较低的国产车不断上市,合资车才不断的降低身段,慢慢降价,像卡罗拉,轩逸都是十四五万起卖的,所以,合资车的被迫降价 我们的国产车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我们比较同样尺寸的合资车会比国产车贵一倍的价格。很显然合资车有很高的利润也就意味着合资车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当合资车看到国产车的销量突飞猛进,就一定想着与国产车争夺市场,而争夺市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价,所以合资车就不断降价。当然由于中国车市的迅猛发展,合资车销量也在大增,销量增大单车成本儿就降低,这应该也是合资车降价的一个理由。

随着国产车技术的成熟、质量的提升,销量的大增,像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等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价值,所以国产车也有了提价的资本。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韩系车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是无法与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甚至法系车相比的。但韩系车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五大车系之一,就是因为韩系车一直在打价格战。我们看到同样尺寸大小的韩系车,总是比其他合资车便宜三到5万的价格,所以韩系车总是能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位, 所以价格是很主要的竞争手段。


说错了请原谅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80年代一辆20多万的桑塔纳就足以横扫中国汽车市场,但随着中国汽车人们顽强不息的奋斗,中国汽车制造也有着惊人的成绩,促成了1999年第一台奇瑞汽车发动机点火成功,中国第一款吉利自动变速箱的问世。

一、走低端市场的国产车是“廉价”的代名词

随着合资汽车品牌的侵袭,国产品牌一度一蹶不振。没有工业基础,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最重要是没有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和核心技术。

“受制于人”,就像万里的乌云一样,压的人喘不过气,也看不到边际。受此负累,伴随着嘲笑,国产汽车只能在低端市场游走。应付的外形、诟病的品控以及东拼西凑的装配等,那时候人们的印象中,国产车就是“廉价”的代名词。

二、国产车的“逆袭”

经过几年的突飞猛进,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跃居世界首位,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营销历练,实现了蛰伏后的逆袭,并开始攀寻中端汽车市场的出路。

当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合资品牌感觉到了压力,它们不能接受国产车进一步侵占它们的市场份额,通过倒逼它们在中国发售的车辆上采用了先进技术,制定了超低的售价,甚至有些品牌的定价已经过于“真诚”了,特别是韩系品牌,一些入门车型的成交价已经低于国产车。这也正是合资品牌在挤占市场份额战略中的一个战术,或者一个手段而已。

三、走不通的中级车

合资汽车通过掌握产业标准和核心技术,再加上价格的下探,压的国产车喘不过气,由此国产车即开始了再一次的转型:开始走中高端路线。

通过研发和首购,一些国产车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走中高端路线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自己的市场。因此,以WEY、领克等高端品牌为先锋,以比亚迪一体三型(燃油、混动、纯电)徐徐图进为代表,国产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高端IP制定计划。

白希文总结:

其实并不像常人所说的那样,“国产车的质量、性能提升了,价格就水涨船高”,而是国产车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中高端汽车市场了。因此,定价上也一定要符合中高端车型的价值和市场预期。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产车和合资车之间的相互竞争,不但衍生出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汽车类型和新兴技术,一定程度上还促使产品价格在向着产品价值上回归,最终,获利方还将是消费者。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白希文


新年快乐,新年发财

很抱歉,我并不认同您的说法,国产车没有越来越贵,合资车也没有越来越便宜。

何出此言呢???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缺少的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汽车制造厂也是解放后才逐步兴建的,起步相对国外而言,是相当晚了。而民营车企就更难说了,几乎是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起步。

也正是因为我国的这么一种状态,给了合资车企可趁之机,在我们国家生产销售的汽车,即便是最低配置的最低端的大众桑塔纳,捷达等车型都买到近20万元。那真叫暴利啊……

我国车企起步晚,造出来的车辆质量也不高,没办法与合资车进行有效竞争。但好在合资车企没有完全占据市场,我们还是可以从低端发展……谋求先抢得一块发展容身之地……

所以,国产车走的是低端路线,先稳住低端市场,再图谋想高端发展,这也是我国车企发展的唯一出路。



也正因为这样,国产车给国人留下的是低端低价的印象……

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国产车企,已经经过了4、5十年的发展,就连起步较晚的民营车企,也得到了将近30年的发展了。

展望现如今的国产车企,个个生龙活虎,犹如“十八九岁的青年一般,已经长大成人了”。

造车的技术水平已经走上了更高的层次,再也不是以前“全车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的时代了,现在三大件全部自主研发生产的车企一大把,就像长安,长城,奇瑞,吉利……

获国外奖项的车型也有不少,观致5曾获欧洲设计大奖,wey vv5是法兰克福最成功5款车型之一……长城自主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也荣获世界十佳变速箱……出口车辆也是逐年增加……

车型也渐渐往高端发展,如wey,领克,观致……

车的质量,品质,都有了保证,许多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倾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车。

国产车的品质,档次提高了,价格自然就往上走了。售价高了,是因为档次,品质更高了……

所以,国产车,只是售价提高了,而不是卖的更贵了……

相比国产车,合资车是因为受到国产车的竞争,为了保住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市场占有率,针对我国的市场现状,不断推出更低端的车型,以此来增加其竞争能力……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与国产车竞争,把原来的高额利润不断下调,妄图保住其原有地位……

可见,合资车,并非是越来越便宜了,只是越来越低端化了,售价更趋于合理化了……

这就是我的看法,有何更好见解,欢迎留言交流。

谢谢。


醒了


“如果没有崛起的自主品牌,或许现在我们还开着一辆20多万的桑塔纳。”

以上这句话虽然说不知道谁说的,不过确实很经典,也很好的解释了我国汽车行业内形成两种不同的趋势,其中自主品牌不断地向中高端的方向进行发展,而合资品牌不断地抢占中低端的市场。

国产车价格越来越高其实是一个很合理的现象,那些被我们叫好的日系车和韩系车曾经也是从廉价、山寨一步步做起来的,不仅品质得不到保障,品牌影响力就更不存在了,那个时候想要打入市场,只有低价甚至廉价这一条可以走。如今有了品牌和研发的积累,价格逐渐升高也是理所当然。而我们只不过是起步晚了一些。不管怎么说,随着这几年来来我国国产车突飞猛进的进步,销量占比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品牌要想做强做大,高端化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如今各个主流车企像是观致、WEY、领克等高端品牌层出不穷,配置上也可以和合资车媲美,无形之中就会给合资品牌造成了压力,把老牌合资品牌逼得不得不自降身价来挽回市场。而那些依旧固执不肯改变的合资品牌车型,无论在销量还是在品牌力上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合资车企不断下探更低的价格,不仅仅是因为迫于自主品牌的压力,他们也想把产品线延伸到低中高端,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总结一句话说来就是,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无论价格更低还是更高,他们的目的就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为自己的品牌争取到更多的用户。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